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个人学习空间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16 06:28刘喆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向师范生变量

刘喆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师范生个人学习空间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

刘喆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师范生个人学习空间(PLS)的建立会带来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以技术接受和应用整合理论(UTAUT)为理论框架,围绕“师范生使用PLS的行为意向决定使用行为”这一主线,对437位师范生开展调查,探讨绩效期望等因素对师范生PLS使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绩效期望、社会影响显著影响师范生使用PLS的行为意向,进而影响PLS的使用行为,其中绩效期望的影响最为显著;促进条件直接正向影响PLS的使用行为。此外,促进条件对使用行为的影响和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对行为意向的影响都受年龄的调节。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PLS建设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高效科学的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质量监控。

个人学习空间;UTAUT;行为意向;使用行为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下简称“人人通”)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的重点任务之一,“人人通”建设问题本质是数字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应用问题[1],而个人学习空间(Personal Learning Space,PLS)是当前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的新焦点;“人人通”建设的落脚点是要增强或改变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PLS的建设是推进“人人通”的重心与关键[2]。目前不少学者对PLS开展研究,笔者也曾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缺乏有效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模式的现状,提出“构建师范生PLS为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与质量监控提供一种新路径”[3]的观点,构建了PLS结构模型和基于PLS的学习流程,并以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为例,展现师范生运用PLS,完成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和学习质量监控的全过程。但是,研究仍处于理论层面,对PLS的实践应用和成效分析关注较少。华南师范大学正积极筹备师范生PLS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学习与质量监控提供良好的生态化技术环境。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437位师范生为调查样本,以技术接受和应用整合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为基础,研究影响师范生接受和采纳PLS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期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PLS建设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高效科学的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一、研究基础

(一)个人学习空间概念和结构

基于目前两种主导数字学习环境设计范式——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VLE)和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PLE)整合的现实需求,PLS作为协调教与学的第三方空间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PLS的研究始于2003年,祝智庭首先将其引入国内,认为PLS作用于PLE与VLE的“中部”,旨在学习者获取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寻求一种平衡[4]。本研究认为,PLS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为基础,基于云计算架构和服务理念设计的一种集成了有组织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支持软件的云端应用系统[5]。师范生PLS专指为师范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而构建的应用系统,学习者个人门户、学习管理平台、交流共享社区、学习资源库、学习质量监控五个维度是应用系统模型的主要构成要素。PLS由学校统筹管理,任课教师可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创建课程、发布计划、上传资源、发起讨论、实时辅导、布置作业和评价反馈等。利用PLS,师范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在线获取、处理和管理各种学习资源;创建个人成长电子档案,持续性记载各类学习过程和成果;与学习同伴和教师通过专题讨论等形式进行在线协作学习;通过教师管理监控和自我监控为个人学习提供及时跟踪、反馈和评价,并能够得到学习记录动态分析报告。

(二)UT AUT模型及其应用

师范生只有接受PLS,并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学习中加以应用,且在职后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持续应用,PLS的教育教学价值才能最大化,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才能实现。围绕“行为意向(Intention toward Behavior)决定使用行为”这一主线,各国学者提出一系列技术采纳和使用模型,研究行为意向的前因性变量,进而解释个体对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的影响因素。文凯蒂什(Venkatesh, V)等于2003年提出UTAUT模型[6](如图1),该模型整合已有的八个理论模型,旨在解释因变量用户行为如何由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进条件这4个自变量决定,以及性别、年龄、经验、自愿性四个调节变量在自变量影响因变量过程中存在的间接作用。文凯蒂什等对八个理论模型的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和比较,发现,在对行为意向的预测力上,UTAUT(69%)优于其他任何一个模型(17%-53%)[7]。一些研究者基于UTAUT对幼儿师范教师交互式白板接受度[8]、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9]、读者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意愿[10]、中学教师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接受度[11]等进行探讨,得到影响各种行为的核心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鉴于此,本研究依据UTAUT理论模型,假设“师范生使用PLS的行为意向决定使用行为”,揭示绩效期望等变量对PLS使用行为的影响情况,进而获得对PLS接受度影响因素较为全面的理解。

图1 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理论(UTAUT)

