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黎俊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教师要当好课堂的“导师”,创造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养成个性、拓展开放多元的心胸。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都想摸索出一种适合不同文体、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作品的教学模式,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当前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材,许多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每篇课本文章的剖析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处于无序、盲目、随意、主观状态的课外阅读的引导,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发展不平衡,使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是课内阅读教学两个对象的一个,是传授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内阅读能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态度,增强其自觉阅读的意识,这是实现其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由于学生正确与否的阅读态度直接关系着其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关键的环节。形成良好阅读态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自觉意识和明确目的。自觉意识就是指学生要有主动、自愿地去阅读的意识,把阅读当成自身的需要。只有当阅读是学生自己喜欢、自主发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自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够自行进行调节,从而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明确目的,是指学生要明确课内阅读的目的。课内阅读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阅读者主观的认识影响着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到关系着自身的成绩,大到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与成长,以及自身的素养。同时,为了增强阅读的方向性和规范性,还要明确阅读内容所培养的能力,能给予阅读者什么益处。通过这些带有目的和意识的阅读行为,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由“讲师”转变为“导师”,学生学习知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教学信息由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课堂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调查表明:中学生喜欢文学作品,他们希望语文课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审美判断力和鉴赏水平,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新课标教材增选了大量文学作品,为语文教学增加了生气。教师重点抓好文学作品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的师生交流成为可能。在新教材抓中编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现代文学作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就是其中之一。初读文篇,不少学生一笑了之。为加深学生理解作品在荒诞的表现形式中更有和现实统一的一面,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卡夫卡富有个性色彩的创作经历,然后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在班级交流;教师确立阅读重点难点及目标后,师生展开讨论、交流,深化阅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引导学生把握“异化”这一悲剧内涵时,在课件中及时插入美国表演艺术家卓别林表现了在紧张压抑的工业环境下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场景的一段表演,令人捧腹之余,诱发学生思索生存环境与人的精神状态的关系,借助讨论的形式发现两位主人公的共性,透过其“怪诞”的外表,看到这种变形在荒诞中具有的合理性,即现实的孤独冷漠造成人的“异化”现象。通过强化课堂内交锋性的讨论,磨亮学生的思维之剑,由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表述,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言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问情形及时作出符合实时的回答对策,在学生表述自己情感与思想的同时,在进一步的提问中,启发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例如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让学生试着评价李密的忠孝观,这一问题的研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传统忠孝观念解释李密的做法;有的从李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也有的从李密个人主观愿望和客观需要得出结论等等。针对这些意见,在认真倾听的同时不断予以肯定,又教他们要学会批判地继承,真正领会现代忠孝观与古代忠孝观的实质。
三、拓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拓展课外阅读需要教师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制度中走出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知识,但他们自制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才能达到效果。拓展课外阅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内化为自身自发反应的阅读习惯,以达到终身受用的目的。这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的阅读。由于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已把大部分时间投入知识的学习中,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仍有些学生痴迷于武侠、言情、娱乐阅读等。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是给学生留有阅读的时间。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想学、要学、主动学,并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厘清学生思想上的障碍、学习上的困惑,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可为学生留下大量的可控制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名著导读课、美文研习课等,再配以阅读技能、方法的指导,表达、交流的参与,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与效果,在同样的课外时间里学生就能阅读更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