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5-14 07:32石学彦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能力兴趣实验

石学彦

摘 要:探究是研究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创新的思维习惯。在高中物理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在实验领域里寻求探索和突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物理实验呈现出不断探究、创新的新天地。

关键词: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都离不开对于科学问题的探究。可以说,探究是研究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那么,在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划时代的发现》时,教师可以导入丹麦的奥斯特、法国的安培、瑞士的科拉顿等科学家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增强探究欲望,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等高贵品质。看到科学家在获得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与失误,学生便能从中学会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又如,在学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模拟a粒子散射实验的动画。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学生便能很快掌握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实践表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还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物理探究的内容、目标、形式、方法和评价等,特别是要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物理教育的三维目标,充分挖掘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科学探究的重点。比如,在《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就是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即作用前的总动量与作用后的总动量相等。然后,教师利用一部分教学时间,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定理,让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接着,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气垫导轨、大质量和小质量滑块、秒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气垫导轨上用小质量滑块碰撞大质量滑块,两物体发生碰撞后,学生测量和分析数据,接着让学生用大质量滑块碰撞小质量滑块,并记录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的落实,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突出实验的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在探究活动中,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都要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是踊跃的发现者、设计的思想者、成功的享受者。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努力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另外,课后答疑辅导、检测、学情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广大教师要引起重视,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便能从中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又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玩”中探索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探索、操作、记录和学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在满足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允许其操作过程不同于课本和教师所教,切忌过分担心学生破坏实验仪器。以“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这一实验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读数,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能力。诚然,物理的很多实验和习题可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只要学生能做到明确目的和解决问题,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完成这一目的,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创新能力,从而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任务。

此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科研方法以及创造性思维中的“主动探索性”。一般而言,主动探索性的物理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看到某种物理现象后即联系到其反面;(2)发现某种物理现象后即能深入开展研究;(3)发现某种物理现象后即能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例如,实际生活中看到鸡蛋掉到瓦片上之后蛋碎了而瓦仍完好的现象,我们便能联想到什么情况下可使蛋碎瓦全,又是什么情况下可使瓦碎蛋全,这便是上述物理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陈庆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石学彦

摘 要:探究是研究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创新的思维习惯。在高中物理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在实验领域里寻求探索和突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物理实验呈现出不断探究、创新的新天地。

关键词: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都离不开对于科学问题的探究。可以说,探究是研究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那么,在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划时代的发现》时,教师可以导入丹麦的奥斯特、法国的安培、瑞士的科拉顿等科学家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增强探究欲望,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等高贵品质。看到科学家在获得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与失误,学生便能从中学会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又如,在学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模拟a粒子散射实验的动画。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学生便能很快掌握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实践表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还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物理探究的内容、目标、形式、方法和评价等,特别是要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物理教育的三维目标,充分挖掘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科学探究的重点。比如,在《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就是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即作用前的总动量与作用后的总动量相等。然后,教师利用一部分教学时间,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定理,让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接着,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气垫导轨、大质量和小质量滑块、秒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气垫导轨上用小质量滑块碰撞大质量滑块,两物体发生碰撞后,学生测量和分析数据,接着让学生用大质量滑块碰撞小质量滑块,并记录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的落实,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突出实验的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在探究活动中,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都要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是踊跃的发现者、设计的思想者、成功的享受者。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努力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另外,课后答疑辅导、检测、学情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广大教师要引起重视,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便能从中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又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玩”中探索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探索、操作、记录和学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在满足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允许其操作过程不同于课本和教师所教,切忌过分担心学生破坏实验仪器。以“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这一实验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读数,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能力。诚然,物理的很多实验和习题可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只要学生能做到明确目的和解决问题,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完成这一目的,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创新能力,从而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任务。

此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科研方法以及创造性思维中的“主动探索性”。一般而言,主动探索性的物理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看到某种物理现象后即联系到其反面;(2)发现某种物理现象后即能深入开展研究;(3)发现某种物理现象后即能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例如,实际生活中看到鸡蛋掉到瓦片上之后蛋碎了而瓦仍完好的现象,我们便能联想到什么情况下可使蛋碎瓦全,又是什么情况下可使瓦碎蛋全,这便是上述物理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陈庆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能力兴趣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结合新课标要求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紧扣“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