二、模型构建与过程设计

(一)研究模型

本文构建的研究模型与UTAUT模型区别之处在于不考虑经验和自愿性两个调节变量的影响作用,一是因为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并不了解PLS概念,也不具备较多的使用经验;二是在未来教育实践课程学习中,被调查对象并不能自愿选择使用PLS,因此删除经验和自愿性两个变量。研究模型中的核心变量及其定义和相应问卷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模型核心变量的定义及问卷构成

(二)研究假设

在UTAUT模型中,使用行为受行为意向和促进条件的直接影响,行为意向的决定因素包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而这些影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受年龄、性别的调节。据此,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

H1:促进条件对师范生PLS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

H2:绩效期望对师范生使用PLS的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3:努力期望对师范生使用PLS的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4:社会影响对师范生使用PLS的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5:性别会调节绩效期望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H6:性别会调节努力期望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H7:性别会调节社会影响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H8:年龄会调节绩效期望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H9:年龄会调节努力期望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H10:年龄会调节社会影响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H11:年龄会调节促进条件对师范生使用PLS行为意向的影响;

(三)测量工具

本研究参考戴维斯(Davis, F D)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量表[12]和文凯蒂什的UTAUT模型量表[13],编制测量工具,第一部分是包括性别、年龄等调节变量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用以测量绩效期望(6个)、努力期望(5个)、社会影响(5个)、促进条件(6个)、行为意向(4个)、行为水平(6个)6个变量的李克特五点量表,题目赋值范围为1-5,3为中间值。

(四)样本分析

本研究以437位师范生为调查对象,他们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教育技术学等11个专业方向,其中男生80人(18.60%),女生350人(81.40%);一年级和二年级共204人(47.44%),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26人(52.56%)。研究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首先向调查对象解读学校PLS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PLS的内涵与结构,在调查对象对PLS初步了解之后再开始作答问卷。共发放问卷437份,回收437份,有效问卷为430份。

三、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效度检验

正式问卷包括32个题项,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一个测量如无信度,则无效度,但有信度,未必有效度。测量模型的效度可通过检验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来判断,具体方法参见《AMOS与研究方法》[14]。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判断32个项目(因子)是否归属于6个潜在变量(因素)以及每个项目的载荷量是否达到标准。(1)KMO检验结果为0.921,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p值为0.000),表明该模型适合做因子分析;(2)萃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共6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783%,从第7个公因素开始,特征值开始趋于平稳,因此提取6个公因素基本可以;(3)每个项目的载荷量均大于0.5,为获得更加理想的数据,将载荷量小于0.6的项目合并或删除,最后保留22个题项。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模型的因子荷载量、平均方差提取、建构信度

然后,通过统计每个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 CR)和平均方差提取(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来判断模型的收敛效度。由表2可见,6个潜在变量的CR均大于0.6、AVE均大于0.5,说明本研究模型的内在质量良好,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最后,检验研究模型的区分效度,检验办法是用每一个潜在变量的AVE的平方根与此潜在变量与其他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见表3,对角线上的值(每个潜在变量的AVE的平方根)大于与其同行同列上的其他值(相关系数),说明本研究模型的区分效度良好。

表3 研究模型的区分效度检验

(二)适配度检验

为评价假设的路径分析模型与实际数据的一致性程度,运用AMOS17.0进行适配度(goodnessof-fit)检验。模型适配度越高,模型可用性越高,参数的估计越具有意义。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是否达到适配标准可以从以下指标来检视,绝对适配度指标:卡方与自由度比CMIN/DF、GFI、AGFI、RMR、RMSEA,增值适配度指标:CFI、NFI、IFI。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除RMSEA稍微超出理想值的要求,其余指标都达到建议值,表明研究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度。

表4 两个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标

(三)研究假设检验

运用AMOS17.0进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各路径系数值,除努力期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之外,其他三个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与其对应的假设H1、H2、H4通过假设检验(如表5)。绩效期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影响。多元相关系数平方(R2)分别为45.0%、40.7%,表示“行为意向”、“使用行为”两个内因变量被其外因变量所能解释的变异量的百分比。

表5 标准化回归系数与假设检验结果

参照《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15],采用多群组路径分析的方法检验H5-H11,即通过两组群的参数(路径系数)间差异的临界比率值(C.R.)来判断两组的系数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在男女两组之间,相对应的参数间临界比值均小于1.96(如表6),所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无显著性的差异,性别不具有调节作用,H5、H6、H7均未通过假设。

