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研究

2016-05-18 05:14广东省财政厅课题组
财政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四省财政支出总量

广东省财政厅课题组



广东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研究

广东省财政厅课题组

内容提要:财政支出总量、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关乎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手段,对广东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进行分析,就总量、结构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进行对比,以反映广东财政支出效应,提出新常态下广东优化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总量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是政府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其总量和结构都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支出总量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与深度,支出结构关系着支出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手段,从支出总量、结构两个方面探析广东财政支出效应,为优化财政支出提供信息支撑。

一、财政支出总量分析

(一)面板数据测算模型设计

1.模型设定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财政支出总量对GDP、三大产业、消费及投资、净出口等方面产生的增长效应进行剖析,把握各地区间,财政支出推动经济发展作用上的异同;同时,对广东省内部不同地区的发展亦进行同样的探查,力求把握广东省区域发展的共通之处与个体特征,从而为下文的进一步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下文中gdp为当期国民生产总值或三大产业增加值,expd为当期财政支出总量或各类支出总量,CV为工资、投资等其他控制变量,α、β为待估计系数,ε为扰动项,i为区县,t为年份。由于总量、横向、纵向分析各有异同,但基本框架不变,囿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2.数据选取

通过综合《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等二十多份年鉴的数据,形成从2000年至2012年共13年的数据集,并将取样区域定为地级市,从而形成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63个地级市,样本数从143到273不等的四个面板数据集。基于消除时间序列不平稳性的需要,所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

(二)财政支出总量对GDP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

从支出总量对GDP增长影响效应看,广东省的拉动效应在四省中最大。将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以下简称四省)GDP对财政支出等6个主要自变量①影响GDP的因素包括财政支出、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额等众多因素。由于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故采用逐步剔除法,最终采用财政支出、用电量、出口额、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等6个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省的财政支出均对当期GDP存在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图1)。其中拉动效应最大的是广东,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66个百分点。其次是浙江与江苏,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分别为0.4、0.35个百分点。山东的拉动效应最小,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008个百分点。

根据GDP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分析(图2),广东财政支出对GDP的拉动产生的不仅是即期效应,而且存在较长时间的先升后降的正向影响效应。其拉动效应时滞分布为:对于财政支出的增加,GDP在第2年产生迅速上升的效应,并且此效应持续至第3年后开始逐步下降,第5年后降到最低。

(三)财政支出总量对三大产业增加值②此处受数据采集及处理条件所限,实际分析采用财政总支出而非分三次产业的财政支出分别对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效应分析。但因研究目的是对比分析四省相对效应情况,采用的是同一口径数据,故此该数据处理方法不会影响到实际比较结论。影响效应分析

1.从支出总量对第一产业影响效应看,广东拉动效应不明显

图1 四省财政支出对生产总值拉动效应对比

图2 GDP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图

将第一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等4个主要自变量③结合第一产业特点,经过筛选,确定财政支出、有效灌溉面积、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4个自变量为模型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省的财政支出对当期第一产业拉动效应差异大(图3)。浙江、江苏财政支出对第一产业产值增长效应显著,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增加0.55、0.25个百分点。广东财政支出对第一产业拉动效应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广东整体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二、三产业占比高,财政支出对第一产业拉动效应不如二、三产业明显。

图3 四省财政支出对生产总值拉动效应对比

图4 第一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图

图5 四省财政支出对生产总值拉动效应对比

根据第一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分析(图4),广东财政支出对第一产业拉动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其拉动效应时滞分布为:对于财政支出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将在第2年开始产生上升效应,第4年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

2.从支出总量对第二产业影响效应看,广东拉动效应明显,并高于山东,但不及江苏、浙江

将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等6个主要自变量①对于第二产业,经过筛选,确定财政支出、用电量、出口额、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等6个指标为模型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省的财政支出对当期的第二产业产值拉动效应差异明显(图5)。江苏财政支出对第二产业拉动效应最大,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第二产业产值增加0.25个百分点。其次是浙江和广东,分别为0.22、0.07个百分点。山东拉动效应不显著,为0.00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经济集群提供的良好工业基础和上海经济辐射带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因而财政投入对第二产业发展效应更为显著。广东工业化已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相比江苏、浙江,第二产业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同时,广东正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财政投入更多用于制造业的长期积累与提升,因此,短期内财政支出对第二产业拉动效应体现不明显。

