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金星汉魏墓葬发掘简报

2016-05-16 11:22孙建军,王闯
北方文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腹径指环底径



辽宁省葫芦岛市金星汉魏墓葬发掘简报

孙建军王闯

〔关键词〕金星墓地砖室墓汉魏时期葫芦岛市

〔内容提要〕2010年5月,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金星镇发现了古代墓葬,随即由葫芦岛市博物馆会同连山区文管所,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了抢救发掘。共清理墓葬两座,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砖室墓,带一条墓道,方向265度。两座墓葬共出土遗物62件,包括陶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这些器物体现出汉魏时期的风格特征,但又不同于以往见到的材料,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反映出本地区的人群成分可能较为复杂。

2010年5月15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金星镇原种场场内修改河道时,发现了1座古代墓葬。闻讯后,葫芦岛市博物馆与市文化局文物科、连山区文化局等有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经过勘查,发现墓葬位于河边断崖上,局部已经暴露。5月20日至28日,葫芦岛市博物馆会同连山区文管所,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编号为M1。随即,对M1周围进行勘探,在其东南方向2米处又发现一座墓葬,编号M2。M2的勘探和清理从6月1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整个考古发掘工作共历时19天。现将M1、M2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两座墓葬开口距离地表约2米,均为砖室墓。

墓室内积满黑色淤土,较潮湿,人骨保存不好,只发现一个残破的头骨和几段腐朽的下肢骨。墓主年龄约40岁,性别不详。在墓室底部发现了木棺痕迹,棺长2.4、棺头宽0.8、棺尾宽0.64米,高度及棺板厚度不详。

墓室内共发现42件器物,有陶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其中陶器主要分布在墓室及人骨的右侧,而金银器、铜器、铁器主要发现于墓室及人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另外,在头骨上部还发现了一枚五铢钱。

M2形制与M1基本相同,平面亦呈“甲”字形,方向265度。墓圹长约3.4~3.7米,南壁比北壁略长,宽度在2.01~2.24米之间。墓道长3.2、宽0.9~1米。墓室顶部已被晚期扰坑所破坏,扰坑大致呈圆形,直径2.3米左右。墓室为青砖砌筑,单室,长3.6、东端宽0.76、西端宽0.74、中部最宽处约为1米。墓室前高后低,墓门高1.34、后端高1.26米(图二;图版一)。

图一 M1平、剖面图1、2.金指环 3、7、9、10.银环 4、13.银耳勺 5、6、8、11、12.银钗 14.银指环 15.五铢铜钱 16.弩机17.鐎斗 18.铁镜 19.铁镞 20.玉片 21.铅釉陶瓶 22~28、30.陶罐 29、37~39.陶釜 31.陶奁32、34.陶盘 33.陶钵 35.耳杯 36.槅 40.陶鼎 41.斗骨 42.陶饼

图二 M2平、剖面图1~5、8、10~12.陶罐 6.陶奁 7.陶盆 9、16.陶盘 13、14、18.陶釜 15.耳杯17.陶鼎 19.铁镜 20.石器盖

人骨已经朽化,可辨识为单人葬,仰身直肢,性别及年龄不详。木棺已腐朽,四周散落着棺钉若干枚。

墓室内共出土遗物20件,除了1件生锈的铁镜和石质器盖以外,其余均为陶器,主要分布在墓室及人骨的左侧。

二、随葬品

两座墓共出遗物62件,其中陶器37件、金银器15件、铜器3件、铁器3件。此外,还有玉片1件、石器盖1件、陶饼1件以及铅釉小陶瓶1件。分述如下。

1. 陶器

均为夹细砂陶,黄褐色陶胎,质地均匀,颜色单一,外表普遍饰有一层红褐色陶衣,陶衣剥落较严重。陶器多为素面,有的带有一周凹弦纹或凸弦纹等。制法以轮制为主,器底线割痕迹明显,兼有手制。器形以陶罐为主,还有釜、盘、钵、耳杯、槅、奁、鼎、盆等。

罐17件。直口或微侈口、方唇、鼓腹、平底,底部略向内凸。素面,部分器表有明显的旋修痕迹。根据领部有无,可分为A、B两型。

A型16件。短领。再依据肩部形态,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11件,略显端肩。M1∶22,口径7.1、高10.15、最大腹径14.2、底径9.4厘米(图三,1;图版二,1);M1∶30,口径7.4、高10、最大腹径13、底径8.3厘米。底部印有“左□”字样(图三,5);M2∶05,口径8、高10.3、最大腹径13.8,值得注意的是,这件器物的肩部一侧有一长条形铁柄,贴敷于器壁,方向斜下,与之相对一侧残留有铁柄痕迹(图三,2);M2∶11,口径6.9、高10.4、最大腹径14、底径9.3厘米(图三,3);M2∶12,口径6.9、高10.4、最大腹径15、底径10厘米(图三,4)。

