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念下区域会展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研究

2016-05-16 06:28张茂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会展互联网+区域

张茂伟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91)

“互联网+”理念下区域会展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研究

张茂伟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91)

区域会展品牌是区域产业经济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支撑和重要标志,彰显区域经济影响力。分析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相关要素及其关联,开展区域会展品牌建设,有利于会展平台整合区域品牌建设的相关资源,建立会展品牌与区域产业品牌或者区域其他资源品牌的品牌联盟,发挥联合品牌的优势,促进区域品牌塑造。“互联网+”之时空跨越、平台整合、产业跨界、渠道扩展的基本特征,为“会展+”模式下多产业联动开展品牌建设,以及基于价值共创、交易与实现的价值互动传播策略提供了理念指导和技术保障。

区域品牌;区域会展品牌;品牌联盟;互联网+;传播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近年来的政策导向,从国家层面的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东北地区、北部湾经济区,到省际省域层面的粤港澳、海峡西岸等,省内辖域诸如广东省内珠三角、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到区位细分诸如珠三角地区之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再到基于产业集群、主功能特征划分的城市产业区、专业镇等,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旋律下,区域经济版图逐步细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格局。在这一发展态势下,区域品牌、区域产业、企业、产品品牌,成为区域形象推广、营销实践的重要路径。然而,区域品牌化的相关研究明显滞后于日趋高涨的区域品牌化实践[1]。梳理区域(企业、产业、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发现,由于行政、制度、体制机制等壁垒的存在,导致区域品牌在区域范围上相对狭小;在产业链覆盖方面相对短窄;由于产业集群的地区品牌之间缺乏沟通协作,不能合理利用区域共建平台(指东盟博览会等商贸平台)[2];作为公共品牌的溢出效应仍显不足,等等。

为使区域品牌的正面溢出效应不断扩大,需要其在区域联盟的空间上进一步扩大,在深度上结合区域主功能特征进一步进行专业细分与延伸。实现以上目标,需要相应的平台经济、平台产业会聚区域品牌建设资源,以优化资源配置与共建共享,促进各层级区域全方位、多层次协调创新发展。迈克尔•哈耶特在《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一书中将平台定义为:传者借以沟通社群中的粉丝和潜在粉丝的工具,他指出产品与平台是当今市场成功的必要战略资源。按照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教授提出的“会展产业的本质是平台产业,会展经济的本质是平台经济”理念,作为平台产业的会展业,不仅为区域品牌资源提供合作共建、协调发展的平台,同时,服务于相关产业的会展业也是区域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的联盟成员、组成部分,代表并反映区域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互联网+”理念导入会展业,让这一平台产业在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优化配置方面最大程度解除了时空限制,拓展了传输渠道,实现适时的精准对位。依据互联网思维研究会展产业的区域品牌化建设与传播,对于区域相关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以及区域品牌的内外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界定与综述

本文所指区域会展品牌,是基于产业品牌构筑区域品牌的理念提出的,是把会展产业品牌看作区域品牌构建的重要要素,会展品牌协同其服务的相关产业品牌,共同构筑起区域品牌。研究拟在“互联网+”理念下,分析区域会展品牌与相关产业品牌联盟,梳理会展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以期能够引导:通过加强区域会展品牌建设与传播,促进区域相关产业联动和品牌建设,加快区域品牌内涵建设,促进区域品牌传播。

(一)区域品牌与区域会展品牌

1. 区域品牌的源起、概念与特征

区域品牌缘起于区域营销实践活动,科特勒将区域营销中的区域视为一个企业,其产品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产业、人资、自然地理等资源共同组成的人们生活、投资、旅游等的环境资源体系,这一产品如何使区域居民满意,如何吸引人才、资金,不断聚拢资源以增加区域竞争力,需要的是通过区域营销塑造区域形象。由此来看,区域品牌是区域营销的目标。区域营销的目的是建立地区强势形象[3],最终指向塑造区域品牌,使其更好地代表一个地区的形象,或特色的产品以及服务品牌[4]。

