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辉 傅会平 甘志城 付玲莉
(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广东佛山,528200)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远程学习者的维度
钟月辉 傅会平 甘志城 付玲莉
(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广东佛山,528200)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观察两种质性研究方法,立足于远程学习者的维度,以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为个案,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实施现状,发现: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远程学习者对网上学习的认识尚处于较低水平,自身尚未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对“网上为主、面授为辅”的混合式学习缺乏信心。他们应当接受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提高学习社区归属感和得到更体贴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学习者;学习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研究中笔者暂且将其界定为混合了面授与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和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模式[1]。
作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正努力推行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其实就属于混合式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显然对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面对面传输知识”的学习模式提出了挑战。混合式学习中对学习者要求最高的部分是网络学习[2],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身的责任、自主设定学习目标以及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的能力[3],它要求学习者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主动学习,通过学习社区合作学习,以调查和实验的方式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粉笔加讲解”[4]面对面传输知识的远程学习者必将经历一次学习方法的革命。何克抗将“基于网络的学习”描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他认为这种整合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特别需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活动自主建构知识)作指导[5]。
混合式学习在国开推行的现状如何?远程学习者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及网上学习表现?如果国开推行“网上为主,面授为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远程学习者存在哪些困难?又必须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
本研究主要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简称“国开南海”)为个案,调研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国开的实施现状,基于辅导教师和远程学习者维度分别分析其在实施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探讨辅导教师和远程学习者分别应当如何为混合式学习做好准备以提高学习效果。此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本文所呈现的是第二个阶段(基于远程学习者维度)的研究成果。
(一)半结构式访谈
为便于数据收集和让访谈对象通过互动深入讨论其参与国开学习的情况,本研究采取QQ讨论组访谈的形式对国开南海远程开放教育的14名本科学习者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这些访谈对象全部为2013年(春季和秋季)入学的学员,他们接受访谈时都进入了写作毕业论文的阶段,其中男生和女生各7人,涉及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社会工作和学前教育6个专业。我们根据性别搭配和专业混合的原则将这14名学习者分成3个讨论组进行访谈(其中第一、第二组各4人,第三组6人)。
基于研究问题设计的三个开放性访谈问题为:
●你认为什么是好的学习效果?你认为你在电大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吗?
提示词:考试成绩;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或技能;合作学习有收获;锻炼了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你认为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相比,何者学习效果更好?你是否积极参与了网上学习活动?你认为面授与网上学习该如何混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国开推行网上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你认为你参与网上学习是否存在困难?如果是,会存在哪些困难(提示词:硬件设备;学习平台使用;自主学习技巧等)?你认为有效的网上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
针对每个讨论组的访谈时间约为60分钟,访谈数据转录成电子文档,使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并导出分析结果。
(二)非结构式观察
2015年春季和秋季学期,笔者分别针对2013年春季入学的8名学习者和2013年秋季入学的6名学习者进行了面授课堂的观察,观察课程数为10门,每门课程观察2-3次面授。观察前,教师并未得到通知,以保持其组织面授课堂的一贯做法。进入课堂观察时,笔者先向师生亮明了自己作为研究人员的身份,并在课堂上跟学习者进行了一些交谈。针对学习者观察的重点是学习者听课的状态和学习者跟面授教师互动的情况。
关于网上学习的观察,笔者获准进入这14名学习者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和国开Moodle平台上所修课程的课程空间,观察其参与网上学习的表现。
(一)“好的学习效果”等于“考试顺利通过”加“专业知识得到提高”
当被问及“什么是好的学习效果”时,访谈对象被要求基于各自的直觉认识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小组成员之间平时没什么交流,甚至互相不认识,但他们在“好的学习效果”方面似乎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好的学习效果”等于“考试顺利通过”加“专业知识得到提高”,每个讨论组持有此种观点的学习者人数占一半以上:
“我觉得好的学习效果就是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然考试能通过就更好。”(男,工商管理专业学员)
“我希望在提升学历的同时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女,学前教育专业学员)
