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娟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1页(练一练,练习二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数形结合和计数器拨珠的方式理解“满十进一”,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4个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整万数。
2.建立“整万数”的数感。
四、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对于读数、写数有一定的经验。因此,本课收集了较多的例子穿插其中,并与学生熟悉的数作比较,用倍数理解大数目,帮助建立数感。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算盘,会拨千以内的数。
2.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白板、小黑板。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与引入
1.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图片下的文字:
(1)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四十四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2)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现有人口约为一百万人。
(3)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数非常大,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些像这样的大数。(课题:认识整万数)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说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整万数的机会比较少,运用教材上的三个数据读一读,能让他们感受数据的大,但总感觉离小朋友的生活远了一点。为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们对数的感知,老师另找了三个更贴近学生们生活的数据并配以图片说明,让他们既感亲切,又能切实感受整万数的大。这样改动,不仅能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热情,更为新课的学习作好思维上的铺垫。
(二)探究与体验
1.回顾计数单位。
(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2)这是一个大正方体,里面有1000块小正方体。(运用白板,把正方体放大)我们一千一千地数,9个一千是( ),10个一千就是( )。
(3)计数器上拨一拨。
设计说明:认识整万数,首先要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老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们直观感受由1000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大正方体,并利用白板的复制拖动功能,让学生们一千一千地数,体会10个一千就是一万,加上计数器的拨珠,增强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体会“满十进一”的思想。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1)那到底一万有多大呢?谁能依据生活经验说一说?老师也收集一些,我们一起来感受。
一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个班级。
一万张纸摞在一起比我们的课桌高一点。
一万天大约是27年。
设计说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一万有多大。学生们能说到一点,但体会不够深,语言不够确切。展示老师收集的3个例子,让学生们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更能感受一万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2)可见,一万很大。要是我们一万一万地数(运用白板的复制克隆功能,学生边数老师边拖动),1个一万,2个一万……9个一万,10个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万个小正方体占据了整个屏幕。
(3)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
(4)我们推想一下:10个( )是( ),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5)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都是满十进一(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十进制。十进制是计数法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这是几个有限数字能表示所有数的奥妙所在。
(6)排一排四个新的计数单位。
(7)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请你们填一填。
数位顺序表
(8)按照我们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设计说明:要说认识“万”是“扶”,那么,认识“十万、百万、千万”就是“放”。通过数形结合、拨计数器建立认知模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每一个计数单位的含义,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并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数位顺序表,介绍我国传统的计数习惯,为学生们正确读写“整万数”提供必要的认知储备。
3.读写整万数。
(1)完成导学单。
你会读写算盘上的这些数吗?在作业纸上完成。
( )个万 ( )个万 ( )个万
写: 写: 写:
读: 读: 读:
小组交流要求:①每人核对一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②组长总结读、写方法。
(2)小组交流。
提问:要正确读写这些整万数的奥妙在哪儿?
(3)小结:读这些整万数时,万级上的数按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写时,按个级的写法写,因为个级上没有数,用4个0补足。
(4)读、写比较。提问:第3题为什么有5个“0”?
先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 ) ( ) ( )
设计说明:掌握“整万数”的读、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一方面结合算盘的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整万数”的含义,掌握“整万数”的读写方法。另一方面,本环节的教学中运用“导学单”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质疑互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积累一定的认数活动经验,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练习与巩固
1.拨珠练习。(在算盘上一边拨一边数)
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一百零三万。(一个小朋友拨,一起数)
从九百六十万起,十万十万地数,数到一千零二十万。(左同学拨,右同学数)
从四千万起,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右同学拨,左同学数)
2.我报,你拨。
(1)206和2060000,1700和17000000。
(2)读一读,再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括号里。
①目前,我们学校学生总人数为( )人。
②海门“证大小区”精装别墅的售价约为( )元。
③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 )平方千米。
④人体的骨头共有( )块。
设计说明: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算盘拨数,一则巩固数数,二则熟悉算盘,三则拓展计数单位;第二层次,对比练习,用“我报、你拨”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相同数字在不同数级上读法与写法的异同;第三层次,写数练习,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展示,进一步巩固“整万数”的读写方法。
(四)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到数位顺序表,按我们的计数习惯,每四位分一节,但国际上不是这么规定的。请听录音。
六、案例反思
仔细研读教材,《认识整万数》主要是让学生们认识四个新的计数单位,完善数位顺序表,知道“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会读、写“整万数”,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老师需思考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感。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更有亲近感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本课设计改动了书本的现实情境,教材的3个整万数,让学生们读芝麻、油菜和茶叶的总产量,对城镇学生来说,距离实际生活远了一点。因此,老师收集了本市的总人口、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和中国的陆地面积3个例子,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让他们的学习更有亲切感。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们是热情的,感受是丰富的。这些情境的设计,是老师观察生活、研究学生、深读教材的结果,它为学生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结合数学模型,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更有直观感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依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它能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巧妙地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借助1000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大正方体为“形”,帮助学生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同时,结合计数器的操作,让计数单位与计数器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样,既可以直观地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还能让学生们对十进制计数法中“满十进一”计数原则加深印象。这样的直观、这样的感性是单纯的数数无法替代的,它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形象,让学生们的思考更直观。
(三)收集生活实例,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更有丰富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继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抓住一切适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穿插了一些生活实例:一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个班级,班级、课桌、操场等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这些场景作比喻、打比方,让学生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描述社会生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数感。
(四)依托数学文化,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更有立体感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课前老师安排了一段录音,介绍算盘的结构和历史,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课结束,介绍国外三位一级的计数方法,让学生们比较中外计数方法的异同。这些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让数学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们数学成长的不竭源泉。?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