国内区域品牌研究起源于产业集群地区出现的名牌产品聚集化成长和品牌区域化现象,最初的实践是,广东、浙江等地政府将创建区域品牌作为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5]。区域品牌中的“区域”具有行政辖域和空间地理的内涵,从品牌资产拥有权来看区域品牌即是公共品牌,表现为区域内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体拥有。区域品牌具有集成性和共享性,它以区域产业集群为支撑形成优势产业产品,继而结合区域地名和产业名称,组合成以区域名称著称的区域公共品牌[6]。以此理念构建区域品牌取得成功的案例很多,诸如“灯都古镇”、“红木家具产业之都大涌”、“小商品城义乌”“佛山石湾陶瓷城”等等。

国外学术界基本以行政区域划分来界定区域品牌中的“区域”,区域品牌通常指国家、州、城市、集群品牌等。实践层面上,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城市工业化进程与变化,地区政府相继开展了振兴城市、重塑城市形象的活动,这些是发达国家区域品牌化的重要实践[7]。典型案例包括“第三意大利”、美国“硅谷”、好莱坞和底特律汽车城等区域品牌。

综上,本文所指区域主要指空间区位相对接壤、产业发展相对集群、功能区域规划相对完善的城市、城市群,该类型区域内相关产业跨行政区合作机制创新应用有较好参照典型,且会展产业在此类区域内合作态势及合作潜力较好。

2. 作为区域品牌构建组成部分的区域会展品牌:概念、关联与不足

在国际范畴提及区域会展品牌代表,产业品牌联想指向欧洲、德国、美国,或者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拉斯维加斯;在国内则指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或者北京、上海、广州等,继续延伸则是具体的会展品牌项目、企业、场馆等。由此结合区域品牌内涵,区域会展品牌是基于区域区位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资、自然地理等),以区域会展项目、会展企业(组展商)为核心,以会展场馆及配套为基础,聚拢会展产业链中的物流与交通、设计与工程、广告与传媒、酒店与旅游等资源,经由合作运营会展项目发展形成的市场声誉与影响力。

在现代会展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趋势下,会展产业的资源聚集、营销宣传、贸易交易、产业联动、科技引导等平台经济的特征越发突显,其以国际公推的1:9经济带动效应成为物流、外贸、旅游、酒店、广告传媒、交通等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此外,最具效应的是区域辖域内的会展品牌项目、会展企业,代表、反映并不断推动其所服务的产业的品牌化进程和影响力提升,会展产业作为区域相关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机制创新应用的平台,使会展品牌成为区域品牌、城市品牌的重要支撑。城市、地区与会展品牌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诸如文博会之于创新创意型城市深圳、广交会之于近代贸易先驱都市广州、冰雪节之于北国风景城市哈尔滨,一些知名的会展品牌已经成为了城市的象征和代表,表现为会展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而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可以为会展品牌塑造提供基础条件[8]。现实案例在欧美已大量存在,在国内,会展名城、名区也显现出会展的强大功能,如大连都市产业整合中的会展文化产业已经产生1:6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率,1:100的财政拉动力[9]。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等体制机制问题,存在区域内会展项目同质化不良竞争,会展场馆等核心资源运营管理不规范,会展企业规模小、会展项目开发与运营能力不强、风险承担能力不足等问题,以上现象分散区域会展品牌建设资源的同时,亦阻碍了区域会展业的品牌化发展。