也有学习者从“掌握教师授课重点”方面定义“好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好的学习效果应该是能真正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说的理论。”(女,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好的学习效果,我个人觉得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重点,将重点内容做成笔记,课后回顾,效果会很好”。(女,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有少数学习者提出,“好的学习效果”不应以“通过考试”来评判:
“我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就是,学到需要的知识,同时不需要考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考试的,是否学到了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男,工商管理专业学员)
至于自己是否在国开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有8名学习者做出了明确回应,还有6名学习者未明确回应。在这8名明确回应的学习者当中,有6名学习者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在国开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表1)。另外2名则认为自己“在国开学习的效果一般”,理由分别是“学的知识很笼统,而我的实际工作专业性更强”、“考前努力几晚,应付着通过了考试,学的东西并没有记住多少”。
表1 对自己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效果给予正面评价的情况
(二)认可网上学习效果,但对“积极参与网上学习活动”认识模糊
国开南海学习者网上学习的途径除了旧的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新的国开Moodle平台,还包括QQ、Email、微信等(表2),其中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由于学校规定辅导教师必须在上面上传教学资料和组织课程论坛讨论,使其利用频率最高;QQ群则由于使用更方便被师生自发用来开展实时与非实时讨论,其利用频率等同于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国开Moodle平台则由于正处于建设、过渡运行阶段,利用频率偏低;Email被普遍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微信则限于私人关系较好的师生用来沟通个别问题。
当问及“面授与网上教学相比,何者学习效果更好”时,3个讨论组呈现的讨论结果基本一致:第一、二组(各4人)每组各2人认为面授学习效果更好,1人认为网上学习效果更好,另1人则折衷认为面授与网上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更好;第三组(6人)中有2人赞成面授学习,3人赞成网上学习,另有1人认为“面授学习效果好还是网上学习效果好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否充裕。时间充裕的学生会觉得面授学习效果更好,时间紧张的学生会觉得网上学习效果更好”。学习者针对“面授学习效果更好”或“网上学习效果更好”提及的理由如表3所示。
表2 各种网上学习途径与体验
表3 认为“面授学习效果更好”或“网上学习效果更好”者提及的理由
虽然赞成“网上学习效果更好”的学习者人数有5人,其中还有3人认为自己积极地参与了网上学习活动,但当研究人员进一步追问“何谓‘积极’参与网上学习活动” 时,他们均表示自己“准时参加了课程论坛讨论”。对此,有学习者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认为论坛讨论是形式主义。第一次搞实时讨论时,我还挺激动,以为是跟老师视频,大家一起讨论。结果上去一看,就是提一个问题大家来回答!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做好了答案之后,其他同学就跟着复制粘贴,做一些少许的改动,应付了事。非实时讨论也是如此。老师刚将帖子挂出来的第一、二天,我们是不会去回帖的。等着有人做了第一份答案后,我们就去复制粘贴一番。”(男,工商管理专业学员)
“我参与了老师组织的实时/非实时讨论,我只能说我参加了,不能说积极参加了,应付的情况是有的。”(男,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从三个讨论组对“是否积极参与网上学习活动”讨论的结果来看,学习者大都将“网上学习活动”与“课程论坛讨论”划等号,还有学习者补充提到自己在形考平台完成了作业,期末考试前上教学平台下载复习资料,偶尔也看老师上传的课件。
根据笔者对受访学习者参与学习平台课程论坛讨论情况的观察,这14名学习者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其所修课程的论坛发帖,每一门课程的发帖数从1-4贴不等,但发帖的质量参差不齐:首先,存在“灌水”帖,如老师发帖“进入5月份,请同学们根据我上传的课件多看书,多思考”,学习者回复“收到,谢谢”、“好的”、“好”就算完成了一次非实时论坛讨论。其次,发帖就是回答问题,各自回答完毕,没有产生讨论。如老师发帖“什么是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请举例说明”,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学习者各自利用搜索引擎找到答案,复制粘贴完事。再次,有个别学习者提出了一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但无人跟进。如老师发帖“各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下面的跟帖区有14位学习者提出了问题,但没有一人回答问题。虽然这当中有些问题是学习者应付式地从教材上抄下的一个简答题,但有的问题的确具有讨论价值,如“为啥少数民族和汉族不能平等对待?少数民族的省、市、县享有那么高的自治权利,而汉族却没有?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分,汉族却不行?”,这原本是一个很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但师生都没有对此形成讨论。
(三) 面授或网上学习都期待“见到”老师
有学者指出,在网上交流过程中如果能“见到”对方,将拉近双方之间由于物理空间所产生的距离,加强社区归属感和社会临场感[6],建立信任和亲近关系[7]。该论点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受访学习者被问及“面授与网上学习该如何混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时,有2个讨论组对“利用视频会议组织网上教学”兴趣很高:
“如果把面授教学的形式改成网上视频面授的形式就最好了。”(女,工商管理专业学员)
“目前的网上教学只是通过作业和论坛形式,最好可以放视频之类的。可以的话就定好时间,来个网络会议之类的形式也不错。”(男,工商管理专业学员)
“最好能多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因为如果仅仅让我们看文本或者看视频、听音频,可能因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太多而无法继续自主学习下去。在一个约定的时间教师在线,给我们面对面远程答疑,这样我们会更有信心学习下去。”(男,社会工作专业学员)
“要是网上学习时,我们能感觉自己处于面授的课堂一样,那就有效果了!”(男,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可见,虽然学习者认同网上学习途径,但事实上他们都期待网上学习也能“见到”老师,因而希望网上学习能主要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而目前国开南海其实很少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网上教学(其常采用的直播课堂只是上课过程的录像,并非有针对性地与远程学习者进行实时的视频交流)。
另一个讨论组的学习者则将讨论重点聚焦到了“面授与网上分别应该处理什么内容”的问题上:
“面授说重点,网授详细讲解。”(男,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必修课面授,选修课网上。”(女,法学专业学员)
“将面授的东西通过PPT放在网上,这样就能够查漏补缺啦。”(女,会计专业学员)
这部分学习者事实上持“面授辅导为主,网上学习为辅”的观点,认为网上学习是对面授所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闲暇时间多的人可以上去多学学,闲暇时间少的人不用上去也影响不大。