表6 性别群组的参数间差异的临界比率值与假设验证结果

将一年级和二年级设为低年级组,三年级和四年级设为高年级组,高低年级作为两个不同的年龄组,由表7可见,年龄能够调节促进条件对使用行为的影响以及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对行为意向的影响,H8、H10和H11通过检验,假设成立。由于努力期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无论性别还是年龄变量,都没有体现调节作用。

表7 年龄群组的参数间差异的临界比率值与假设验证结果

经过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获得如下模型路径图(如图2)。

图2 研究模型的路径图(虚线表示假设不成立,实线表示假设成立)

四、研究结论

为师范生建立PLS,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具体体现,将会带来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使得师范生借助网络空间获得实践性知识和技能的生成与发展。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和采纳的理论视角,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研究模型,应用收集的数据验证假设,获得影响师范生使用PLS的核心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绩效期望正向影响使用PLS的行为意向

师范生对PLS的绩效期望越高,使用PLS的行为意向就会越强烈,就越可能产生使用行为。师范生对绩效期望的感知水平为3.92,他们普遍相信“PLS是有用的”,尤其对“PLS能够优化我的实践课程学习过程”认可度最高,均值为4.01,其次是“PLS能够提高我的实践课程学习效果”。可见,绩效期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感知有用性方面,意味着师范生对PLS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较其他变量,绩效期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一结果可能与调查前针对学校PLS建设项目的介绍说明有关。教育部门在未来建设PLS过程中,应更多地从用户角度思考,使用户与PLS可以“友好地”交互,真正感受到PLS于教学和学习的有用性,形成对PLS的价值意向性,在认可、接受PLS的基础上生成强烈的持续性使用PLS的行为意向。

2. 努力期望对使用PLS的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

努力期望主要包括感知易用性和复杂性,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师范生对PLS难易程度的感知并不直接影响其本身的行为意向。师范生对努力期望层面的自我判断结果仅为3.49,略高于中间值,明显低于其他变量。其中,“学习如何使用PLS对我而言应该是简单的”、“熟练使用PLS对我而言应是简单的”、“操作PLS并不复杂,我将不难理解这种新技术”的得分为3.55、3.47、3.44。可能原因包括:一是调查对象对PLS的认识仅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并未切实使用过PLS,不了解PLS各模版功能及其具体操作程序,因此对PLS易用性感知较低,复杂性感知较高;二是学校非常重视未来推进PLS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应用,调查对象可能会觉得无需付出很大努力就可以拥有自己的PLS,而且无论PLS操作的难易程度如何,都在无选择性的情况下作为未来学习的工具。所以,教育部门在构建PLS的同时,应着力加强PLS的推送和培训,降低用户摸索PLS的时间和精力,减少用户对PLS复杂性认知,增强更多可操作性的感知;应引导用户发掘PLS的强大功能,并不仅用于收集资源、参与讨论、在线学习、发帖回帖等,而是将PLS作为支持个人专业发展的有生命力的增强型学习系统。

3. 社会影响正向影响使用PLS的行为意向

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主观规范和社会因素两方面,优秀同学的引领作用、学校相关教育部门的倡导支持对师范生感知社会影响均有推动作用。社会影响层面的分值为3.72,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师范生对“我的学校支持我们使用PLS”、“我的学校为我们使用PLS提供各种帮助”、“对我学习有影响的人认为我应该使用PLS”题项的反映结果为3.93、3.63、3.61,说明其对主观规范的认可略低于社会因素。社会影响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可能与调查前对学校政策的积极宣传有关。外在规范或约束力量——换句话说就是集体行为——促使个体形成相关意向状态[16]。对PLS的使用行为,师范生不可能自发产生行动意向,而与其所处的行为环境息息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营造具有“社会影响”的PLS使用环境,树立榜样典型,帮助师生形成PLS使用共同体,内化集体主观文化,生成对PLS的价值认同。