3. 区域会展品牌与相关产业品牌联盟:联合品牌

会展平台具有通过强化提升区域产业、产品品牌而促进区域品牌建设与传播的作用。前文论述中提及会展产业的平台产业特征,表现出会展对相关配套、支撑产业的带动作用,依据会展产业划分,无论是我国学界基于MICE的体系规划,还是来源于美国的事件产业(Events Industry)归类,其核心的展、会、节等都是基于区域优势条件、特色资源,与相关产业结盟发展,表现出联合品牌的特征。联合品牌是基于消费者能够识别和认同基础上的,两个或者多个独立品牌、独立产品之间的合作或联盟,品牌联合有利于建立新的企业、产品或服务[10]。会展业由于其商务服务为主的特征,以及作为平台产业的特性,有利于会展产业中的协会、协会联盟、核心及辅助层面的企业多层次、立体化地与会展所服务的相关产业的协会、商会、企业等合作,实现多产业品牌联合。通过对广东省珠中江(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会展协会及其区域联盟的观察研究,发现协会及相关联盟对会展业发展、会展品牌建设起到较大作用,但是区域会展行业协会协同会展企业,通过会展平台与会展项目服务的相关产业协会和企业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互动较为欠缺,相关协会及联盟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会展品牌、会展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品牌建设与传播过程。

(二)“互联网+”理念与区域会展品牌建设

“互联网+”理念可概括为战略选择、跨界思维与基于协同创造价值的整合再造。2015年3月5日,“互联网+”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被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各级政府紧跟国家决策,各层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工业经济走向互联网时代。顶层设计加快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在传统产业方面表现为互联网思维的导入,新兴产业则更多表现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产品的生产与传输。各产业在整体上充分发挥了“互联网+”之时空跨越、平台整合、产业跨界、渠道扩展等优势。在互联网媒体支撑下,互联网思维引导企业在“创造-交换”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导入利益相关者“人人参与”的生产传输模式,促进了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

从会展业来看,其发展也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在欧美发达国家,会议、展览及大型赛事活动期间的APP应用已经成为会展活动的标配,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对会展的组织模式以及会展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内,2014年被称为O2O(线上到线下)的元年,同时也是会展业移动互联元年。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展览业不再停留于过去以线下为主的传统模式上。来自于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超过90%的展览会都拥有了线上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当前,会展行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会展+智慧化项目、会展+智慧化场馆、会展+联盟、会展+大数据、会展+云平台等进行紧密融合,“会展+”模式业态发展迅速。会展业不仅在会展项目举办模式上积极“拥抱”互联网,更在内容上积极引导互联网业态发展。“互联网+”理念下的会展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跨界思维推动联合品牌建设,并通过整合品牌资源不断创新性地再造出新的品牌项目,如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2015,佛山)、中国贵阳电子商务大会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

“互联网+”理念正在“唤醒”“会展+”思维(平台整合、跨界发展、品牌联盟),随着互联网时代时空区隔与限制的不断解除、渠道不断扩展延伸、平台不断跨界整合,会展项目、会展企业正以超出其自身原有内涵的态势,整合区域品牌建设资源,在加快会展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会展品牌与相关产业品牌联合后的品牌正面溢出效应。

三、区域会展品牌建构要素与策略分析

(一)区域会展品牌建构要素分析

基于前文分析的区域品牌、区域会展品牌内涵、特征,可以发现产业品牌源于企业或产品品牌。由此,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区域会展项目、会展企业(主要指组展商,含主办和承办企业或机构),其中会展企业以其运营管理理念和人才梯队建设为核心要素。可以核心要素为起点,分析区域会展品牌建设层次体系,包括第一层次会展产业链主要要素;第二层次负责政策设计、决策引导、体制机制建设的相关机构;第三层次区域会展题材建设资源,以及会展内涵建设资源。区域内外资源传导有利于区域会展品牌扩展其区域跨度,促进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和品牌国际化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会展企业基于会展项目联合会展产业链主要要素形成会展平台。包括展、会、节、赛等核心会展项目,会展项目运作方——会展企业,以及会展项目运作支撑体系。三者有机合作构建会展平台的“形”,构成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第一责任”体系。

第二层次,区域品牌建设资源优化配置、跨界联动、整合再造的机构联盟。包括区域政府、跨行政区域政府合作机构,区域会展行业协会、协会联盟,区域相关产业协会、商会及其联盟。三者是区域产业联动、协同创新发展的有利推动者,其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合作,是制定与执行促进区域品牌建设的政策、体制与机制的基础,构成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第一保障”体系。

