用“问题导向”构建“参与式”教学

2016-05-18 00:27:44卢迎伏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苏格拉底心理学

文_卢迎伏

用“问题导向”构建“参与式”教学

文_卢迎伏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愈来愈意识到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固然有知识信息量大、授课目标明确与计划性强等优点,但不容置疑的一点是该教学法存在着极易忽视学生受众而最终沦为填鸭式的灌输等诸种弊端。于是,一种针对“讲授式”教学法所衍生的诸种问题,而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之主体地位的“参与式”教学法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参与式”教学之缘起

据考,参与式教学法之兴起并非教学工作者的突发奇想,其背后有哲学与心理学两种强大的理论支撑。

从哲学层面讲,首先是20世纪的存在主义思想,其中以法国思想家萨特所谓意识到“人是自由的”最具代表性,即人保有依照自我意识筹划自身之绝对自由。其次,是解构主义思想的从反“逻各斯中心论”出发,来反对居高临下的一切权威,进而发展成为怀疑课堂上教师没有惯常观念所认为的那种不可挑战的权威。再次,是“沟通理论”(或称“交往理论”),如俄国哲学家巴赫金所认为的“存在就意味着交际”,“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的”,生活“意味着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等”,以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强调任何平等的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首先应以“包容他者”为基本前提。

参与式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二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以往心理学流派着重研究罹患有诸种心理疾病的人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将焦点投向健康的人身上所展现出的人之价值、尊严与自由,人被“视为一种自由的力量,有能力选择他或他所愿意的任何行动路线”。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过于强大的(专家的)外在环境会成为障碍有“自我实现”之冲动的个人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罗杰斯甚至亲自示范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参与者深为课堂上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活泼氛围所打动,“在罗杰斯的课上,大家谈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它们既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重复指导教师或某位权威人士的思想。思想、热情和感觉都出自他们自己;这是一个抒发情怀、激动人心的过程。”

中外教育专家在上述哲学思想与心理学理论的启发之下,结合自身所累积的具体教育经验逐渐总结出一种引导学生参与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讨论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其整个过程中含蕴着一种民主、平等、参与,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显然,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注重教师权威、达成统一教学目标与灌输为知识本位不同,“参与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民主参与、自由体验教学过程与以学生为本位,所以该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

用“问题导向”构建参与式教学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若想更好地实践“参与式”教学法——让课堂为“发问”与“对话”所充盈,无论是从创造环境引入、情景设问,到随机分组、学生参与对话、建构新知,再到教师与学生分别归纳小结的整个过程都应有鲜明“问题导向”性。下面笔者以自己所承担的“苏格拉底与《申辩篇》”一堂课中对“问题导向”之应用为例,权当抛砖引玉之谈。

首先,课前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下详细阅读柏拉图的著名对话《申辩篇》中译本,然后在课堂开始即以苏格拉底的好友凯勒丰去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求神谕时的对话引入:

凯勒丰问:这世上是否还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女祭司答:没有!

在学生为这个颇具趣味的问答所吸引的同时,便给出第一个问题“假如神谕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会怎么办?”该问题又涵盖着“你是否相信有“神谕”、你如何理解最聪明、你会用无上智慧做什么”等三个小问题,而这三个小问题无疑是高度自信的新世纪大学生所喜欢面对的,因此课堂气氛便极易调动起来。

当课堂讨论达到一定程度后,笔者便提出第二个问题“假如有人像苏格拉底那样不停追问你,你会怎么办?”当学生通过发言大致可分为能接受与不能接受两类态度后,笔者引申出“有人”既可以是具体的他人(如亲友),也可以是自我反思(如良知)——每个人都是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培育成熟自身的自我意识的。然后,进一步抛出第三个问题“为何知道自己无所知者,却是最有智慧的人?”通过讨论使学生自然得出“常人的陋习是以不知为知,强不知以为知”,并强调苏格拉底是在人必须认同自己知的“有限性”上来理解无知的。当学生为“他人”之问的承受度所争论时,便顺势抛出第四个问题“你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吗?”尔后,从认为苏格拉底“有罪”与“无罪”的两大类学生中随机抽选学生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课堂辩论。经过短暂辩论后再次统计认为苏格拉底“有罪”与“无罪”的学生人数,并宣布雅典法庭第一次宣判苏格拉底“有罪”与“无罪”的人数比,以及让学生自由回答或抽问学生对于法庭的三个判决(无期徒刑、流放、罚款)中,自己会选择哪一个以及选择理由为何?最终,在宣布雅典法庭的第二次宣判苏格拉底死刑后,设定第五个问题“你如何看待死亡”以及第六个问题“你如何看苏格拉底的选择”以及“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如何为自己申辩”。

无疑,在六个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申辩篇》文本的精彩段落,而且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氛围中领悟《申辩篇》对于其人生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与体察到古希腊哲学的魅力所在。据笔者统计,很多学生正是在这种“问题导向”中渐渐喜欢上了哲学思考方式。

简言之,“参与式”教学法能使学生快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起来,在参与情景中领会知识,而非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且,学生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而随机分组则能培养学生与“陌生”同学沟通相处的能力与包容他人的良好品质。当然,在以“问题导向”的“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需要铭记始终要鼓励学生通过“表达你自己”来“成为你自己”。因此,教师要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真正营造一种多元开放、交互协作的差异的创新型课堂气氛。

(本文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全球化时代下《外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苏格拉底心理学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趣味(语文)(2019年9期)2020-01-06 03:14:46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4:50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