Ab型5件,溜肩。M1∶25,口径7.2、高9.5、最大腹径11.8、底径6.9厘米(图三,6;图版二,2);M1∶27,口径8.6、高10.5、最大腹径14.2、底径7.2厘米(图三,8);M1∶28,口径9.6、高11.1、最大腹径15.7、底径9.3厘米(图三,7)。

B型1件。直口,领部极短,略带端肩。M2∶01,口径6.4、高10、最大腹径14.8、底径8.9厘米(图三,9;图版二,3)。

图三 出土陶器1~5.Aa型罐(M1∶22 M2∶05 M2∶11 M2∶12 M1∶30) 6~8.Ab型罐(M1∶25 M1∶28 M1∶27)9.B型罐(M2∶01) 10~13.釜(M1∶29 M1∶38 M2∶13 M2∶18) 14.钵(M1∶33) 15.A型盘(M2∶16)16.B型盘(M1∶32) 17.槅(M1∶36) 18、19.奁(M206 M1∶31) 20、21.鼎(M1∶40 M2∶17)

图四 出土遗物1、2.金指环(M1∶01 M1∶02)  3、4.银指环(M1∶14-1 M1∶14-2) 5、6.银环(M1∶07 M1∶03)7.玉片(M1∶20) 8.陶饼(M1∶42) 9.铅釉陶瓶(M1∶21) 10~12.银钗(M1∶08 M1∶11 M1∶05)13.银耳勺(M1∶04) 14.铜鐎斗(M1∶17) 15.铜弩机(M1∶16)

釜7件。敞口、圆唇、斜直腹、平底。M1∶29,口径7.4、底径4.5、高2.8厘米(图三,10);M1∶38,口径6.7、底径4.3、高2.7厘米(图三,11);M2∶13,口径7.2、底径4.2、高2.8厘米(图三,12);M2∶18,口径6.7、底径3.9、高2.4厘米(图三,13)。

钵1件。M1∶33,直口、圆唇,上腹部较直、下腹部弧收,大平底。口径14.3、高7.3、底径9.5厘米(图三,14)。

奁2件。圆筒形,平唇、直腹、平底。M1∶31,底部附加三个圆柱形足,口径12、通高8.7、足高1.2厘米(图三,19);M2∶06,形制与M1∶31相同,唯底部无足,口径11.1、高6.1厘米(图三,18)。

鼎2件。微敞口、平唇,直腹,近底部弧收呈大平底,附加三个圆柱形足。M1∶40,部分残,腹部正中有一周凸弦纹,口径15.6、通高9.9、足高2.4厘米(图三,20;图版二,4);M2∶17,形制与M1∶40相同,口沿下有一周较宽的凹纹带,口径16.5、通高8.7、足高2.5厘米(图三,21)。

盘4件。分为两种类型。

A型3件。圆盘形、敞口、圆唇、平底,内底有一周凸弦纹。M2∶16,口径16.8、底径12.4、高2.4厘米(图三,15)。

B型1件。M1∶32,圆形、侈口,宽折沿略向上卷,腹部竖直,平底。口径27.7、腹径15.8、底径14.6、高4.2厘米(图三,16)。

槅1件。M1∶36,盘形,平面为圆形,由圆形立格大致分为内外两个区,外区由立格隔出7个等分,内区按“T”字形划分为3个格,内外两区共10格。口径22.9、内圈直径9.7、高4.5,底径14.7厘米,底部有明显经火烤留下的黑色斑驳痕迹(图三,7;图版二,5)。

盆1件。M2∶07,假宽折沿,斜直腹、平底略向内凸。口径18、底径12.6、高6.7厘米。

耳杯2件。手制,平面呈舟形,两端略翘,两侧有一对弧形耳,斜腹、平底。M1∶35,长12.5、宽9.8,高约4.2厘米(图版二,6)。

2. 金银器

金指环2件。M1∶01和M1∶02,形制相同,均为金丝卷制而成,环形,直径2.1厘米,金丝截面近方形,丝厚0.1厘米,每个重量不到0.5克(图四,1、2;图版三,1)。

积极不礼貌策略指的是说话人使用该策略攻击听话人的积极面子;积极面子则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喜爱、赞许,或希望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

银指环2件。均残。M1∶14-1和M1∶14-2为银丝卷制而成,直径约2厘米,银丝截面大体呈圆形,丝径0.1厘米,重约0.25克(图四,3、4)。

银钗5件。形制相同,整体呈“U”字形,顶端接近扁圆泡形,两侧对称锻出两条圆形钗铤。M1∶05,通长31、直径0.2厘米,重约7克(图四,12);M1∶08,通长21.2、直径0.25厘米,重约14克(图四,10);M1∶11,通长25.6、直径0.2厘米,重约6克(图四,11)。

银环4件。形制相同,银丝卷成,截面近方形。M1∶03,直径6.7、丝厚0.25厘米,重约10克(图四,6;彩图十五);M1∶07,直径6.5、丝厚0.2厘米,重约8克(图四,5)。