第三层次,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基础资源体系。包括会展项目赖以生存发展的参展商、观众源头产业链的企业、机构,以及区域品牌建设资源、要素(含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科技等区位条件资源)。会展项目服务的相关产业品牌是会展品牌联盟的战略伙伴,二者构成联合品牌能有利提升品牌的正面溢出效应。其它区域品牌建设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拓展会展产业规模。其中,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资源是会展品牌内涵建设的保障,而优势及特色资源能够通过会展平台转变为区域间比较优势,例如岭南文化、陶瓷文化之于中国(佛山)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华侨华人文化之于“珠中江”展会发展等。第三层次构成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基础与内涵发展保障”体系。

依据上述分析,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物物互联、品牌建设资源要素间关联、以及品牌建设逻辑传导促进机制,区域会展品牌建设资源要素关系与传导机制如下页图1所示。

(二)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策略

1. 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内生机制:依托区域内的品牌建设资源开展区域会展品牌建设,采用会展项目品牌←→会展企业、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的传导路径

品牌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品牌拥有者通过资源整合与配置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现代营销实践中,顾客不再是供求关系中简单的需求一方,顾客与企业组成价值创造的重要两级。由图1分析,会展品牌关系多方利益,会展平台是多方协同共创、交换并实现价值的场域。区域会展品牌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会展企业围绕会展项目(会展品牌建设核心要素)运营,沿着会展自身产业链、其服务的产业对应的产业链,整合区域会展品牌资源(包括会展及相关产业协会、企业联盟、会展人才培养基地等),及其服务的产业品牌资源(包括产业协会、商会、企业、研究机构、消费者或顾客联盟等),广泛而深入运用区域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建立基于协同“创造-交换-实现”价值理念的平台。品牌建设过程中,第二层次(见图1)的政府与会展及相关产业协会完成区域品牌定位,制定品牌战略决策,规划制作品牌(建设)资源分布图,设计制定政策与相关机制,并监督运行。会展企业协同相关协会,基于决策引导完成会展项目、企业品牌定位及发展战略。

区域会展品牌需借助区域优势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加快自身品牌建设,在区域品牌伞理念下进行联合品牌建设。某一区域的名称与区域内的产业、产品等的个体品牌结合,或者区域名称成为该区域内相关产业、产品的品牌时,这种现象就形成了区域品牌伞[11]。区域品牌伞可以使区域内一个品牌名称引用至一个新的产品类别,产生庇荫效果,从而提携新产品的形象与销售[12]。会展产业借助区域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优势,促进自身品牌建设,成为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区域会展品牌依托区域优势产业、资源品牌,在建设进程中代表、反映区域相关产业品牌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引导、促进相关产业品牌建设,与之形成联合品牌,品牌内涵和价值得以提升。区域会展品牌与相关产业、资源品牌联动发展过程中,可提升区域品牌价值,形成更为强大的区域品牌伞,并惠及区域会展及相关产业品牌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如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古镇灯饰文化节与区域品牌古镇灯都的关系,具体如下(见图2):

图1 区域会展品牌建设资源要素关系与传导机制图

2. 品牌资源导入、导出机制促进区域会展品牌建设

图2 区域品牌与区域会展及相关产业品牌联动图

品牌资源导入主要指将会展企业、会展品牌项目引进、移植到区域内。基于第二层次决策机制引导,可通过本地企业与知名会展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引进会展企业。会展企业跨区域的合作、联盟,有利于促进会展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如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与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组建中外合作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合署公司发挥集团和品牌优势,将“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光亚展)”由最初的2000平米,不足百家参展商,做成了现在(2016,第21届)的18万平米、超2000家国内外参展商的全球照明行业盛会(全球第二大照明展)。根据笔者对珠三角地区会展行业的观察,依托区域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品牌项目在全球范围寻求战略合作,已成为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基本导向。从品牌项目运作机制来看,会展品牌项目的移植导入,在促进区域会展品牌建设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品牌的发展。

