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妮 刘建平
从医学角度来讲,脸红被称为“脸部潮红”,是由人体天然兴奋剂——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大且颜色变深,反映在脸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对生理性脸红不必顾虑,而病理性脸红就需要引起警觉,及时诊治。
在健康人群中,有些人末梢血液循环较好,面色就比较红润;有些人在害羞、愤怒、惭愧时,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出现脸红;有些人可因饮酒而引起脸红;高原居民因为高原空气稀薄,身体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运载足够的氧气,而红细胞携带的血红素一旦增加,面色就会比较红,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高原红”;有的中年女性到了更年期会有潮热、脸红等不适症状,这些都是生理性的。但有些人脸红则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肺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颈椎病、皮肤过敏、毛细血管疾病等。
哪些人“脸红”很危险
高血压患者 “面色通红”可能是血压控制不佳的表现之一。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缩能力增加,造成心脏排出血量增加,从而引起患者头面部血管扩张充血。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满面红光”,血压反复波动,应排除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此外,服用一些降压药也会引起脸红,例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可能在扩张血管降血压的同时,扩张面部毛细血管而造成脸红,这种脸红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如不能耐受,可告知医生及时换药。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疾病,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如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脸部潮红或暗红(紫绀)、活动耐力下降时,应该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由于二尖瓣狭窄,回心血量受阻造成肺部淤血,导致面部双颧呈紫红色,医学上称为“二尖瓣面容”。风湿热反复发作,会加重心脏瓣膜的损害。
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患者常表现出面部潮红,伴有食欲不振、乏力,以及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咳嗽或咯血等症状。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分为:①神经根型,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②脊髓型,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③椎动脉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常伴有头晕、黑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活动有关。④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脸红,同时可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症状混杂在一起,难以鉴别。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 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在绝经前1~2年,常常出现阵发性的面部潮红潮热,不由自主地脸红,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不适,有时伴有头痛、眩晕、乏力、心情烦躁或抑郁,还有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波动,但又查不出具体病因。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一些中年男性也会出现上述“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的各种不适症状,如果严重影响到睡眠和白天的工作生活,就应该及时就医。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80%的病例可出现皮肤损害,以皮疹最为常见,典型皮损为发生在面部的蝶形红斑,对称性分布于双侧面颊和鼻梁,皮疹在光照后加重。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由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早期也有面部充血、颜面发红的表现。
“脸红”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部分癌症也可以出现脸红。如果原来不容易脸红的人突然脸红了,有可能是身体机能出现某些问题,需要提高警惕,早诊早治。
(刘建平主任每周一上午在浦建路临沂北路仁济医院东院9号楼三楼有特需门诊,周二全天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4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