银耳勺2件。M1∶04和M1∶13形制相同,细长的圆柄,一端制出一个小勺,勺端较粗,尾端渐细磨出圆尖。通长均为12.6、直径约0.2厘米,重约4克(图四,13)。

3. 铜器

铜钱1枚。M1∶15,圆形方孔,已断裂为三段,有外郭,外郭径2.6、郭宽0.1、肉厚0.1、穿宽1厘米,穿上无郭。满身绿锈,一面有“五铢”二字,“铢”字已模糊不清。

铜鐎斗1件。M1∶17,完整。全长36.7厘米。口径12.75、边缘宽1.54厘米,柄长20.81厘米,高4厘米。在柄端有铭文“宜子孙”,“孙”字模糊不清(图四,14;图版三,1)。

铜弩机1件。M1∶16,完整。锈斑较多。长11.9、高14.6厘米,握柄长6.3、宽1.9~2.6厘米(图四,15)。

铁镞1件。M1∶19,锈蚀严重,头部扁平刃,有圆铤,通长3.2厘米。

铁镜2件。两座墓各出1枚,M1∶18和M2∶19,均残,呈圆形,因锈蚀严重,具体已无法辨别。

5. 其他

玉片1件。M1∶20,扁平片状,形状不规则,黄褐色外皮,黄绿色肉,长3.1、宽1.8、厚0.6厘米(图四,7)。

石器盖1件。M2∶20,灰色页岩,残,仅存4块,扁平长条形,上下两端平齐,两面平整。最大块长11.3、最小块长3,宽6.5、厚0.8厘米。

陶饼1件。M1∶42,扁圆形,夹砂红褐陶,素面。直径2.6、厚0.6厘米(图四,8)。

铅釉陶瓶1件。M1∶21,陶质,酱褐色低温铅釉,肩部饰一周戳印纹。口径3.1、底径4、高3.7、最大腹径4厘米(图四,9;图版三,2)。

三、初步认识

此次发现的两座墓葬均为带墓道砖室墓,单室券顶,开口层位及墓向完全一致,出土遗物的特征也基本相同,可以判定为同一时期墓葬。随葬品主要包括陶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从器物形态和特征上看,既有时代的共性特征,又存在自身独具的特点。绳纹“五”字纹墓砖、“五铢”铜钱以及陶奁、陶槅、陶耳杯、银钗、金指环、银指环等均为汉代到魏晋时期流行的遗物。其中,出土数量最多的短领鼓腹陶罐,器形与中原地区魏晋十六国时期流行的同类器相近①,而酱釉陶瓶也是这一时期的颇具时代风格的器物②。因此,我们将M1和M2两座墓葬的年代定在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但出土陶器的陶质、陶色以及器物组合又不同于以往见到的材料,暗示了本地区的人群有自己独特的丧葬观念,其成分来源似乎较为复杂。

葫芦岛市地处辽西,当时在这一区域活跃着一支游牧民族——乌桓(也称乌丸)。东汉安帝时,为了安置管理内附的乌桓人,置建了“辽东属国”③。《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曾亲自率军平定了幽州三郡乌桓(乌丸)。而目前,对乌桓遗存的认识尚存空白,这两座墓葬可能为探讨中原汉文化与乌桓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一些线索。此次发现在葫芦岛境内尚属首次,其文化内涵及族别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 张小舟:《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分区与分期》,《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② 王丹:《浅论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的釉陶器》,《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9期;易立:《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绛釉小罐”初探》,《中原文物》2008年第1期。

③ 张国庆:《东汉“辽东属国”考略》,《历史教学》1990年第2期。

〔责任编辑、校对田索菲〕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Burials Dated to

the Han-Wei Period in Huludao City , Liaoning

Sun JianjunWang Chuang

In May 2010,burials were found in Jinxing, Lianshan District, Huludao City, Liaoning. Excavation was done by the Huludao Municipal Museum and the Lianshan Management of Cultural Relics .Two brick-chambered tombs with a passage were unearthed , and they were similar with the orientation 265°.About 62 cultural relics , such as potteries ,gold and silver wares, bronzes, irons etc, were found here. The relics were of Han-Wei Period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t showed that the groups lived here were complicated.

〔中图分类号〕K871.41K8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16)01-0003-06

〔作者简介〕孙建军,男,1963年生,现为葫芦岛市博物馆馆长,邮编125001;王闯,男,1983年生,201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讲师,邮编110036。

猜你喜欢
腹径指环底径
山西离石后石村再次发现战国墓
重庆市万州区瓦子坪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刘 欣艺术作品欣赏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大型卷筒绳槽底径测量方法浅析
一种能准确高效检测齿毂槽底径的检具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闪耀的爱情,灿烂的死亡!”——记2017 拜罗伊特《尼伯龙根的指环》
指环“寻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