根据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分析(图6),广东财政支出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效应滞后明显,拉动效应在支出当年不明显,但效应却较为持久和平稳。其拉动效应时滞分布为:对于财政支出的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在第3年后产生上升效应,并且此效应将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持续,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

3.从支出总量对第三产业影响效应看,广东拉动效应在四省中最大

将第三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等5个主要自变量①对于第三产业,确定财政支出、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出口额等5个指标为模型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省的财政支出均对当期第三产业增加值拉动效应显著(图7)。其中,广东拉动效应最大,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加0.91个百分点。其次是江苏与浙江,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分别增加0.58、0.57个百分点。山东的拉动效应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产业一向是广东的优势产业,依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优势地位和港澳的辐射作用,经过多年沉淀,广东在服务文化、软硬件设施、制度建设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根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分析(图8),广东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短期非常明显,但持续时间也较短。其拉动效应时滞分布为:对于财政支出的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在第2年呈现迅速上升的效应,并且持续至第3年,之后逐步减弱。

图6 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图

图7 四省财政支出对生产总值拉动效应对比

(四)财政支出总量对消费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

为了剖析财政支出总量对总需求各构成要素的影响,以下主要考察财政支出对消费、投资的影响。

1.从支出总量拉动居民消费效应看,广东拉动效应明显,并高于江苏、山东

将四省居民消费对财政支出等4个主要自变量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选择财政支出、出口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4个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省财政支出均对当期居民消费拉动效应显著(图9)。其中,浙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拉动效应最大,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增加1.86个百分点,显示财政在拉动消费方面的杠杆效应突出。其次是广东与江苏,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分别增加0.72、0.41个百分点。山东拉动效应最小,仅增加0.05个百分点。

2.从支出总量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看,广东拉动效应明显,并高于山东、浙江

将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支出等4个主要自变量①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选择财政支出、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等4个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省财政支出均对当期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显著(图10)。其中,江苏拉动效应最大,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0.5个百分点。广东与浙江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加0.4、0.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拉动效应最小的是山东,仅增加0.1个百分点。广东与江苏出现差异,主要原因:一是两地经济区位及产业特色不同。广东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外源性较强但内源性相对较弱。江苏依托上海等长三角经济辐射,经济内源性强于广东。二是优势产业不同。江苏高科技产业相对集中,政府投入对上下游产业产生拉动,带动整体私人投资增加。过去三十余年,广东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积累形成了雄厚的资本存量,在资本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作用下,财政支出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相对不如江苏。三是区域内部均衡发展程度不同。江苏区域发展差距小于广东,相比广东,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投入的投资拉动效应更为显著。

图8 第三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图

图9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

图10 财政支出对固定资产的拉动效应

(五)分区域财政支出总量对GDP与三次产业增长影响效应分析

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路径不同,特点各异。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分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①珠三角是指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粤东是指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粤西是指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粤北山区是指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和云浮五市。对财政支出效应进行分析。

1.从分区域财政支出总量对GDP拉动效应看,东翼和珠三角拉动效应大于粤北山区,西翼拉动效应最小

将GDP对财政支出等6个自变量(根据经济增长影响要素,选择财政支出、用电量、出口额、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等6个自变量)分别对四区域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西翼外的三大区域财政支出拉动GDP增长效应均显著(图11)。其中东翼拉动效应最大,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加0.65个百分点。珠三角及粤北山区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拉动GDP增加仅0.52、0.33个百分点。西翼的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不显著。

