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及策略

2016-05-14 17:41张暾刘文芳邢绪文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银行冲击互联网金融

张暾 刘文芳 邢绪文

摘要: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和特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建议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转变思维,发挥内外部优势,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圈,有针对性地扬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冲击;创新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既有资源和市场份额被互联网企业不断蚕食,其经营模式遭遇到严峻的考验。面对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努力寻求一条改革创新之路,而“互联网+金融”就是未来银行变革的方向。所谓“互联网+”,概括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非简单的相加,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令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支付、融通,以及提供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融合的新领域。一般认为,广义概念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对金融的渗透,也包括金融机构业务的互联网化,为便于分析和说明问题,以下所论述的互联网金融特指前者。

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国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即“去中介化”,该模式是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资金可以脱离金融中介机构实现融通,这不仅使信息搜寻成本降低,而且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违约风险。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传统金融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太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只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上。

无论如何,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互联网金融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为银行的转型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屈波等(2015)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机会、竞争和挑战,从内外两个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提供战略选择。郝身永、陈辉(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一定冲击,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的优势,未来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良性竞争、合作与融合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孙杰、贺晨(2015)分析了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融合路径和改进方向,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成功转型的思路。王海军等(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挑战了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两大基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民主化、金融脱媒、内生金融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丁杰(2015)在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内在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在大数据利用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向普惠金融之路。

基于上述不同观点,本文分析后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它没有形成新的金融形态,也不存在“去中介化”,互联网只是一种渠道和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确实对传统银行业务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来探讨传统银行该如何转型。

二、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2013年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自此进入高速发展期,创新层出不穷,模式多种多样。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主要为支付、结算、转账服务;二是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为大众提供了投资理财的新渠道;三是以拍拍贷、宜信、陆金所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借贷双方在数量、利率、期限上的匹配和交易;四是以天使汇等为代表的众筹融资,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募集项目资金。

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有很多,本文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理论,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可以为传统银行转型提供依据。

(1)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指那些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零散产品或服务,其中很大一部分得不到足够重视,然而这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总和却可能超过主流产品。长尾理论强调降低协同成本和增加产品种类,适用于说明传统经济学未能充分解释的互联网金融现象。互联网金融正处于金融产业的长尾之上,本着金融平等性、便捷性、开放性的原则,催生出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了小额资金的投资机会,以及几乎“零门槛”的投资成本,从而吸引了大量具有碎片化尾部需求的客户,探索出一条信贷配给的新路径。

(2)信息不对称理论。一般来讲,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提高了社会的信用成本,降低了金融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信息处理方面,凭借强大的平台体系和信息处理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多年来数以亿计的交易信息和记录,形成种类繁多、更新频繁的数据库,通过导入信用评估模型,引入交叉检验技术,对贷前、贷中、贷后过程形成连续、动态的信息序列,以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给违约概率、风险预警、远程监测等提供了可能,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3)金融中介理论。该理论视互联网为一种新型金融中介,一方面互联网作为载体,配置资源的效率超过了传统金融中介,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投融资门槛,使许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交易简化,给更多有小额、零碎金融需求的大众带来了参与金融市场的机会。互联网金融令资金供需双方绕开市场和传统金融机构,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易,信息更加透明,定价也更加合理。

(4)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产业经济学中两大重要概念。规模经济分为两类: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供给方规模经济指供给方内部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需求方规模经济指需求方所获得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上升;范围经济则是指同一供给方所生产的产品种类越多,其边际成本反而会不断降低。互联网金融把信息和技术作为首要要素,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中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成本递增的经济规律,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

三、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带来的冲击与机遇

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互联网金融能否取代传统金融还是未知数,目前来看,无论从机构的规模、数量、交易量,还是产品定价和风控管理方面,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互联网金融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并不足以动摇传统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然而,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也确实给传统银行的运营带来了诸多影响。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支付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可以从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三个方面去分析:

(1)存款方面,主要是以余额宝等直销基金对银行存款业务的冲击。截止2014年9月底,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已达到5 348.9亿元,天弘基金也因此一跃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的出现,使商业银行的部分活期和定期存款“搬家”,2014年以来国有银行和全国性中小银行的存款增幅已经放缓,可见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力度有限,虽然这类货币基金的规模在不断膨胀,但其主要投向依然是银行协议存款、委托贷款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的冲击更多的是结构性冲击。

(2)贷款方面,主要是P2P网贷、众筹和网络小额贷款对传统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网络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依托于网络交易数据,网络贷款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升级风险预警和识别技术,极大提高了小额信用贷款的放款能力,其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那些资金需求规模不大、对资金需求比较迫切、还款方式灵活的客户。通过对比201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数据,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全国性中小股份制银行,其贷款的同比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短期贷款(一年期以下)增速下降明显,网络贷款对传统银行贷款方面的冲击直接表现在短期贷款方面。

