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2016-05-14 23:06杨立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长方形板书

杨立群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能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不仅能使学生学起数学来倍感亲切、真实,同时也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下面就《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课的教学,来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课上的“导入”要源于生活

【片段一:照片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照片,是谁?

生:是老师。

师:太小了,看不清楚。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图①)长边拉长(图②)。

生:太胖了。

师:宽边拉长(图③)?

生:太瘦了。

师:长边与宽边都按相同倍数拉长(图④)。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为什么?

生1:第4幅。因为边同时放大。

生2:第2幅太扁,第3幅太高,只有第4幅是按比例放大的。

生3:第4幅长扩大多少倍,宽也扩大多少倍,它们同时扩大。

师:(再出示一幅长与宽放大不同倍数的图形⑤)这次长也放大,宽也放大,你觉得是放大吗?

生:不对,长和宽一定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片段二:欣赏生活实例】

师:(出示生活实例)你见过这些现象吗?

生:(齐)见过。

师: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生1:小女孩拍照,拍下的照片是把实际的天安门缩小。

生2:用放大镜看报纸,放大镜把报纸上的字放大了。

生3:影子与人比,也是放大的。

生4:根据实际绘制的地图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生5:我们后面的摄像机是把我们缩小了。

生6:显微镜把物体放大了。

……

师:确实,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想不想了解下放大与缩小中的数学奥秘呢?

取景拍照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尤其是科技发达的当下,学生们也能十分熟练地用鼠标将照片“变大”“变小”。以这样贴近生活的导入,让学生放松了上新课的紧张感,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其实,更主要的是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从而自然地引入下面新授环节的教学,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数学课上的“新授”要贴近生活

【片段三:感知图形“放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辨析,认识到图④是图①放大后的图形。图④是放大了,放了多大呢?我们怎样表述呢?[出示图①(2厘米,3厘米)、图④(4厘米,6厘米)的有关尺寸]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表述。

师:图1是怎么放大到图4的?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说一说吗?

生:……(出示:放大后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是原来对应边的2倍)

师:用比的知识来回答的话,图①是按几比几放大成图④的呢?

(多指名几个学生说一说)

生1:按1:2来放大的。

师:有没有第二种想法?

生2:1:4。

生3:2:1。

师:有没有第四种声音?

生4:4:1。

师:有可能四种都对吗?让我们请教不说话的老师,自学书本P38方框下面的一段话,并圈出比较重要的内容。

师: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很重要?对应边是什么意思?你能指一指吗?(板书:对应边)

(指名学生指一指)

师:放大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 )。

(生填一填)

师: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板书:2:1放大)

师:这里的2指什么?1呢?(板书:放大后 原来)

师: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这个放大的过程吗?和同桌先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师:回顾刚才的过程,想想我们在放大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强调:(1)要同时;(2)要放大相同的倍数;(3)前项和后项不能混。

师:完成书上P39试一试,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校对。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前是怎么思考的?

师:在找对应边时,我们常常找水平边与垂直边的对应边。

【片段四: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2:1是放大,2表示放大后,1表示原来。如果是1:2,就是什么?

生:把图形缩小。(板书:1:2缩小)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1:2缩小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板书:缩小后 原来)

师:完成“练一练”中三角形的缩小。

师:观察黑板,看看我们刚才的讨论过程,比的前项表示什么?后项呢?(板书:变化后 变化前)

师:看到一个比,你怎么知道是放大还是缩小?

生:前项比后项大就是放大,前项比后项小就是缩小。

数学源自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学生们对照片的“变大”“变小”都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我就继续利用照片展开新授,让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学帮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三、数学课上的“练习”要回归生活

【片段五:综合运用知识】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能完成这样的填空吗?

出示: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学生集体填空)

师:3:1和1:2分别表示什么?画之前需要找到什么?(学生画并校对)

师:观察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学习数学知识只能说它是一个过程,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练习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只有在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数学课上的“小结”要融入生活

【片段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今天的收获!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生活是多彩的,六年级学生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就是应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生动。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筻

猜你喜欢
数学课长方形板书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分类数 不出错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有趣的数学课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