2.从分区域财政支出总量对三次产业拉动效应看,粤西整体效应明显,粤东对二三产业拉动效应最明显

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采用上述省际模型中各对应因素作为模型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四区域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产业增加值影响效应在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图12)。粤东、粤西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上,且两大区域的效应明显大于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粤北地区财政支出主要对第三产业存在明显拉动效应,对一、二产业拉动效应不显著。珠三角财政支出对二、三产业具有明显拉动效应,但对第三产业拉动效应小于粤东与粤西地区。

图11 各地区财政支出对生产总值拉动效应对比

图12 各地区财政支出对三次产业拉动效应对比

二、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是政府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的直接反映,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本部分选取支出科目中的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和民生类中八大支出科目进行分析,以反映政府支出对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效应。

(一)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看,广东比重逐年下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江苏、山东、浙江相当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属非生产性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必需的支出。2007~2013年,广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逐年下降,从16.57%降为11.85%,降幅达4.7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约0.8个百分点(图13)。这表明,广东尤其是省本级在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政策精神,大力压减行政经费成效显著,但市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控制力度有待加强,以提升全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控制成效。

(二)从科学技术支出占比看,四省比重均在提高,广东在支出总额方面有优势

图13 四省与全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单位:%)

2007~2013年,四省科学技术支出比重均在上升(图14)。从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比重增幅看,广东仅增长0.33个百分点。同期,除山东增幅(0.18%)低于广东外,江苏、浙江增幅明显,尤其是浙江,增幅达6.62%。但广东支出总额最大,有一定优势。

(三)从民生类支出①民生类支出包括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和粮油物资储备等科目。占总支出的比重看,广东占比逐年提高,且占比提高幅度在四省中最大

图14 四省科学技术支出绝对额趋势图(单位:亿元)

2007~2013年,广东民生类支出占比从49.81%提高到67.70%,提高了17.8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山东、江苏、浙江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幅度7.8、10.32、8.88、9.24个百分比,提高幅度最大(图15)。

图15 2007~2013年四省民生类支出绝对额(单位:亿元)

对民生类支出八大科目展开进一步分析:

1.从教育支出占比看,广东落实教育经费保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7~2013年,广东教育支出比重提高了2.51%,年均增长0.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年平均增幅约0.2个百分点(图16)。同期,山东仅增加0.89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则分别下降0.9和1.17个百分点。这表明广东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2.从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占比看,广东支出增长年度间出现波动

2007~2013年,广东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占比先增后降,出现波动。2007~2010年广东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占比逐步上升,2007~2010年高于其他三省和全国水平,2010~2013年则有所降低(图17),同期其他三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相对稳定。

3.从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看,广东呈逐年上升趋势,超过江苏,逐步接近浙江、山东水平

2007~2013年,广东医疗卫生支出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近0.4个百分点(图18)。同其他三省比,2007年广东比重与江苏接近。到2013年,超过江苏0.67个百分点,与浙江、山东差距缩小。随着比重提高,广东医疗卫生支出公平性逐步加强,但医疗卫生支出结构中供需不平衡。以2013年为例,医疗卫生服务投入约占医疗卫生支出的42.6%,医疗保障投入约41.9%,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投入约11.1%,对医疗卫生服务投入比重偏低,影响了医疗卫生的服务供给能力。

图16 四省与全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单位:%)

图17 四省与全国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单位:%)

图18 四省与全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单位:%)

4.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看,广东相对平稳,比较优势不明显

2007~2013年,广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相对平稳但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9.6%下降至2013年的8.88%。相比其他三省和全国平均,优势不明显。2013年仅高于江苏0.8个百分点、浙江0.4个百分点,但低于山东和全国平均水平1.4~1.5个百分点(图19)。

5.从节能环保支出占比看,广东增长较快,超过江苏、山东

2007~2013年,广东节能环保支出占比逐步上升,从低于全国0.15个百分点增至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2013年已超过江苏、山东水平,说明广东对节能环保事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相比浙江,仍有差距(图20),2013年其比重高于广东1.75个百分点。

6.从城乡社区支出占比看,广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省中居第三位

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占比看,广东高于全国约1个百分点,但同其他三省相比,优势不明显(图21)。与江苏相比差距较大,2007~2013平均水平比江苏低约3.9个百分点。

