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毕加索是立体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来的许多画家流派均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毕加索勇于打破西方古典绘画法则的束缚,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代名词,他终生致力于将中西绘画传统进行吸收、融合与再创造,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绘画艺术的风格。他的人物画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可谓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关键词:毕加索;林风眠;立体主义;戏剧戏曲;人物画;传统艺术;对比
在现代艺术史上,林风眠和毕加索,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作品的风格也不同,但是都有着对打破传统束缚寻求现代艺术真谛的不懈追求。在毕加索与林风眠的立体主义和戏剧戏曲人物画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说他们是传统艺术的叛逆者和解放者。
一、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特点分析
毕加索在1906年从非洲传统民间艺术——面具中受到启发,其后一年,他的作品都受非洲面具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影响。他在后来创作的《亚威农少女》便是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形成的标志。画面中这五个裸女给人以粗犷拙朴、棱角分明之感,完全没有西方古典绘画中女性形体完美的曲线和身姿,而是由不规则的色块和僵硬的线条构成。在这幅画中毕加索打破了所有的规则,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画面背景,都被分解为几何块面。由于给画面施加了阴影,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有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感。
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中,除了以多视角的立体主义手法表现的《亚威农少女》,形象以块面几何化的方式表现外,还有《格尔尼卡》《浴女坐姿》《梦》《浴女们》等,都以勾线和平涂色块为主或勾线后平涂色块,线面结合的手法,等等,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块面分割、重组、几何形交错层叠、色块平铺的方式进行创作。
二、林风眠戏剧戏曲人物画特点分析
林风眠在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主要是受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皮影的启发,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戏剧表演形式以及西方立体主义的绘画构图形式和色彩,从而探索研究并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中西融合”。中国民间皮影与西方的立体派,这两种艺术不仅时空跨度大,审美性质不同,并且在造型语言上也有很大差别。两者之间虽差别很大,但仍有相似之处。首先,两者在形象构图上面都采用了几何形体的分割和重组,使之可以和谐一致;其次,两者都追求“综合的连续感”,在戏剧人物画《霸王别姬》中,霸王和虞姬以黑色和深红色为主色调,由方形、三角形,还夹杂着一些比较次要的圆弧线组合而成。在上世纪80年代所创作的《南天门》和《火烧赤壁》等作品中都呈现出新的突破,在造型上弱化了本有的装饰性,将画面中人物的形体与面部进行折乱、分裂、错叠等,把轮廓线变成与形独立成不相关的视觉语言。林风眠将戏曲人物画这一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与现代主义绘画中立体主义风格加以融合并呈现出来,对原有的形象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文化形象赋予新的时代生命。
三、立体主义与戏剧戏曲人物画的异同
(一) 在绘画形式上的异同
在绘画形式上,毕加索在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摒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精雕细琢,追求大胆的、抽象的神似。它着力于把握对象最原始的意义和最深层的特质,运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简括有力的几何造型表现手法,把形体的结构任意地组合起来。林风眠深入研究并提炼出立体主义风格中最能表现物体独特形式的要点,同时也借鉴立体派把基本元素协调组合为一个完整形体的表现手法,使扁平的画面自身呈现立体感,同时富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区别。以装饰的观念观之,正是超时空的表达方式与方法,也就是把不在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自由状态与想象力的结合;但是又有着自己对整体画面的独特理解,所以才能创造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毕加索和林风眠的相似之处在于各种技法的综合使用,平涂、晕染、勾线、擦涂、体积塑造、点彩等,色彩搭配则使用黑、白、灰等纯色;几何形、自然形态的有机结合;绘画与材料的综合使用;写实与变形、平面与立体、古典与现代融合创作。
(二) 在绘画题材上的异同
在选择绘画题材方面,毕加索的题材大多以女性为主,女性对于毕加索来说,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他一生跟女人纠缠不清,他极度厌恶女人,却又离不开女人。林风眠的绘画题材有风景、花鸟、静物、人物等。在选题戏曲人物是因为林风眠本身就特别喜欢看戏,是一个戏曲表演的忠实粉丝。虽然,毕加索与林风眠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些不同,但是,在选取民间艺术为创作题材上,毕加索和林风眠却不谋而合。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代代相传。毕加索的“拼贴”艺术手法是从19世纪民间工艺中受到启发,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创造出将各种真实的材料融入到画面当中进行整合,突破材质的局限与绘画的极限,从而达到真正“立体”的目的。毕加索受非洲黑人面具和木雕的启发,借鉴其造型和表现手法,以现代审美意识将非洲民间艺术进行自我艺术风格的创新,把民间艺术中最原始最本质的情感与现代艺术的个性相融合,这就是毕加索对传统的创新与反叛的真正完成。
林风眠非常重视民间艺术,他在戏曲人物画中淡化了传统的样式,适当地融入传统皮影等元素,其戏曲人物形象以装饰性造型、平面结构和色彩平涂为基本要素。当然,林风眠对西方立体主义风格并不是直接模仿,只是形式上的理性借鉴,而在画面表现与意境塑造上还是中国化的。
(三)在对待传统艺术态度上的异同
从毕加索在立体主义绘画时期的风格和林风眠在创作戏剧戏曲人物画的风格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对待传统文化艺术上的态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勇于打破绘画艺术的固有形式,加入新的观念与形式进行再创作,从而才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毕加索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在自我的不断否定中寻求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彻底反叛。而林风眠的创新在于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以及构图形式与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水墨画进行融合,从而体现出“中西融合”之美。
四、结语
从毕加索与林风眠这两位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中可以得知,要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吸收融合,化为己用;学习研究传统的同时,研究各民族民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讲究技法,在创作实践和深入探索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打动人心。由此可见,毕加索和林风眠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常宁生,陈世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时代文艺出版社编.毕加索画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3]王端廷.立体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钟涵.从传统到现代的艺术探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5]罗兰特·潘罗斯著.毕加索生平与创作[M],周国珍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6]毕加索. 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 常宁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
[7]林风眠著.朱朴编选.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8]刘七一.立体主义绘画简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9]吴燕平.林风眠的艺术实践对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启示美苑[J],美苑,1998,(08).
[10]林风眠作品集.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8 .
[11]陈永怡. 近现代中国画改造中的“中西融合”取向[J].新美术, 1998.
[12]郎绍君.林风眠[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2002 .
作者简介:
冯雪,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