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和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
[关键词]高中英语 自主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56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实践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力求能够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实施趣味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另一方面,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平等的师生地位及和谐的教学关系。唯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心理环境。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的导入环节,教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导入方式,而是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总结什么是健康饮食,什么是不健康饮食。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使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体验、实践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有利教学情境。教师应该响应新课标号召,采用师生互驳、连环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时候,教师采用师生互驳的方式,给出“Should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foreign festivals?”这一论题,教师持正方观点:应该过外国节日;学生持反方观点:不应该过外国节日。师生展开辩论,在紧张热闹的辩论氛围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更加构建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比如,在学习“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教师给出的例句,共同研究“定语从句”的概念、用法和特点,并鼓励学生将“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总结反思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方法指导”的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成果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应该将“学习方法指导”纳入日常教学环节设计当中,有步骤、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监控学习流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反思和课外拓展。
例如,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Music”这一单元的“Reading”之前,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预习: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这一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二是掌握学习重点,使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掌握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并了解文章大意;三是圈画学习难点,在预习中,学生难免有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如“in/for/by/with+which/whom”引导的定语从句,那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难点圈画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听讲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前预习效率和课堂听讲效率。再比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资讯的来源十分丰富和便捷,那么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都应该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集体研讨、翻阅书籍、网上查阅等方式对课堂内容加以延伸与拓展,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思路、扩大学习范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也是为了满足终身学习理念的需求,更是为了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成为时代的强者。
[ 参 考 文 献 ]
石维红.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方式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2(6).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