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传奇是唐宋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其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但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其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如何实现唐宋传奇的教学价值?唐宋传奇校本化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一、唐宋传奇作为校本课程的优势
首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唐宋传奇在各地的教材编写中,都是备受冷落的,只有人教版、粤教版收入《柳毅传》一文。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政策规定,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见,唐宋传奇课程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其次,弥补校本课程的不足。以我校为例,本校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四星级高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中,有一些课程是与地方文化紧密相联的,如“连云港地方美术文化鉴赏”、“历史中的孔子及思想的演变”“文学名著与连云港”;也有与本校师资水平相当的校本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标本制作”等,因为我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且我校成功申报了省级生物课程基地。但仍有一些课程的“校本”特色不明显,只是国家或地方课程的重复,如“《老人与海》赏析”、“《欧也妮·葛朗台》欣赏”、“诗词鉴赏入门”等。甚至校本课程设置本身就存在巨大重复,如“欧美文化及赏析”与“英美文化赏析”两门课程之间交叉甚多;“经典电影欣赏及影评写作”、“英文经典影视赏析”、“经典英文电影欣赏”与“欧美经典电影欣赏”这四门课程更是难分彼此。唐宋传奇校本课程的开发,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从学校的教学理念考虑,都是弥补这种不足的很好选择。
二、唐宋传奇校本化教学的实施
埃格尔斯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过程,强调了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计划性与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挖掘,强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同时也强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校本课程践施的过程中,从课程的编制、实施到评价,做好每一个环节,将目的变为实效。
我校的校本课程在编制上,缺少地方性,课程简单、重复;课程实施上,过程随意,连贯性、系统性欠缺;课程评价上,没有评价或评价方式单一(如只以出勤率为本门课程的参评标准,或者根本没有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标准)。唐宋传奇的校本化教学,在此基础上要做到规范、科学。
1.课程的编制
文本的选择上,古代对唐宋传奇的研究,大抵只限于零星的论述。鲁迅是第一个对唐宋传奇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研究的人,继《古小说钩沉》之后编集《唐宋传奇集》,书末附有《稗边小缀》1卷,对各篇的作者和版本作了考证说明。汪辟疆整理的《唐人小说》分上﹑下两卷,共68篇,多为当时的名篇。上卷收录单篇唐传奇30篇,大体与鲁迅《唐宋传奇集》中的唐传奇部分相似,选篇稍有不同。下卷选录《玄怪录》《续玄怪录》《纪闻》《集异记》《甘泽谣》《传奇》《三水小牍》等7部传奇专集中的作品38篇,可补《唐宋传奇集》所未备。李剑国辑校的《宋代传奇集》,发掘了一些较为罕见的作品,已将宋代古体小说的作品(包括宋传奇)搜罗殆尽,对作者生平及版本源流考证极为周密,文字较勘亦精当详备。因此在校本化教材的筛选过程中,主要参考以上三本传奇集。
文本的运用上,唐宋传奇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都力图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于是一篇洋洋洒洒几千言的文言文就诞生了。但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这些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智慧地处理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文本。那么,文本重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文本重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文本进行重新组合,对于单篇作品而言,可以将原有的叙述顺序重新调整、组合;对于多部作品,可以从某一角度切入,通过对比研究,使得对某一类问题的分析认知更加全面、透彻。唐宋传奇校本化教学重点在于唐宋传奇文本资源校本化,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长缩短、粗化细、异寻同、同求异等方面的重组来实现。由此有效配合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梯度性。
2.课程的实施
⑴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梯度性、连贯性
初步感知: 基于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及传奇本身描写多有铺张浮夸的特点,在初步感知过程中,尽量在情节精彩、艺术性较高的地方下大功夫。既可使刚入门的学生对文本进行游刃有余的解读,亦可重点赏析,含英咀华。
当然这种初步感知,不代表断章取义,管中窥豹,学生对文本还是要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的。
归纳细化:细化阅读是深入文本的前提。如人物的语言、人物的个性、故事的情节设置、小说的环境创设等。简单点,从“传奇”的“奇”字入手,可探究到其奇可在人上,如豪侠类作品中一个个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如许俊、冯燕、昆仑奴、虬髯客、红线、聂隐娘……遇仙类作品中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却有着世间人情的仙女等等;可奇在物上,如《古镜记》讲述的是一面能辟邪镇妖的古镜,曾先后照出老狐与大蛇所化之精怪,并消除了疫病,总之出现了一系列奇迹。结局是古镜在匣中发出悲鸣之后,突然失踪。《元无有》中衣冠皆异,能谈谐吟咏的人,原是堂中故杵、灯台、水桶、破铛;奇在事上,《谢小娥传》是一篇典范之作,故事重在十二字谜语的解读及复仇的情节,真可谓是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奇在景上,光怪陆离之景,展现了唐人的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如《周秦行纪》中奇幻的仙境,寄托主人公现实世界里的失意;《南柯太守传》中梦境的奢华以及槐树下的庞大的蚁穴,真是别有洞天,令人震惊,由此亦寄托了作者人生如梦,世事空幻之感。
对比探究:课程的梯度与层次性,可通过对比探究进一步深入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同一题材的不同运用角度:如李、杨题材,唐代传奇中,对杨妃的不幸命运充满着同情与惋惜,另一方面,则视杨妃为祸国害民的尤物,对她加以批评甚至鞭挞。然而宋人却将视野由李杨的爱情描写转向了唐明皇“恣行宴乐”“袵席无别”,导致朝纲已坏,以及杨氏兄妹恃宠怙恩,骄奢淫逸。因此,他们的悲剧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实不足以令人惋惜。这一点在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上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刻画。
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本着校本化教学的主体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生动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如下的鲜活的教学方式,如此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亦可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可拓展认知、学以致用。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有:举办沙龙讲座,介绍有关知识;进行论文成果展示,促进探究能力提高;进行文本改写创作,培养学生语言创新能力;进行小说情节展演,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促进影视文化链接,扩展学生知识面;进行课内课外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3.课程的评价
唐宋传奇校本课程的评价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鲜活的校本课堂教学自然需要鲜活的教学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是通过对评价对象在一个周期或一段或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成就作出全面的纪实性评价,来获取相对全面的准确的可信度较高的评价结果。
档案袋评价的最大问题是记录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对一段过程来说:记什么、怎么记是最重要的。所以,设计一个档案袋评价的关键是根据评价目的,筛选出合适的记录要素。那么,唐宋传奇校本课程档案袋评价的记录要素则与其教学方式紧密相联,通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表现,来实时而准确地记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论文展示的成果、文本改写的高低、情节展演的水平等以及活动的参与度作为记录要素。其中参与度分为参与、不参与,参与者又分为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而积极主动的具体表现效果又再分等次,当然消极被动亦可按其表现效果给以适当加分。
通过唐宋传奇的校本化教学,既可使学生了解有关唐宋传奇的基本知识,提升文学品鉴能力,更可促进语言表达,丰富生活体验,提高创新能力。但目前,对唐宋传奇的校本化教学,其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尝试,还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贾卉.文本重组,让语文课堂充满哲思的味道[J].语文教学通讯,2011。
[2]王建忠.文本重组,开启高效语文课堂之门[J].中国校外教育,2012。
陈强,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