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患者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误区1:凭感觉服药,只吃药,不复查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要定期化验血糖和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药物选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2: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
不少人认为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但这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对于年轻的(一般年龄小于50岁)、病程较短的(短于5年)患者,可以以正常人的血糖标准作为治疗目标。然而,患者年龄每增长10岁,血糖控制标准就要相应放宽,相对升高1~2毫摩尔/升。
有些老人觉得,自己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比正常标准高,就很担心。然而,老人的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放宽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此外,降糖要以不出现低血糖为前提。
误区3:用药均损伤身体,越少用越好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种想法,觉得用药多了伤身体,应该越少用越好。然而,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生活方式调整只是治疗基础。当生活方式调整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就需要适当用药了。
服用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然而相较于高血糖所带来的并发症来说,疾病本身的危害还是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因此权衡利弊,还是应该进行药物治疗。
误区4:胰岛素不能打,一打就上瘾
经常听到糖尿病患者问:“医生,听周围人说打胰岛素上瘾,打了就撤不下来了,是吗?”其实,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蛋白质。人体仿佛一部发动机,需要燃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获得能量,维持生命的活力,胰岛素恰似葡萄糖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维系生命能量的纽带。健康人体内自己生产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胰岛素生产系统有问题,需要从外部补充一点而已,这是患病的机体需要,维系健康的有效治疗手段罢了,与“上瘾”无关。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