德国会展品牌发展模式告诉我们,通过内生机制、导入导出机制成长起来的区域会展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联合、品牌项目开发或移植运营,是区域会展品牌成长为国际领先品牌的有效途径。此外,广泛而深入与国际会展组织(如UFI、IFEA等)联系、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区域会展品牌发展。

3. 再定位:持续开展会展品牌内涵建设

会展平台作为行业产业发展风向标、科技发展引领者,时代性成为其主要特征。时代性主要表现为理念与技术的时代需求性。理念层面上,区域会展品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竞争(由于会展产业的平台经济特征,更多时候上升为区域竞争)要求其结合时代背景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将区域优势资源适时转化为区域比较优势,增加区域竞争力。定位论的核心指向品牌建设,再定位是要不断赋予会展品牌以时代性,尤其是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的时代性再现,涉及“量身定做”的品牌内涵建设。技术层面上,运用技术“武装”自己并引领技术发展的能力决定了品牌的高度(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正在催生区域会展品牌格局变化)。理念引导、技术支撑的品牌内涵建设,关键层面还要落在人的因素上,需要制定并执行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引入战略。区域会展品牌建设要素第二层次(图1)设计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可以表现为会展协会引导下的区域品牌建设资源研究专家委员会建设与运作机制,会展协会、企业会同区域高校共建的会展人才培养基地(坚持会展人才培养共性,同时导入个性化培养方案,以保障培养的人才能够开展区域会展品牌资源挖掘、开发及应用)建设与运作机制,跨协会引导的会展与其服务产业专家委员会建设与运作机制等。

四、区域会展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一)品牌价值塑造与传播:品牌信息传播之社区、社群平台共建,以及基于信息平台的价值互动共创

1. 基于会展媒介体系(包括作为流通媒介的会展平台自身,以及线上线下的社群、社区活动媒介),谋求价值共创、交易与实现。在品牌价值信息传播过程中,实现传播者(区域会展品牌及其拥有者)与受众(顾客、消费者,会展经济中主要包括参展商、专业观众、普通观众等)身份不断互换调整的价值互动。

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趋向于品牌信息的社区、社群化传播,传播过程很多时候由线上互动兴起,消费者、顾客参与到品牌价值传播和再造过程,延伸至线下基于活动的品牌传播、口碑传播等。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由单向价值传递过渡到厂商与消费者双向价值协同,在社群的影响下,传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价值互动(Value Interaction)[13]。传统意义中的“传播”,关注的是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注重媒体价值,而在互联网媒体时代,更加关注顾客价值,尤其是顾客与企业间的互动价值(能够影响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反映后续营销业绩)。腾讯网络助理总经理刘曜先生在2012年腾讯闽商论坛上曾表示,相对于互联网的媒体价值,腾讯更加看重用户价值。用户价值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品牌过程中,基于品牌价值体验,反馈“品牌价值如何、应该如何”等,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式传播),以促进企业决策制定。与普通产品、品牌的消费者参与企业的价值互动共创意愿整体偏低相比,会展平台主要参与者参展商、观众(尤指专业观众)更愿意通过积极参与会展品牌价值互动而实现自身利益。

2. 在传播模式上,注重引导顾客参与,设计方便顾客(展商、观众)持续发出“价值需求与满足”声音的参与式传播平台。具体操作上可策划高价值信息咨询传播平台(会议、论坛),创建网络社群,并通过策划热点话题引导社群参与价值创造与分享,如持续发布产业发展咨询,激励各方分享产业、行业最新咨询等。会展自身作为流通媒介,要不断实现其传播产业科技、产业文化等信息内容的重要使命。

(二)品牌传播流程再造:基于品牌接触点管理的顾客品牌感知满意度提升路径分析

品牌接触点管理是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实践的总结,它以设定统一的目标为基础,综合有机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传递一致的品牌信息,实现与消费者双向沟通,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稳固的关系[14]。会展产品表现为平台运营管理与服务,其品牌价值是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顾客感知到的品牌信息建立起来的。对于区域会展品牌传播,要在区域会展品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规划基于优势品牌资源的形象识别系统(CIS),针对会展产业服务流程导入顾客满意度提升战略(CS战略)。要围绕会展品牌核心要素会展项目(以展为例),依据展前、展中、展后的时间维度,全面梳理品牌信息接触点,并结合接触点情景(受众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接触到何种品牌信息)特征,设计品牌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模式,不断检验改进,以实现与顾客持续的价值互动共创与交易体验。