(四) 认为“网上为主、面授为辅”的混合式学习可行,但有困难
当讨论到“如果国开推行网上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你认为你参与网上学习是否存在困难”时,明确表示自己无困难的只有3位学习者,其他都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困难(表4),其中提得最多的困难是“时间问题”:担心视频会议的时间与自己的工作时间相冲突,担心个人私事太多而不能按要求完成各种网上学习活动。其次是“网络问题”和“挫败感”:虽然电脑与手机的普及程度很高,但要实现“Anyway, Anywhere, Anytime”的学习还是很困难,因为“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免费WIFI,想随时随地网上学习都有心无力”;网上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听/看不懂的内容,不能及时找老师解决,会产生挫败感。
(一)国开目前的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1. 对网上学习的认识尚处于较低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国开南海的学习者对网上学习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局限一在于:认为在课程论坛按时回帖就代表“积极参与了网上学习”。造成此错误认识的原因在于,多年来电大师生一直使用旧的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即在于上传各种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教学文件和讲授课程知识点的文本、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导材料)和组织课程论坛讨论(包括实时与非实时)。虽然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国开已经发文规定全部统设课程的学习转移到Moodle平台,但事实上很多课程仍然只是将学习资源从旧平台转移到了新平台,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并未更新其网上教学设计理念,因而对学习者而言,新平台仍然只是寻找学习资料和在论坛发帖的地方。其实,Moodle 平台自带了一些非常适合设计互动学习活动的工具,除了传统的讨论板和小测试,还有wiki、博客、互评作业等,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些互动工具来设计网上学习活动,则学习者完全可以基于学习平台较完整地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程序。
局限二在于:有效的网上学习应最大程度地模仿课堂面授。从学习者对视频会议这种网络教学手段的青睐可以看出,他们坚持认为面授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网上学习越像面授则越有效果。其实,远程教育并非简单地“将新的互动技术与传统面授相加”[8],网上学习并非只是从传统的面授课堂转移到电子课堂。试图将我们在面授课堂所做的事情直接复制到虚拟学习环境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现代远程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学习方法的革新[9]。
2. 尚未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英国开放大学(简称英开)对自主学习者(independent learner)如此定义:能够甄别一些信息和资料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建构自己对某一学科的概念以及对该学科的已有知识库添加自己的理解[10]。Wong, Tatnall 和Burgess分析了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应该做好的准备,包括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上学习的频率[11]。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国开南海的远程学习者一般都具备基本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如QQ和微信聊天(包括文本、音频、视频)、课程论坛发帖、收发电子邮件(包括下载和上传附件)、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点播流媒体课件等,但驱使他们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动力局限于被动地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求教师的帮助,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基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主动学习或与同伴学习者交互、协作完成某个学习项目就少有发生,至于创造性地“对该学科的已有知识库添加自己的理解”就更无从发生。这与我国教育机构多年来所实施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关,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维训练,习惯被动学习和为应试而学习。
3. 对“网上为主、面授为辅”的混合式学习缺乏信心
成人学习者、远程学习者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突出的工学矛盾使他们不可能像普通大学生那样学习,为了达成学习目标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self-regulation)。Hewitt列举了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所包含的因素: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能集中注意力;能检验自己的理解;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能应对学习压力;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12]。对国开南海的远程学习者而言,虽然他们并不反感网上学习这种途径,但如果国开将其主要的学习阵地转移到网上,减少面授次数,则学习者普遍担心自己能否应付这种学习模式。因工学矛盾导致的时间困难,工作和家庭的干扰导致精力难以集中,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导致学习过程难以坚持,遇到学习“拦路虎”导致挫败感等等,其实都反映了学习者缺乏网上学习所必需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混合式学习如何在国开更有效地推行
1. 学习者需接受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西方有学者根据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学习分为三类:以获取为导向(acquisition-oriented),学习者满足于获取教学大纲上的概念和教师的知识;以参与为导向(participation-oriented)[13],学习者积极响应教师的指令,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贡献为导向(contribution-oriented)[14],学习者创造性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对已有的学习资料添加新的资源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学习者很多时候充当的是“获取者”的角色,其典型表现就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试图理解并记住老师讲课的重点。这种情况在成人学习者中尤甚,由于学习时间与工作和家庭时间的冲突,他们更加不习惯(或者不知如何)在学习活动中成为“参与者”和“贡献者”——这两种角色不仅耗时更多,还需要学习者发挥其“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较之面授课堂中的学习者,他们更需要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15]。有鉴于此,远程教育机构应当对新入学的学习者提供学习(尤其是网上学习)方法的培训,帮助学习者逐渐养成主动、合作、建构式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辅导教师则应在平常的导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促进“参与导向”和“贡献导向”学习的发生。