7.从农林水支出占比看,广东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低于其他三省水平

2007~2013年,广东农林水事务支出占比从5.46%增长到7.08%,处于上升趋势,但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相比其他三省低约3~4个百分点(图22)。前文分析表明,广东财政支出对第一产业拉动效应不明显,并且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二、三产业占比高,因此,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投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着一定的客观因素。

8.从交通运输支出占比看,广东从2011年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高于江苏、山东和浙江

图19 粤鲁苏浙四省与全国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单位:%)

图20 四省与全国节能环保支出占比(单位:%)

图21 四省与全国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占比(单位:%)

2007~2013年,广东交通运输支出比重从1.81%增长到8.18%,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到2013年,已居于领先水平(图23)。省内分区域看,2008~2012年间交通运输支出年度增幅及占全省比重波动均较大,珠三角地区占比下降,粤东西北占比上升,特别是粤西、粤北占全省比重增幅大,增幅分别达3.3、5.2个百分点。这表明,广东贯彻落实粤发〔2013〕9号文成效显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大,通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缓解粤东西北交通瓶颈,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

图22 四省与全国农林水利事务支出占比(单位:%)

图23 四省与全国交通运输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单位:%)

三、新常态下优化广东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广东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需求大幅上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更显紧迫,城乡社区支出、教育、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支出需求快速增长,这要求广东加快调整财政支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投入机制,不断提升财政支出效率。

(一)调整财政支出重点与作用力度,促进广东经济财政平稳较快增长

1.做大经济财政蛋糕,以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确保经济发展的支出需求。财政支出对GDP增长存在十分显著的拉动效应,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广东应紧抓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经济的提质增效上下足功夫,打造广东经济的升级版,争取领跑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经济财政“蛋糕”,提高收入质量,并且强化预算支出计划管理,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有效落实广东稳增长、促发展、保重点、补短板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财政协调快速增长。

2.调整支出重点,推动三次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加快增长。前述分析表明,广东财政支出总量对第一产业拉动效应不明显,对第三产业增长效应最为明显。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广东有必要充分利用好财政支出这一效应,确保二、三产业重点领域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三次产业加快发展。一产方面,重点支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区域布局优化。二产方面,支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三产方面,加快现代服务聚集区建设,支持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3.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入力度。分析表明,广东固定资产投资与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达1.126,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投资增长具有较大潜力。珠三角地区在保持投资规模和增速的前提下,应重点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质量,重点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做好企业的内部挖潜革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促使企业做大做强。粤东西北地区应充分利用好珠三角的资本、技术辐射,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发展后劲。

4.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投入,促进粤东西北经济加快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应充分利用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紧紧抓住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业园扩能增效为抓手,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和配套经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提升城市资源集聚度和辐射带动作用,将粤东西北地区打造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粤东西北地区着重市场培育、体制改革,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使财政投入更见效果,更具效率。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推动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1.进一步优化和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使其稳定在合理水平。建立健全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行政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在财力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确保更多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性支出。

2.保持教育、科技、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维持广东的优势地位,同时进一步优化结构。教育领域,重点支持实施教育均等化,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广东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撑。科技领域,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医疗卫生领域,平衡供需方财政资源投入,重点支持基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服务能力。节能环保领域,提高财政支出的针对性,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推进公路、铁路、机场、港航、城建、能源、水利、环保等方面项目建设,加快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粤东西北各地市之间互联、互通、互融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全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3.与财力增长相适应,适度增加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助推广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城乡社区事务领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支持城乡社区事业发展,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和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生活津贴等。农林水领域,进一步优化农林水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5-12.

[2]张钢,段澈.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6(3):88-94.

[3]何孟珈.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分析[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刘慈君.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0.

课题组组长:郑贤操

副组长:刘华伟

成员:许航敏陆超云贺巧知刘继东张晓军王邦屏

(责任编辑:邢荷生)

猜你喜欢
四省财政支出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四省试点 主攻方向已定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沿海四省一市工业企业效益及投资效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