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花
[摘 要]利用人性渴望被欣赏的深切动机,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表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要太专注于其缺点,增强其正能量及积极向上的信心,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任教师,走近教师,从而愿意并乐意学习。
[关键词]欣赏 鼓励 表扬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106
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即人都有被重视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那么如何满足学生被重视的欲望呢?那就是肯定其优点,前提是发现其优点。因此,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以激励的心态对待学生。现在的学生“吃软”不“吃硬”,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发现其优点,并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学生受到了尊重,从而从内心接近、认可教师,在班内的各种活动或学习上都能听从教师,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或回答正确时,教师要适时激励,使其有一种成就感,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而达到目标从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杨鲁新教授说过:“在课堂上我只表扬我的学生,从不批评他们。我觉得没得到表扬的同学就够难过了,为什么还要批评他们呢?”
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对问题生或学困生是一剂特效药。问题生或学困生在班内有一种特别的自卑感,这类学生往往破罐子破摔,自我放弃,还常常做出很多危害班级的事情。教师平时多关注的是表现好的学生,对他们欣赏有加。也许我们有这种感受,不经意间表扬了平时表现不好的一名学生,想不到的是这个学生对你特别热心,你的要求也积极去完成,表现得特别好。其实欣赏对问题生来说是最需要的。我班有一个男生上课总爱睡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清理操场上废弃的砖,笔者发现这个学生干活特别舍得出力,而且认真,就在班上表扬了他,这个学生特别高兴。后来他对笔者说:“老师,你是高中阶段第一个在班上表扬我的,我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没用,没想到老师这样看得起我。”从此这个学生很少在课堂上睡觉,而且学习也很努力,在期中考试中比原来进步了二十名。其实这个学生是在感受到了欣赏后,从内心接近了教师,并认可了教师。把更多的欣赏送给那些需要的学生,会产生一种奇效,比任何批评和说教更有力,更有成效。
教师年复一年地要与性格迥异的学生打交道,能否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自己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内心轻松愉悦的程度,也决定了学生的自我评价。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做好这一点呢?
一、欣赏需要爱心
成绩好的学生多了一点傲气,成绩差的学生多了一点淘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何况是知识、能力、经验、品质尚不成熟的孩子?现在学生成分变复杂了——留守儿童、单亲子弟日益增多,学困生、贫困生也有一定数量;学生的教育环境变复杂了——金钱网络的诱惑、黄赌毒的冲击等无时无刻不在洗刷学生的头脑;还有家庭教育不良、学校教育不力,以致学生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加上“唯分数论”仍占有一定市场,学生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优化教育方式,从传统的教学樊篱中冲破出来,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来教学,譬如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快乐教育、激励教育等。爱是教育的生命,没有爱的教育是可怕的。“教师要关爱学生,严慈相济。”教师要用爱心去唤醒童稚,用爱心去成就学生的未来,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该体现在思想上多教育,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辅导。虽然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教育学生既要有责任心,又要富有爱心,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在爱心呵护下的学生,一定会像阳光雨露滋润下的幼苗迅速成长起来。
一位哲人曾说:“要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的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心的语言,也就会把一些颠扑不破的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诫,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一颗爱心,其次是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知他们所想,知他们所知,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志向、有个性、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有爱心的语言,是谈心式的、拉家常式的,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也很自然而然装进教师心中。除了和学生交谈语言亲切外,还要在生活上时时关怀他们,他们便会觉得教师很爱他们,甚至会告诉教师许多小秘密,完全把教师当亲人、当朋友、当知己,成为他们信得过的人。这样,教师用爱心去打动每个学生,用爱心去塑造他们的心灵,用爱心去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集体。
二、欣赏需要细心
要摒弃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正是因为如此,生活才丰富多彩。然而,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优等生,用厌恶的眼光看待后进生。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尊重与欣赏,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当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并寄予他某种较高的目标值、期望值时,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超过平常的动力;相反,当教师用厌恶的眼光看待他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欣赏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事实上,某个时期的学业成绩完全不能代表学生今后的发展水平。如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都曾被看成差生,爱因斯坦的老师甚至称他将“终生无所作为”。 我班是一个有56个学生的集体,他们的个性差异都很大。作为班主任,笔者花极大心思或精力去对每个学生、家庭的教育状况做细致的调查了解,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学生做全面公正的分析,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生,不管他的缺点多或少,都注意尊重他的人格,要公平公正,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特别是比较调皮的学生,哪怕是不易被发觉的、极小极小的闪光点,笔者都记在心里,关注他,爱护他,疏导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寻找恰当机会给予表扬。学生可能已经忘了,教师却在某个时机表扬了他,他会觉得教师重视他、欣赏他,从而更加努力地积极表现自己,成为集体中活跃的一分子,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三、欣赏需要耐心
教师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学生,用行动来播撒内心的关爱。笔者每天坚持找一两个学生谈心,学生无论学业好坏、家庭贫富,都有一些成长过程中难免的苦衷,如长相不佳、受同学孤立、遭人冤枉等,如果教师不主动倾听,他们的苦闷常常无人得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通过与学生聊天,怀着尊重与关心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化解他们的委屈、伤感、悔恨,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学生才能轻松愉悦地在学校学习、生活。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当教师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于是便有一片温馨、信任的阳光洒向他们每个人的心灵,使他们即使在学习的重负下也能感受到爱与理解;当教师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同样也会有一片温馨、信任的阳光洒进教师的心田,积抑的焦虑、困顿也会一扫而光;当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校园里、课堂上便会充满灿烂的欢笑,充满温暖与生机。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