2. 学习者需提高学习社区归属感
学习者之所以认为“网上学习越像面授则越有效果”,除了学习方法上他们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希望获得社区归属感和社会临场感——其实不用“见到”老师,社区归属感和社会临场感同样可以实现,这就需要学习者提高自身的网上社交能力,为自己的网上学习营造一个互助、合作的学习社区。Rovai 和Jordan指出,如果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很低或者觉得自己不能融入某个学习社区,他就会觉得网上学习的过程很孤独,并进而放弃学习[16]。那么,学习者的学习社区归属感该如何提高呢?Salmon提出的五步式网上学习模式[17]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步,进入网上,获得动机——辅导教师和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环境互相认识,教师介绍即将开始的网上学习之旅,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第二步,网上社交,创建学习社区——在教师的主持下,学习者了解课程架构和参与网上学习活动的要求,坦诚分享各自的经验、希望和担忧,更加熟悉同伴学习者,逐步形成学习社区;
第三步,交换信息,合作学习——学习者着手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他们必须交换各自的想法,遇到困难也可以寻求辅导教师的帮助,完成任务后他们发现自己受益于同伴学习者,获得了学习自信并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第四步,建构知识——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成为其所在学习社区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在协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师则充当“现场工头”的角色,监控项目的进展直至完工;
第五步,实现自主学习,提升能力——在学习社区获得锻炼的学习者已经具备网上学习的自信,且能将其所学概念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他们反思已经完成的学习过程,然后开始一段新的网上学习之旅。
从以上五步式网上学习模式来看,一个互助、合作的学习社区的形成首先当然离不开辅导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科学设计网上导学活动,同时也离不开学习者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的态度、频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的习惯和主动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自主建构知识的热情。基于对国开南海远程学习者网上学习行为的调研分析,他们的网上学习只发生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部分情形:受邀进入了网上,但并没被激发学习动机;了解了课程架构,但并无“坦诚分享各自的经验、希望和担忧”,没有形成学习社区,大家各自单枪匹马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多为形考平台作业和课程论坛讨论);之后的第三步至第五步就基本没有发生。国开的远程学习者必须逐步摆脱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依赖,转而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基于学习社区开展协作式、探究式学习,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
3. 学习者需得到更体贴的支持服务
基于网络学习的远程学习者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18]。英开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为学生提供“获得支持的开放学习(supported open learning)”,它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极其周到体贴和细致完善[19]。英开的做法应该为国开南海所效仿。
鉴于辅导教师的专业性及其直接与学习者接触,国开南海应建立以辅导教师为核心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该团队除了课程辅导教师,还应包含班主任、技术支持人员、教务管理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首先,辅导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更体贴的学术(academic)支持。如,当学习者“不能完全听/看懂网上学习内容”时,他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快速联系到辅导教师并得到及时回复;作业中的错误能得到辅导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其次(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应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非学术(nonacademic)支持。如在线电子图书馆为学习者提供登录、资源搜索等方面的培训视频以减少他们检索信息资源的障碍,向学习者免费开放论文查重服务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术论文写作;实体图书馆除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应实现整个建筑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并7天24小时开放自修室、小组学习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为有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氛围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技能和习惯的个性化测验,从而提供有区别的学习支持服务(如,为学习自觉性偏弱的学习者安排稍多次数的面授或网上实时导学);班主任为学习者提供班级事务行政服务和情感关怀;教务管理人员为学习者提供注册、报考和教学计划咨询等服务以便学习者统筹安排学习进度及早毕业;技术支持人员对学习者在网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及时响应。在这个团队中,辅导教师应是其所负责课程的总协调人,他除了完成“学术型”辅学任务,还应成为解决学习者所遇到困难的第一人,从学习方法、学习压力、学习困惑到“因电脑操作能力差而不能很好使用学习平台”的困难等等,辅导教师应让学习者感觉到,“遇到任何困难,我都在那儿等着你。即使我不会,我可以帮你提交到相关的人或部门并跟进问题的解决过程”。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能提高学习者的远程学习体验,增强其坚持学习的信心,帮助其成功转型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而培养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1] 钟月辉.英国莱斯特大学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5, (10): 27-32.
