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咸阳城(北区)西界点的分析

2016-05-16 11:24:29许卫红,苏庆元
北方文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咸阳考古车站



秦都咸阳城(北区)西界点的分析

许卫红苏庆元

〔关键词〕咸阳城西至南点北点

〔内容提要〕以秦都咸阳城(北区)遗址功能区的摆布情况,对西界点位置进行分析。首先否认西界在长陵火车站处,应再向西;但不会到任家嘴一线,更不会到碱滩范围。其次,根据瓮棺墓葬的差异,提出长陵车站、路家坡等地瓮棺墓葬分布区含陈爰金币出土点均属于城内边缘区。又以夯土建筑、水井、排水管道等分布情况,提出西界南段点应在长陵车站长兴村西不远处。最后根据2014年勘探得知的冶家台秦道路、宫殿区以北沟渠遗迹等材料,推断北段点当在海拔420米左右的黄家沟与路家坡之间。

咸阳为秦都历时144年。首先,作为完整的都城概念,“咸阳城”一词代表的是渭河南、北广大地域,如果以自然地标渭河为界,咸阳都城分为南、北两区。或许“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雩阝、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言过其实①,但都城横跨渭水两岸无需多言,因此,多年来众多学者讨论的城域、考古工作涉及的咸阳市东部所见遗存,都不是咸阳城的整体,只是咸阳市东部的北区范围。而有关咸阳城北区四至问题,由于至今找不到墙垣和沟壕的地标证据,众学者基本都以《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附图为蓝本②。本文根据诸多学家的成果,欲就北区西界线的定位予以再讨论。文中“咸阳城”即特指北区而言。

一、基于以往认识的讨论

文献中关于咸阳城北区的范围,有南临渭、北临泾、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渭水之北、北阪之南等笼统记载。综合今学家所言,具体西界的讨论,可以摘录到一些地名:摆旗寨、任家嘴、长陵车站、杜邮亭、龚家湾③(图一)。将各点落实在地图上可以看出,首先各家所言过于笼统,有的实际上只是同地不同名,如龚家湾、任家嘴和杜邮亭。此外,以地名为“点”代表城界“线”,而点、点之间并不衔接。

首先,长陵车站附近肯定不是咸阳城西界。该处具体地点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滩毛村和店上村之间,地理坐标为N34°23′18″、E108°49′00″,海拔约379米。以此为核心,在长兴村、滩毛村、店上村沿渭河北岸一线,有陶水管道、窑址、水井、窖穴、儿童瓮棺葬等大量遗迹,其中长陵车站南、北沙坑中出土的窖穴,堆积巨量的青铜遗物,其中不乏保存完整的精美成品,如秦始皇统一天下度量衡的诏版、铜镦等(图二)④。遗存的规模、器物铭文、纹饰风格都具有官营手工业区的特点,此“点”应属于秦咸阳城内,绝不会是西界线上的“点”。

其次,杜邮亭是一处尚未确认的地点,不可作为参照依据。

图一 有关西至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杜邮(馆)亭据言在今渭城区渭城乡三姓庄村⑤,即任家嘴村西,根据是《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元和郡县志》等,包括《元和郡县志·京兆府·咸阳县》所言的唐咸阳县城正建于秦代杜邮亭上。实地测得地理位置坐标约为N34°21′52″、E108°45′33″,海拔383米。目前有关唐咸阳县城具体地点,有人认为是在摆旗寨一带,也有人认为在渭城区任家嘴东南约二三里的渭河滩中⑥,尚无考古实证。

《史记》载“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⑦,这是关于杜邮亭的最早记载。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自西汉以来,在关中立国建邦的王朝皆都于渭河南岸的长安,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有称长安为咸阳的习惯⑧,甚至《史记》卷93《韩信卢缩列传》已有“ 长安,故咸阳也”一语⑨。《水经注》卷19也说:“渭水又东径长安城北,汉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阳也。秦离宫无城,故城之,王莽更名常安。”⑩所指“咸阳”即汉长安城。因此,从《史记》中无法确定此西门是广义咸阳城西门还是狭义咸阳城北区西门,而在找不到外城墙的情况下,“西门”的门是外城墙的门还是宫墙的门,也还是一个问题。