(3)中间业务方面,支付结算功能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功能,互联网金融兴起后,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银行的柜面和网上银行支付业务起到了明显的替代作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持绝大部分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且不产生额外交易费用,而传统银行通过柜面或网上银行进行跨行或跨地区转账时,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偏低,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互联网支付目前还主要限于零售支付领域,大额支付、票据支付、外币支付、金融市场资金清算等仍难与传统银行形成有效竞争。

2. 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的机遇。

(1)传统优势。商业银行经历长久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仍然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点优势,传统银行具有广泛的网点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仍是稳定客户资源的基础;二是管理优势,传统银行业在资产负债管理、资本补充能力、流动性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是互联网企业无法比拟的;三是风控优势,由于多年的技术积累,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比较完备,网络IT系统也更稳定成熟。互联网企业秉承创新理念,以追求业绩为主要目标,对网络安全技术投入积极性不高。

(2)经营弊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效运营,恰恰暴露出传统银行的弊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优势在于注重客户体验、关注客户需求、创新限制少,而传统银行受制于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经营相对保守。比如,排队时间长、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金融产品缺少特色,对客户群体区分明显,大量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未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等。在“创新、开放、平等、协作、普惠”的互联网精神冲击下,传统银行必须转变思维,学会扬弃,适应时代潮流。

(3)潜在的机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和技术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目前无法颠覆传统金融,但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已是必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与升级,开阔了银行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空间。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银行提供了潜在的机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有效运用了互联网渠道和工具,那么对于银行来说,也可以抓住互联网这个平台,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拓展客户群体和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是互联网公司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们可以游离于法律制度监管之外,去做传统银行想做而又不敢去做的事情。互联网金融成长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监管制度体系的完善,反倒为传统银行提供了赶超机会,在现有金融制度框架下传统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对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 对传统银行转型的策略建议

1. 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引入互联网精神和思维。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和技术创新使投融资门槛降低,将客户群体定位于社会大众,长尾效应明显,金融的普惠性得到彰显。这部分少量的需求在需求曲线长长的尾巴上,虽然单个个体的规模不大,但数量累加后的市场规模将超出想象。在“互联网+”的政策推动下,在利率市场化大潮的背景下,国家信用为银行提供隐形担保、银行不会破产的观念必须要淡化。互联网精神的实质是创新、开放、平等、协作、普惠,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转变以往保守经营的观念,重视中小客户群体的贡献度,向用户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小额借贷、便捷支付、稳健理财等需求靠拢,通过贴近客户需求、注重客户体验,充分挖掘现有庞大的数据库资源,以竞争和学习的态度去迎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2. 发挥传统内部优势,抓住“互联网+”政策机遇。一是发挥资金优势,扩大经营范围。对于经营良好的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新业务,逐步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等领域加速业务渗透;二是完善数据库,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征信和风险信息加强管理,引入数据化管控模型,有效筛选客户、衡量风险、指导产品定价;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全渠道的一站式服务。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创新技术引领下,将传统银行的网点打造成为“智慧银行”,实现基础金融产品与互联网有效对接,提供多渠道的销售、个性化的服务,视客户体验为常态,合理推出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3. 建立银行金融服务平台,打造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高效性、实时性和普惠性,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与互联网企业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开展互利合作,在这些社交平台加载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消费需求,开发更多的个性化产品。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合作,建立自己的生活超市和积分商城,丰富和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与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向零售银行转型,丰富支付结算渠道,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客户体验,多渠道的回笼资金。利用银行特有的信息优势推出类P2P投融资服务,凭借多年的信贷管理经验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小额信贷业务由线下转至线上,服务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

五、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形成了挑战,同时也是当前“普惠金融”政策的最佳实现路径。互联网金融能否颠覆传统银行还尚需观察,但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运行的格局,突破了经济和社会资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整合和优化了资源配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长尾经济和规模效应显著,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作为传统银行,在一个秉承创新、颠覆、普惠的年代,若不及早认识和实践新事物,可能就将承受巨大的损失。但是,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着先天缺陷与不足,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可以说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时代即将开启。传统银行应视互联网金融为一把“双刃剑”,既不过分夸大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又能看清它的可利用借鉴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扬弃”,抓住机会完成超越。

参考文献:

[1] 丁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J].财经科学,2015,(6).

[2] 郝身永,陈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期冲击和深远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2).

[3] 屈波,王玉晨,杨运森,等.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

[4]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1).

[5] 王海军,王念,戴冠.普惠金融背景的互联网金融[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4).

[6] 汪炜,郑扬扬.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经济问题探索,2015,(6).

[7] 吴晓灵.如何监管网络金融[J].资本市场,2014,(6):10-10.

[8]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9]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2014.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2015KYYB19)。

作者简介:张暾(1987-),男,汉族,陕西省商洛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政策、经济增长;刘文芳(1987-),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就职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金融政策领域;邢绪文(1987-),男,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就职于新密联社牛店信用社,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欢
传统银行冲击互联网金融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探寻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