[2][4] Macdonald, J. Blended learning and online tutoring[M]. Hampshire: Gower, 2006:108-110.
[3] Picciano, A. G., Dziuban, C. D. & Graham, C. R.. Blended learn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 (Volume 2) [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14:312.
[5] 何克抗.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 电化教育研究,2002, (1):3-6.
[6] Kim, J., Kwang, Y., & Cho, D. Investigat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ocial presence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distance higher educ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 (2):1512-1520.
[7] Bente, G., Ruggenberg, S., Kramer, N. C., & Eschenburg, F.. Avatar-mediated networking:Increasing social presence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in net-based collaborations[J].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8,(2): 287-318.
[8] Bates, A.W.(T.).. Technology, e- learning and distance education(2n Ed.)[M]. London: Routledge, 2005: 224.
[9] Salmon, G.. Flying not flapping: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learning and pedagogical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 ALT-J, Research in Learning Technology, 2005, (3): 201-218.
[10] The Ope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Booklet 2) [C]. Milton Keynes:OU Press,2009: 16-17.
[11] Wong, L.,Tatnall, A.,& Burgess, 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blended learning effectiveness[J]. Education + Training, 2014, (2/3): 233 - 251.
[12] Hewitt, D.. Understanding effective learning:strategies for the classroom[M]. Berkshire: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8: 15-24.
[13] Sfard.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8, (2): 4-13.
[14] Collis, B., & Moonen, J..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M]. London: Kogan-Page, 2001: 76, 88.
[15] 陈丽,张伟远,郝丹.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三维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05,(2):48-52.
[16] Rovai, A. P., & Jordan, H.M.. Blended learning and sense of commun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with traditional and fully online graduate courses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4,(2):1-13.
[17] Salmon, G..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2nd Ed.) [M]. London: Routledge, 2003:29.
[18]凌玲,叶繁,李淑君,唐富根,卢兰凤.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研究[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4): 14-18.
[19] 江苏电大考察团.获得支持的开放学习——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实践及其启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2):25-30.
(责任编辑: 微风)
A Research on Blended-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at OUC: A Perspective of Distance Learners
ZHONG Yue-hui FU Hui-ping GAN Zhi-cheng FU Ling-li
(Nanhai Experimental College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Foshan, Guangdong, China, 528200)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unstructured observ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distance learners’ blendedlearning (BL) at the Nanhai Experimental College of OUC. It is shown that distance learners at OUC lack of awareness of online learning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they haven't been well prepared for the mode of 'more online, less face-to-face'. Distance learners should receive training on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 a stronger sense of learning community as well as more access to considerable learning support.
distance education at OUC; blended-learning; distance learner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G724.82
A
2095-932x(2016)04-0011-08
2015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GDJY-2015-C-b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05-04
钟月辉(1977-),女,湖南湘阴人,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讲师;傅会平(1965-),男,江西新干人,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副校长、副教授;甘志城(1976-),男,广东五华人,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讲师;付玲莉(1978-),女,江西新余人,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