图二 长陵车站出土的铜镦

图三 墓区与建筑分布位置图

再次,平民墓地区应位于城外。

综上,秦都咸阳城的西界不应在长陵火车站处,应再向西延,但不会到任家嘴(三姓庄)一线,更不会到碱滩村更西。

二、基于瓮棺葬墓的讨论

属于秦咸阳城的瓮棺葬也见于上文述及的碱滩区域。通过随葬品、葬具和墓穴营造等方面的比较,碱滩区域的瓮棺葬和长陵车站、路家坡村瓮棺葬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1.随葬品

2.葬具

塔尔坡瓮棺葬的葬具统一均由一陶瓮口部倒扣一陶盆组成。长陵车站瓮棺葬具多样,包括两陶鬲组合、陶瓮口部覆盖与陶盆组合、瓦槽(或称舟形器)口部覆盖板瓦组合、陶盆口部覆盖板瓦组合、两陶瓮组合、瓦管(一种外形为平底、直口、口径约小于底径的陶器)与板瓦组合、板瓦组合、陶釜与陶盆组合等多种形式。公布的13座葬具材料组合竟然有6类形式。

3.墓穴营造

正如学者们认识到的那样,瓮棺葬葬地的不同,反映出瓮棺葬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作 用和意义。通过相同材料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长陵车站(又被称为店上村)、路家坡等地点的瓮棺葬,具有居地附近“弃埋”的特点,这些地点或许可以看成是咸阳城西至边线。路家坡地点从咸阳城整体位置上看,距黄家沟墓地近,与牛羊沟宫殿区距离较远,不代表它不在城内,反而或可以认为是城西内、外的过渡地带。

图四 塔尔坡瓮棺墓葬结构示意图

图五 秦都咸阳部分排水道和水井分布图 (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考古报告》第36页修改)

属于秦都咸阳城的瓮棺葬,除了上述的三处外,在东起刘家沟、西到毛王沟一线建筑密集区、窑址分布区等处少有发现。因此,属于秦都咸阳城的瓮棺葬摆布有两个空间,即城内西部和城外西部。至于城内、外所表现的葬俗意义和时代区别,本文不作深入讨论。

那么,西界北段可确定的点在哪?西界南段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三、基于野外调查材料的讨论

根据2006年调查,在墓葬区和毛王沟之间的二道塬以南,与咸阳城有关的其他类遗存有以下三处(参见图三)。

1.长兴、滩毛村点

长兴、滩毛村以南,河堤路以北两个相连的采砂场北面残存的断面上,发现有较厚的秦代堆积层,有陶窑、夯土层、灰坑等遗迹现象。发现有陶罐、鬲、井圈等残片以及大量筒瓦、板瓦等遗物。该遗址基本已被采砂场破坏殆尽。

2.滩毛村东点

滩毛村以东,变电站、长陵车站以南,焦化厂、店上村以西,滩毛村至店上村生产路以北。共发现三处残存的秦代遗迹。包括:变电站以南砂坑内发现一存残夯土台基,夯层分为三层,厚约26~36厘米。发现有秦代陶壶、瓮、折腹盆井圈、筒瓦、板瓦等残片,板瓦较大,残长26、宽32~47、厚3厘米。长陵车站正南约400米处发现一处边长约6米,高约2米的夯土台,夯层不甚明显,发现遗物有筒瓦、板瓦等,另发现有数块有加工痕迹的青石。滩毛村东的沙坑东约20米,通往店上村的东西路以南约20米处,发现秦代水井遗迹。井呈圆形,系用板瓦、陶瓮残片圈成,直径95厘米,井壁残高70厘米,距地表60厘米。此点破坏严重。

