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红
【摘 要】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应该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索,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研讨、交流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研讨、交流的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探索
叶圣陶先生提出:“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是好的教法。以为学生自己不能懂,要我们教师大大小小、粗粗细细讲了才会懂,这是坏教法。”这段话一针见血地切中了应试教学法的弊端。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会探索、辨析、自己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还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一、创设环境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一个三、四十人的班级,他们的智力开发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参与学习的状态是有一定差异的。根据这一状况,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当需要听老师讲,集体辅导时,则全班面对老师;当默读课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练习时,则在自己的位置上学习;当讨论问题,互相交流时,则组成四人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启发,积极发言。在这种气氛的氛围下,中下等生也受到感染,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可以马上得到同学的帮助。这样,把原来老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转变到让学生探究概括、归纳,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将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例如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时,提出要求:(1)朗读课文二至三遍;(2)查字典理解课文的生字词;(3)在文中勾点圈画注;(4)试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5)试做课后作业;(6)想想学到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先让学生自学,笔者巡查辅导后进生,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笔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待讲解课文时解决。实践证明:学生这样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收获颇大。
二、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范读课文,教学生字,分析课文,总结课文,概括中心思想,交代写作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就只能是被动学习,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气氛枯燥沉闷。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到底有多少学生听,学生听懂了多少,老师心中无数。这样学生反馈信息老师收不到,那如何来调控教学过程呢?为了克服这一状况,笔者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利用电教媒体播放图片:美丽的地球图片。这样先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地球的特点。但保护地球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也是作者赞美地球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创设问题,能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激活了。这时,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非常广泛,有的问: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并提出学生还没有提出的问题、这样,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资源
学生的学习资源是来自生活、大自然及各种媒体。多种媒体进入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越条件。传统的媒体,如插图、挂图、《新华字典》、古诗的学习资料等较为呆板乏味。现在的图片投影、电视录像为学生创设了情景进行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形象。如把我们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景物一下子拉到孩子们面前,能帮助他们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思维。如讲授《山雨》这一课时,笔者先将雨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画面还没出现雨,而扬声器却传来阵阵的雨声时,他们都会产生一种想法:“这是什么声音呢?”接着雨出现了,学生一看,啊!原来是雨水落在山林所造成的声音,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课文中的内容。这时笔者便加以说明雨的形成。从而让学生产生继续往下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画面不断延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画面上,当看完后,笔者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明白山雨的意思吗?”学生们齐声回答:“这样学,很容易明白。”这么一句话,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
四、探索、协商
由于提供的信息资源比较多,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来理解学习内容的问题,从中也可填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将会获得深刻的印象。如“离离原上草”中的“离”字与过去学的“离”字有什么不同,这里作什么解释。“枯”“荣”等等都通过查阅新华字典获得解释。在小组的协商学习过程中,可三三两两边读书边讨论,弄懂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野火只烧掉了地面上叶子,草的根依然留在地下,到春天来了,叶子又长出来了。作者的真正含义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有些同学称赞小草永远死不了,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录像重新观察,帮助自己理解。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平时呆头呆脑的,东张西望的现象不见了。大家都沉浸在自主探索,协商学习的状态中。一个由学生自觉地全面参与学习的局面形成了。
五、反馈调控
根据教学目标,笔者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筛选,在学生探索协商学习过程后,再通过提问、练习进行反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比如:最基本的识字、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等。学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那些还没有懂?做到及时提出,不留尾巴,一课一得。通过学习效果的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得信息的实践基地,学生在这个自由天地里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特点,独立获取信息,加以处理。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到图书馆看书,并要求看什么书,怎样看,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看书的良好习惯。获取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有一次,我校组织学生到瀛洲生态公园参观学习,学生们对恐龙模型十分感兴趣,便东看西摸,这时导游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恐龙有哪些?”顿时,同学们互相对望,不知如何回答。突然,我班的邹玉凤同学站了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同学们问她怎样知道时,她回答说:“我是从图书馆的一本书里看到的。”这不正是学生自主学习所收到的效果吗?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主线,并在攻克知识的重点、难点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不全面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得到真理解,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就会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好教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