4. 促进条件正向影响PLS的使用行为

促进条件包括感知行为控制、便利条件和兼容性三方面内容,对使用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612,促进条件层面的得分为3.52。“倘若具备使用PLS的资源、机会和知识,对我而言使用PLS会很简单”、“我拥有关于PLS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两项分值较低(为3.46、3.30),“有专门的人或团队对我使用PLS提供指导和帮助”、“使用PLS与我的学习是不冲突的”得分较高(为3.66、3.62),师范生对感知行为控制的自我判断略低于便利条件和兼容性。较其他变量对使用行为的间接影响,促进条件的直接影响十分显著。学校对使用PLS的鼓励,PLS资源建设、使用指导和技术支持等便利条件,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等都是“促进条件”的具体表现。教育部门应强化“促进条件”,PLS才可能被感知为与用户价值观、个人需求和经验相兼容,PLS使用行为才可能得以稳定固化。

5. 性别、年龄对影响路径的调节作用

性别对各层面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努力期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亦不受年龄变量的调节。绩效期望和社会影响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师范生间存在差异,且低年级(=0.466、=0.276,P<0.001)的影响大于高年级;两个组群间促进条件对使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年级(=0.692,P<0.001)的使用行为更易受促进条件的影响。由此,低年级组师范生更加关注PLS的价值以及自身能否从PLS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和技能,也更为关注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学校的集体行为;高年级组师范生则更多关注学校提供的促进条件。这一结论有利于学校制定PLS应用政策,完全可以在低年级阶段推进PLS,引导师范生构建基于PLS的四年一体教育实践课程学习规划,形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提供优质共享资源和指导培训,帮助高年级师范生在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等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专业引领。

五、研究局限性及改进设想

本研究针对影响师范生使用PLS的因素展开研究,旨在为师范生构建智慧化学习环境,发挥PLS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的积极作用。获得一些有益结论和启示,但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调查对象没有使用PLS的经验,自我报告的调查结果虽然能够为学校PLS建设和推广工作提供借鉴,但带有较多主观因素,研究结论有待在后续研究中加以验证。第二,UTAUT虽然集八个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的优点于一身,但有些关键因素被筛选掉,可能应是本研究需要考虑的内容,在未来PLS投入使用之后,可选择多种模型开展进一步研究。第三,鉴于实际情况,本研究未考虑经验和自愿性的调节作用,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推广性。第四,未来研究应扩大研究样本,深化研究焦点,辅以质性研究方法,获得更全面的研究课题和结论,如师范生应用PLS的学习分析、成效检验等。

[1] 祝智庭,管珏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2] 祝智庭,郁晓华,管珏琦.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9.

[3][5] 刘喆,郑钰琦.基于云计算的师范生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应用——一种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新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33,(4):61-66.

[4] 祝智庭,管珏琦,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6.

[6][13]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Davis, F. 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J]. MIS Quarterly, 2003, 27(3): 425-478.

[7] 高峰.教育技术的接受和采纳:几个相关理论的比较[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6):37-41.

[8] Wong, K. T., McDowall, J. Understanding Early Childhood Student Teachers’ Acceptance and Use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J]. 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 2012, 30(1):425-478.

[9] 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06-113.

[10] 王伟赟,侯茂文.基于UTAUT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意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51-54.

[11] 张汉玉,钱冬明等.推进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教师接受度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92-97.

[12] Davis, F.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 (13):319-340.

[14] 荣泰生.AMOSE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84-123.

[15]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85-395.

[16] 高芙蓉.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技术哲学涵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5):37-41.

(责任编辑: 微风)

A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on Preservice Teachers' Acceptance

LIU Zh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China, 510631)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PLS)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se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has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437 pre service teacher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expectancy and others factors on their PLS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formance expectancy and social in fl uence signi fi cantly affect behavior intention and PLS using behavior;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is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has a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PLS using behavior.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on using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social in fl uence on behavior intention are regulated by age. The resul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level of PLS construction project, guarantee the establishment of ef fi cient and scienti fi c teaching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teach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PLS; UTAUT; behavioral intention; using behavior

G658.3

A

2095-932x(2016)04-0026-07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实证研究”(2013JK048)、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实证研究”(13SK14)、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以‘卓越教师’为导向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影响因素多层分析”(EIA120397)。

2016-05-03

刘喆(1980-),女,安徽蚌埠人,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

猜你喜欢
意向师范生变量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抓住不变量解题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也谈分离变量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