3.仓张村取土场点

仓张村以东,县道101公路以北有一东西300米、南北宽60米的取土场,在高约1.6~2米的断坎发现有夯土痕迹及大量秦代筒瓦、板瓦堆积。

根据这次调查材料可知,遗迹密集分布在滩毛村即长陵车站以东,建筑夯土遗迹不超过滩毛村范围。这与上文论述的长陵车站地区不是城西界的结论是一致的。自1959年开始,通过大量考古工作,该地区水井、下水道分布情况基本明确。在长兴村西北有水井(编号11、12),水井之东南有排水管道(编号39),地理位置坐标近N34°22′58",E108°47′59" 。稀疏的水井和排水管道分布反映出这里已经是手工业作坊区的边缘地带,即离城西界南段所至不远(图五)。

2011年起咸阳城大遗址保护考古工作开始进行持续性考古勘探,取得了系列成果。2014年在黄家沟西的冶家台村台塬上发现有1100余座秦墓葬集中分布于海拔420米左右的一条东西道路(L1)北侧,叠压打破关系较少。古道路与秦墓葬区的南部界域显然存在必然的联系,同时也证明古道路形成于秦咸阳城时期。根据实地复核,黄家沟秦墓南界的海拔高程基本也在420米左右。

同年进行的工作还包括对高干渠以南、聂家沟至刘家沟东西一线的勘探和调查。除了已知的宫殿遗址外,在高干渠之南、秦遗址博物馆以北、海拔约420米左右有冲积遗迹一处。具体位置以高干渠为参照,东点距离196.53米、中点距离833.41米、西点距离754.7米。整体东西走向,东端略有弧度。已明确长度约2902米,距现地表深约2.5~3米,口宽基本为5.5~6米,局部似有塌陷宽达8米,底略圜。沟内淤塞不同土色淤泥,少有遗物。

图六 西界北段点位置示意图

通过分析,咸阳城西界所至问题得到了北段、南段两个粗轮廓“点”,但点之间并不是南北对应。这或许暗示咸阳城西界并不是一条南北对应的直线走向。

四、余论

根据2006年调查资料,在位于渭河北岸边的长兴村、滩毛村、店上村等地发现的秦文化堆积下层均在砂层以上,稍北仓张村发现的情况类同,秦文化堆积以上再未发现砂层,这说明秦咸阳城遗址并不是全部被渭河冲毁。如果咸阳城存在界域遗迹,有可能通过考古工作在北部寻找得到。

注释:

① 陈直校正:《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7页。

② 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年第11期。

③ 参见时瑞宝:《对秦咸阳城市范围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刘庆柱:《论秦咸阳城布局形制及其相关问题》,《文博》1990年第5期;刘庆柱:《秦都咸阳几个问题的初探》,《文物》1976年第11期;李令福:《论秦都咸阳的城郊范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2期;张沛:《古咸阳城考》,《咸阳师范学报》2006年第3期。

④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秦都咸阳故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考古》1962年第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咸阳城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60页。

⑤ 亿里:《秦杜邮地望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

⑥ 参见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51页;张沛:《故咸阳城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⑦⑨《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第2337页;第2637页。

⑧ 楚一鸣:《魏晋南北朝时期仍习称长安为咸阳》,《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

〔责任编辑、校对田索菲〕

〔中图分类号〕K8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16)01-0037-08

〔作者简介〕许卫红,女,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现就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邮编710054;苏庆元,男,1963年生,198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现就职于陕西省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邮编710000。

猜你喜欢
咸阳考古车站
十大考古发现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52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6
三星堆考古解谜
咸阳
咸阳医院
沐猴而冠
车站一角
沐猴而冠
热闹的车站
幼儿画刊(2016年9期)2016-02-28 21:01:10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