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是有阅读需要的,但识字量少了会存在阅读障碍,进而降低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的兴趣。所以识字和阅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我们必须从儿童进入阅读状态的心理需求入手,这个心理需求首先是兴趣问题,形成阅读兴趣无疑取决于阅读内容。因此,我们应该为儿童阅读的“成功尝试”创造条件。
一、创造阅读条件,激发阅读兴趣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逐渐指导学生阅读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注音读物,从单幅图一句话到一段话,阅读内容也可从简单的儿歌慢慢过渡到短小的童话、浅显的配图寓言等。我结合每单元课文的文体、教育意义等特点,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注音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亲爱的笨笨猪》等注音读物,让学生在课间和同学一起读,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读,把自己读会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自己的故事书推荐给同学,和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学生阅读之初或许会很慢,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自己所吸纳的话外音、言外意,是老师读、学生听所不能取代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他要认清楚字形,还要思考字词表达的意思,遇到不认识的字,他还会思考如何去解决等。这样学生一边识字,一边阅读,以阅读促进生字的掌握,以生字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巧用激励,让学生爱读书
1.开展读书贴星、换卡活动,激励学生读书。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开学初我设计制作了图案精美的读书“小书迷卡”“小硕士卡”“小博士卡”。并在语文课上向全班同学宣布:读完一本书,就可向老师领一张“小书迷卡”,累积读完五本书就可向老师领一张“小硕士卡”,累积读完十五本书就可向老师领一张“小博士卡”。学生读书不求甚解,只要他能达到把句子读通、读流利、读完一整本书就颁发相应的读书卡,并把学生得到的读书卡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为照顾到一些学困生,我们还设计了读书帖星活动,学困生能读一段话的就给他在教室智慧树上贴上一颗星,学有余力的就读整本书领卡,这样就使得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走得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展示活动,调动阅读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还在小组内、全班开展“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背诗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把阅读、识字寓于具体的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励学生坚持阅读,在阅读中与汉字反复见面,不仅能及时巩固识字,而且能扩大识字量。
学校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如开展“讲故事”比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听故事比对读故事的兴趣大,我便结合语文教材,经常召开各式各样的“故事会比赛”;让学生朗诵最喜欢的文章片段、诗文;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活动结束后,全班同学共同评选“故事大王”“古诗背诵家”“小小朗诵家”等。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总会问我:“老师,下一次我们活动什么?”是啊,每一次的比赛,何尝不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呢?
三、大量阅读,帮助识字
学生具备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强化识字,扩大识字量。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我经常在班内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中的识字成果,满足其成就感。
1.制作识字卡。引导学生将阅读中识得的字或剪贴或书写在自己设计制作的识字卡上,平时在小组内交流,每月在全班交流展示,在交流中评出制作精美,有创意的识字卡展示在 “识字乐园”中,使一人识得的字变为大家都识得的字,同时评出“阅读识字大王”,以此促进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主动识字。
2.识用结合,强化记忆。让学生利用在阅读中识得的字扩词、说话、编故事,写日记,便于在运用中记忆,还可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识得字编成字谜积累下来,这样会增强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
“正音识形”是儿童尽早利用汉字阅读的重要方法,利用阅读中的期待心理,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而且能积累语言,发展学生思维。
杨学秀,教师,现居甘肃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