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心宇*黄启凤*易 佳*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X市高校的问卷数据分析
廖心宇*黄启凤*易佳*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营地和主渠径,在向国家和社会传输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各高校的思政课目前正处于一个调整、改革的阶段。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福建省X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不足,为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出谋划策,优化教学结果,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满意度; X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都是各级党和政府关心、支持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如何增强其实效性,也是学术界不断探索、研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课题。然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评估范围、效益与技术的困扰,缺乏对教学体系的构建。正如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邱柏生所说:“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思政教育的效用问题,但大多主要凭据各自的社会经验,并不是依据科学的评估指标进行科学评估而得出的结论。”[1]如何更加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
本文以问卷法及访谈法为主要调研方法,对X市5所高校的思政课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总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4份;每所学校抽取10名学生进行深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整理成50个个案信息。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及个案,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现状,找出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切实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思政课教学结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可持续化发展做一份贡献。
笔者在进行满意度的调查时,主要借助于了解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尽管这种方式可能过于主观,但从总体来看,这些评价作为X市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情况的反馈,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的。
(一)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总体满意度
在针对学生的问卷中,设置了如下问题:“您对课程本身总的来说满意吗?”,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得到,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的占总人数的85%,思政课教学现状总体满意度较好,但有点不满意、完全不满意、无所谓总计达到总人数的14%,实属不小比重,值得重视。
(二)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课程内容的总体满意度
表2-1中,笔者分别探讨了课程价值、任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和思政课期末成绩等四项的满意度状况,结果发现,学生对于这四个因素普遍为一般满意。再对比分析一下各因素指标满意度的百分比,可以发现,在四个因素中,高校学生更倾向满意的是任课教师和思政课的期末成绩,相对倾向不满意的是课程价值。
表2-1 思政课教学学生满意度各因素指标满意度比较
(三)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课程的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表2-2 学生对教师本人、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技能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相关分析表
表2-3 学生对思政课本身满意度与思政课任课老师及成绩的满意度相关分析表
通过表2-2和表2-3,笔者可以看到两个表中两两相关系数除了教学方法既能与教学内容之间不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不相关,其他的两两相关因素均在0.051-0.693之间,表明各相关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p<0.01)其中,对教师本人和课堂自身的满意度对整个教学满意度影响相对最深;对教师本人满意度、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和教师教学方法满意度对教学效果影响相对最深。所以,笔者在寻找提升思政课满意度对策的时候,可以从各项指标相关性方面下手。通过这些数据说明,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一般,与期待中有差距。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影响思政课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为学态度不正
通过对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表现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走神或常用智能手机等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可是在看待作业时,多数情况下能比较认真用心。从个案访谈中发现,对待作业认真用心主要是因为平时作业关系到期末成绩,而思政课所占学分比重较大,影响到学生的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等的评选。
关于平时作业,我一直都是很认真,不止是思政课,包括我所学的其他课程甚至体育课我都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每个科目平时成绩都占期末成绩的一定的比例,我不希望自己期末考的很好但是因为某一次作业写得不好,或者不认真而导致最后成绩不好或者影响到自己评奖、评优。(个案二,2012级)
(二)教学内容部分重复
通过访谈结果的及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大部分同学因为思政课的很多内容在初中、高中的课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缺乏求知欲和兴奋点,导致其对思政课兴趣不高。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和以往文献研究资料,笔者可以总结得出:从纵向看,中学政治课与高校的思政课相比,尽管内容方面有深浅之分,但仍存在部分重叠,由于未处理好两个学习阶段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关系,使得大学生容易因学习相似内容而很难产生学习求知欲,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就横向而言,各阶段的思政课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这在“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三门课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然而在整个思政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及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则必然会涉及到重复内容。这不但容易造成教学实践和资源上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致。
(三)实践教学形式主义化,缺乏现实性
根据笔者的数据分析,如表3-1。
表3-1 学生对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评价
由图表可以得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的课程教学是过于理论化,稍显枯燥、乏味,而学生更喜欢的是注重现实的,比较有趣的课堂。但大多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较为随意而形式化的。
而优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和根本途径是加强实践教学。为此,各高校也都积极的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和全方位的探索,但也不能忽视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就投入而言,思政课教学的经费、课时基本上都是花费在它的课程授课和理论教育上,相对来说,实践教学占比较低,而且,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伴随着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部分学校是我实践教学制度不健全,既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常导致授课内容与实践活动脱节,两者缺乏内在联系。同时,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其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教育者素质能力与实践教学需求不匹配
从表3-2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14.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比专业课老师更认真,有42.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专业课老师一样认真。总的来说,思政教师总体素质水平较高,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思政课办学育人的需求。
3-2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较
但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思政教师缺乏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应是一个思政教师的必备能力,但部分思政教师平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身思政教学能力和学术造诣上,致使其自身专业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思政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师专业并不与思政课教师直接对口,其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不存在紧密的联系,这限制了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其难于从理论的高度深度剖析思政理论的教育精神和教学内容,无法更好的提升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素养和满足思政课需求。二是部分教师缺乏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但是一种强大的教育手段也是教师素质的一种表现方式。面对全球化不断扩张的今天,人们对功利物欲的追求和政治的淡漠,导致很多思政课教师课上说一套课下做一套尤其是青年教师易出现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情况,缺乏人格魅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应有的感召力,教师是学生言行的榜样,如果老师只是言语与形式上的马克思主义者,做不到言行一致,这必定会损害教师形象,弱化教师自身影响力。三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经济日趋繁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内容日趋开放多元化,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而部分教师不但没有正视教学实际需求的变化,坚持遵循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还忽视思政教学特殊性将思政课程简单等同于其他学科知识,这也就在无形中弱化了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2]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皿,负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信可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高校要始终信守“以德育为先,以育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坚持以学生德育教育为第一位,重视学校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针对所发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满意度较低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的整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策:
(一)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求学思想的转变
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也非常需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是改进思政课教学成果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这除了学生本身的努力外,也需要学校和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思政课教育改革,打造良好环境,促进在学生中、在校园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为学风气。信息时代,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施与的教学观念、思政精神和道德的素养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引网络进班级,促进班级特色思政网页的简历,成立网络学习小组;利用网络教学有事,引入网络教学、创建网络第二课堂,充实教学内容和吸引力,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引进网络管理,及时发现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帮助。
(二)完善学科体系,注重理论创新
思政课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学生随着客体存在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主观意识内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变革应从两方面下手,一是要在教学中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创新精神,积极根据中央“05”方案改善和完备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实现由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能教育体系的提升和转换。二是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和社会热点的结合,不断创新、改进、充实课程内容,积极从新视角去探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促进学生清醒认识到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思政教学的中枢,是提升思政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高校思政教师理应端正思想态度,注重自身修养,积极增强自身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到真正的良心教学,科学教育。此外,各级领导务必要加强对思政课工作的投人,为资源后方作好保障。同时要注重提升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水平,做好相关考核评估;应将思政教学时效纳入高校教学测评体系,对表现相对突出的学校和师生予以奖励。高校也应给予思政教师相应的优惠政策,改进其工作环境。
(四)拓展社会实践平台,积极优化教育平台
教学方法的转变是目前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塑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坚持教学贴切实际、拉近学生、走进生活同时多运鲜活案例。要从实际需要出去,精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实践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把教学调研、社会公益活动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们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分析社会现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 :98.
[2]项福库,何丽.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思政课教学可持续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135.
*作者简介:廖心宇(1993-),女,汉族,福建大田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黄启凤(1994-),女,汉族,四川攀枝花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易佳(1996-),女,汉族,湖南汨罗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