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国智
摘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直接组织的常规赛事。从获奖院校的实践证明,要想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赛前实施有效的培训。本文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普通地方院校的“三级进阶、塔式选拔、优势主导、点促面型”的竞赛培训体系,并对培训体系实施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了深入剖析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培训体系;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普通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93-02
目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为一项各类高校踊跃参加、学生喜爱、社会欢迎的常规赛事。对一些处于欠发达地方的普通参赛院校来讲,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赛前培训体系是取得大赛优异成绩的保障。
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直接组织的四大学科竞赛(数学建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之一,而且是唯一需要现场制作作品的竞赛。该竞赛每隔一年(逢单数年)举行一次,现已进行了十二届,而从第九届开始竞赛又分“本科”组和“高职”组。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在赛场巡视员监督下“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竞赛开始日,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题目中任选其一,之后的四天三夜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品设计、制作及报告撰写,最后封存提交赛区组委会参加评奖。
事实证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正逐步引导着高校的电子与信息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了实验平台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3],这正是国家教育部举办该竞赛的主旨。此外,由于竞赛的“规格高、质量优”,参赛获奖的学生很受就业单位青睐,参赛获奖正成为一张提升学生就业和学校社会认知度的名片。
二、欠发达地方普通院校参赛基础条件剖析
目前,对一些处于欠发达地方的普通参赛院校来讲,一般都存在如下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软硬件平台薄弱。由于财政支持难,不比重点高校和处于省会地区的一般院校,而自身投入能力又有限,因此长期下来在竞赛所需的软硬件基础平台比较薄弱。
2.学生的素质较差。就读于普通地方院校学生本身基础就差些,但更突出的是学习主动性很差,因此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往往缺乏那种战胜困难所需的韧劲,这恰恰是竞赛中应具备的特质。
3.辅导教师力量不足。能参与辅导的教师较少,时间和精力投入难于保证。加之因缺乏交流学习机会,教师的实践和经验与好的院校教师相比也有差距。
4.地域性劣势。由于院校处于地方,必然存在一些客观劣势,如竞赛所需器件购买不便、各型政策性支持锐减、交流学习条件受限等等。
三、竞赛培训体系构建
从获奖院校的实践证明,要想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赛前实施有效的培训[4-7]。对地方院校来讲,可借鉴众多获奖院校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8]。
在此,本文提出一套能适用于普通地方院校的竞赛培训体系,其主旨如下:
1.三级进阶。先后分基础模块培训、综合系统培训、赛前模拟培训三个阶段。
2.塔式选拔。对各培训阶段采用逐步淘汰、塔型进阶方式选拔出最终的参赛精英。
3.优势主导。每届竞赛都提供多道选题,其知识技术涉及几大方向。前面已分析过,普通地方院校的各种条件和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参与。因此,应对自身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教师结构、资源基础条件等进行评估,充分发掘自身优势,以便集中力量选择一类或两类选题作为主要备赛培训方向,并由此指导:培训教师队伍的组建,各阶段培训项目内容的精选,实施培训所需场地、设备器件和经费的配备。
4.点促面型。以竞赛培训的“点”带动创新实践的“面”,将培训中创新的指导方法、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向教学、实践方面辐射,达到一种涟漪效果,推动广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教育部举办该赛事的初衷)。同时,又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下一届的大赛中,为下一循环做好储备。
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探索如何采用塔型进阶方式选拔参赛精英以及如何组建卓越的辅导教师梯队。解决思路:①参赛队员选拔可从学生的专业基础、动手实践、意志品质、团队协作以及其他方面综合考察;②构建辅导教师梯队应注重教师的理论知识、操作测试能力、奉献敬业精神、对新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参赛学生和辅导教师人组数根据学校实际基础而定,应突出“精英”思想。
2.提炼出三个培训阶段的项目内容。解决思路:三个培训阶段有先后、衔接关系。各阶段提炼的項目内容要具有覆性和检阅性;前段内容对后段有支撑性、而后段内容较前段具提升性。
3.探索各种能够将培训中取得成功的“点”带动创新实践的“面”的涟漪形式。解决思路:如发挥参训学生和作品的示教作用;赛后专项总结交流;竞赛知识讲座;开设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选修课程等。
五、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欠发达地区普通院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主要受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级进阶、塔式选拔、优势主导、点促面型”的竞赛培训体系,并希望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更期望能与该方面的研究同行作深入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夏巍,严辉,丁刚,等.以电子设计竞赛驱动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2).
[2]贾方亮,毕英慧,林林.以电子设计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
[3]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
[4]冯林.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6).
[5]高原.基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
[6]牟峰,胡方强,包亚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与培训工作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07).
[7]曾瑄,谢闰根.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竞赛策略和培训方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8,29(6).
[8]刘衍平,唐春菊.提高地方院校电子设计大赛成绩的措施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