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华
摘 要:通过《复制与变换》中的复制和变换有机渗透融合在《多变的形状》内容的教学中,有机穿插,使得复制与变换不再是一个内容的单独教学。把“复制”渗透在绘制教学大楼轮廊的绘制训练中,把“变换”渗透在绘制不同的小树和小花的绘制训练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能够灵活地应用复制与变换技巧,把复制与变换的技巧训练与作品实践相结合,让应用更加贴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更能激发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有机整合;学法融合;提高效率;提升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渐渐进入大众化,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广涉手机操作系统与电脑的Windows操作系统,普通的窗口操作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在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地进行基础工具的训练,还可以结合灵活的复制与变换,提升学生巧妙利用工具提高绘图效率,同时让学生懂得利用电脑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一、设计思路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变的形状》一课中,许多绘制都是一些重复的操作,虽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重复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灵活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把《复制与变换》的技能有机地渗到前两课的教学中,把复制粘贴与《多变的形状》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巧妙地、根据需要适时地使用复制粘贴与变换功能,提高作品绘制的速度。另一方面,在Windons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中,复制粘贴几乎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会适时地使用这些命令在他们以后长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把复制与变换渗透在画图教学中,不仅给课堂带来一定的深度,还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训练。在《多变的形状》一课的教学中,提早渗透“复制”这个知识点,在使用直线、矩形等工具绘制大楼和各种窗户的时候,发现许多绘制都是相同的重复操作,而且每一次绘制都很难做到与前一次绘制位置和大小完全一致。当绘制好一幢大楼后,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复制和粘贴功能很快捷地复制一幢同样的大楼,这样我们的绘制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两幢大楼能绘制成一模一样。同样也可能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绘制一排排整齐而大小相同的窗户。同样,在《多彩的图画》一课中,美化校园过程,各种形似的小树如果一棵棵画则太花时间,而纯粹复制同样的树又显得机械不美观,如果使用把小树复制后再换一个水平方向的变换和变化大小,那么这些小树根据透视关系排列在一起会错落有致,美观多了。此时就把变换直接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变换的应用时机就在此时,达到单独专门训练达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多变的形状》与《复制与变换》一课的局部教学片断进行举例说明。
二、教学片段:多变的形状与复制粘贴的整合教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教学楼轮廊,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并且通过看书本自学了解Shift键在图形绘制中的功能。
2.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绘制相同的窗户和大楼轮廊。
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掌握“撤销”“重做”和保存文件的操作。通过内容调整的融合教学,培养学生适时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提高操作效率和灵活运用工具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绘图工具的熟练使用
2.难点:利用书本自学复制粘贴的方法绘制出大小相同的图形
(三)教学活动设计
1.任务设计一:
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根据书本提示,使用直线和矩形画一幢学校的大楼轮廊,并且利用椭圆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画出你喜欢的窗户。思考:画同样大小的圆和圆角矩形用什么方法比较简单?答案可以在本书中找。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可以适当地小组讨论研究。
师生操作反馈交流:
(1)请你说说:为什么你的直线横是横竖是竖?(根据书本提示:画横线或竖线,按住Shift键能画出笔直的线条)
(2)你的圆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圆?(学生演示操作)
(3)你在画同样的圆和圆角矩形时使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在画同样大小的圆的时候,总是画得大小不一样,在书本的24页找到了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可以无限地复制同样大小的圆和
矩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书本提示操作,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2.任务设计二:
教师活动: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再画一幢相同的大楼,你能行吗?学生基本完成后,根据学生作品情况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实践操作与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评价。
师生反馈交流:
1.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认为哪一点应用值得向大家推荐使用。
2.你认为他们的作品中哪一点值得你点赞,还有哪些地方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效果测评
通过几个班的教学,从课堂中学生的操作实践和作品反馈情况来看,有以下几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这主要归功于让学生不拘泥于死板的机械重复训练,利用复制粘贴巧妙地克隆了教学楼的轮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成功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2.开展在书本帮助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始体验在书本的帮助下开展自学,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为将来自学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方法。
3.培养了学生适时应用复制粘贴和图形变换的应用能力。教无定法,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的基本参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情,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为准则适当调整为施教之上策。适时地使用复制粘贴和图形变换的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取得的高层次应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创造引导窗口,把教学内容前后相互融合,取得适时应用的能力培养时机。
4.激发了学生灵活应用图形变换的创造力。由适时应用能力发展到灵活应用能力,这又是一次应用能力的飞跃,有不少可以“跳一跳”的学生已经从适时应用能力阶段跳跃到了灵活应用能力阶段,这既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有应用的局限性,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和操作能力不强,本身举一反三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需要在效果评价的时候进行分层评价,制订基本的技能目标,不能过高要求他们,否则会分化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赵建泳.三疑三探善问会学:以《复制与变换》为例论“教学生学”课堂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