五、结语

区域会展品牌建设与传播,承载着区域相关产业品牌、甚至是区域品牌价值提升的责任。区域会展品牌与相关产业品牌联动共建,容易形成联合品牌(代表区域品牌),进而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保护伞,并发挥保护伞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提携庇护作用。“互联网+”理念下的互联思维为“会展+”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念指引,基于互联思维,区域会展品牌建设呈现出多维要素互联传导的特征,为区域会展品牌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及路径选择。互联网时代的参与式传播、价值互动共创理念与实践开启了区域会展品牌传播新机制。本文只是基于现状、现象的探索性研究,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上停留在表层。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区域会展品牌与区域品牌联动建设与传播实证研究,区域会展品牌与区域产业品牌共建联合品牌的机制研究;会展品牌、相关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互动机制研究;互联网思维下的会展品牌建设与传播路径实证研究、个案研究等。

[1] 庄德林, 伍翠园, 王春燕. 区域品牌化模型与绩效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 (9):29-37.

[2] 韦荷琳, 朱少英. 广西区域品牌战略和战略品牌发展研究[J]. 对外经贸, 2016, (5): 94-104.

[3] 王山河, 陈烈. 论区域营销系统[J]. 经济地理, 2006(增刊): 68-71.

[4] Allen G. Place Branding:New Tool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J].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2007, (2): 60-68.

[5] 孙丽辉, 盛亚军, 徐明. 国内区域品牌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 经济纵横, 2008, (11):121-124.

[6] 孙丽辉, 盛亚军, 许天舒. 区域品牌形成中的簇群效应——以温州为例的研究[J]. 经济管理, 2010, (12):96-103.

[7] 蒋廉雄, 朱辉煌, 卢泰宏. 区域竞争的新战略:基于协同的区域品牌资产构建[J]. 中国软科学, 2005, (5):107-116.

[8] 马勇, 何莲. 城市会展品牌构建与创新策略[J].商业研究, 2009, (9):120-122.

[9] 皇甫晓涛. 文化资本论[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 114.

[10] 张雪兰. 拓展国际市场的联合品牌策略:影响因素及实施过程研究[J]. 财贸研究, 2007, (5): 105-112.

[11]. HL Ebeling. Provenance Associations as Core Values of Place Umbrella Brands: A Framework of Characteristic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8, 42(5/6): 603-626.

[12] 朱辉煌, 卢泰宏, 吴水龙. 企业品牌策略新命题:企业-区域-产业品牌伞[J]. 现代管理科学, 2009, (3):56-58.

[13] 罗珉, 李亮宇.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 95-107.

[14] 许颖. 接触点管理模式及其传播学透视[J]. 国际新闻界, 2005, (2): 32-37.

(责任编辑: 微风)

A Study of Regional MICE Brand Building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Based on “Internet+”

ZHANG Mao-wei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091)

Regional MICE brand is a support and essential flag of regionally industrial economy platform and it shows their powerful influence on the region. By analyzing regional MICE brand construction-related factors, the author states that regional MICE is conducive to integrate regional brand building resources and set up brand alliance, meanwhile it also promotes regional brand building. “Internet +” includes time-and-space crossing, platform integration, industrial transboundary, place extension and it can provide theory guida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for regional brand building based on industry interactive,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value interactive.

regional brand; regional MICE brand; brand alliance; “Internet +”; communication strategy

G124

A

2095-932x(2016)04-0048-07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商业教指委项目“‘互联网+’理念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YSYJZW2015QN07);广东省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2050305)。

2016-06-21

张茂伟(1982-),男,山东济宁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讲师。

猜你喜欢
会展互联网+区域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区域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