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雯妍
摘 要: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应用,才能学习好。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语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把英语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另外,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式从小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发现英语阅读的真正魅力,从而不再觉得文章阅读是冗长无味的。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其生活化。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
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课堂导入千篇一律,很难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导课,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在上课的前几分钟,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单词,让小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实用性,进而激发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学习热情,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Dolls”时,教师就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用简单的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句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等。然后再请小学生同样作自我介绍,在师生交流后再进行阅读的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构思能够很容易明白文章的主体结构,在弄懂文章框架的情况下再进行阅读,难度就大大地降低了。良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小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将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助于英语课堂的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大大地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拿“I like dogs”举例,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小动物的图片,像是猫、兔子、狗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及原因,在活跃了课堂气氛后,再进行阅读的学习,学生的接受能力就能大大地提高。另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能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带入课堂,在英语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用英语进行交流,会有效地激发小学生运用英语的欲望,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就使用英语。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大部分内容,其相辅相成,小学生说英语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读的提高,进而使英语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
多媒体是将图片、声音、文字、影像等集于一体的媒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单词教学,把单词和代表的东西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并且,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还可以将现实生活模拟出来,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熟悉,没有距离感,进而对英语学习充满渴望。比如,在学习“how many”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了一个买东西的情境,让他们通过观看多媒体,练习句子语法等,并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身临其境的演练,从而体会到英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小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价值后,他们会在课下主动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他们英语语感的提升,使他们喜欢上说英语,在交流的过程中,词汇量也会不断的增加,这样在英语阅读中就会扫清词汇生疏的障碍,进而促进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游戏教学
小学生天性爱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以开展游戏的方式,把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融入游戏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学习、练习英语。比如,我在讲解“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组织学生一人拿一个水果,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小组的水果,制作水果沙拉,然后再跟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小组的创意,用英语介绍都有什么水果,以及这些水果组合起来有什么好处等。然后我再让学生进行投票评选最出色的作品,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时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单词,并且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他们会准备精彩的介绍稿,这使得学生在写作与练习中促进了阅读水平的提升。而且,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会得到提高,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要使他们乐学、好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为他们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水平与能力,创设高效高质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秀宁.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9).
[2]张选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