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观下的《金锁记》女性悲剧命运的解读

2016-05-14 05:34彭莹罗浩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命观金锁记

彭莹 罗浩波

摘要: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关键词:生命观;《金锁记》;女性悲剧命运解读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166-03

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是她受到最高评价的作品,而张爱玲本人也认为女主“曹七巧”是她所认为系列作品中唯一“彻底的”人物。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曹七巧就是当时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又不甘完全遵从别人的安排,于是在生存欲、财欲、情欲的追求过程中,人格不断地被扭曲,在不断的挣扎中沉沦,将其人生渲染上强烈的悲剧氛围。

一、“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的悲剧

“金锁”意象远远大于它的字面意义,它超越“物欲”而泛指女性人格的先天缺陷:“金”是外表光辉灿烂的意思,“锁”是内心阴冷黑暗的象征。

(一)七巧是自然和社会生命结合体的悲剧

人首先具有的是生命本能的自然属性,人是现实的、具体的,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这是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体都具有的生命存在状态。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人若没有物质的获取、感性生活的丰富,生活必将索然无味,生命也将失去灵动的光辉。首先,七巧是自身的物质性容器,是真实、具体、有血有肉的女人。在出场的时候“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住腰……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此时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她对爱情、生活依然有淡淡的憧憬,那曾经的“麻油店的活招牌”所具有的健康活力都跃然于纸上。

人其次具有的是社会存在的社会属性,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七巧被哥嫂当作物质交换的工具,嫁给了活死人姜家二少爷,成了她悲剧命运的起点,出嫁后的七巧,生存的空间虽然只是姜府这样一个私人化的领域,但这个领域却与社会的公共空间紧密相联,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七巧所生存的私人空间。

(二)丈夫是自然和社会生命残缺体的悲剧

在《金锁记》中,身与心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生命感觉息息相关。七巧与姜季泽交谈时表达了自己对丈夫身体的感受,“你碰过他的肉没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麻了,摸上去那感觉……”,“天哪,你都没挨着他的肉,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七巧面对着丈夫病态的身体,进而自己的身体也就成了静态的。

尤其是当季泽俨然正经地有意识和她保持距离时,七巧发自肺腑的呐喊,“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青春的生命肉体等待的确实被禁欲的漫长,就像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那般,鲜艳而凄怆。七巧吓吓笑了起来道“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床上睡着的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残废的身体表征,活脱于眼前的是丈夫精神和生命的黯淡,也可以知道丈夫由于自然生命的残缺导致了社会生命的残缺,甚至都导致了金锁社会生命的残缺。

(三)双重生命落差的身心疏离的悲剧

在这场生命意识与“金锁”的抗争中,七巧所面临的真正的枷锁并不仅仅是黄金般美好的青春年华被禁锢,还有由于身体与精神的疏离而产生的枷锁。七巧作为一个自然的有生命的健康的生命个体,有一般女性都具有的身心的欲望需求,而丈夫的身体和社会生命的残缺和七巧健全的身体及社会生命形成巨大的落差,以至于在双重的生命落差后,七巧的身心也产生了巨大的疏离。

二、“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

(一)因贪欲违背爱情初衷的悲剧

七巧陷入了无限的悔恨当中,“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通过文本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七巧原本也应该有更好的归宿,但是她处于攀龙附凤的心理状态,想着能够过上富贵的生活,并没有完全拒绝男权社会下婚姻的安排,卖进了明楣显赫的姜家。也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都会和她哥哥有一样的看法,认为七巧能够借此嫁入豪门,那是她几世修来的福气,但是在这样的命运安排中,七巧毕竟是一个身体、心智都健康、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她也会有生命意识下的欲望需求,然而她的欲望却永远不可能满足,甚至还受到了极度的压制和众人的笑柄,开始了她的悲剧命运。

(二)因性欲遭受爱情戏弄的悲剧

与丈夫病态身体相对比而言的是健康充满活力的小叔子,如文中所述“姜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脑后拖一根三股油松大辫,生的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结实”、“偏于胖”、“油松大辫”、“天圆地方”、“鲜红”,这是七巧对于男子健美的追求。但是在七巧经历过沐浴在光辉里,姜季泽的话语犹如细细的音乐,给她细细的喜悦后,等待她的却总是捉迷藏似的,总是近不了身,“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可见,七巧对姜季泽带着美好期盼的爱情理性已经破灭了,然而当她已经决定要死了心的时候,姜季泽却又来撩拨她,因此,七巧对姜季泽的爱转向了“欲爱不能”后的恨。

三、“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多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在那个可悲的社会里,七巧生命盎然的气息,一点点被埋没,根本原因是婚姻只是男权社会的装饰、一种求生存的手段。

(一)七巧身体时空对比后的个体悲剧

年轻时候的七巧是健康人见人爱的,“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到后来童世舫严重初见七巧时的“小身材的老太太”和“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徐徐地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可见七巧的身体逐渐干瘪了,已经毫无生命该有的气息。尽管时光在流逝,从姑娘到媳妇到婆婆,但是时间的愈发丰满,她的感情却愈发消失殆尽了,从憧憬爱情到渴望爱情再到失去了爱情的本能,已经从一个正常的生命个体变成了一个枯萎的生命存在。

(二)七巧穿着时空对比后的生活悲剧

当七巧还是麻油铺的活招牌时,穿的是蓝夏布衫袖,清新质朴的着装透露出含苞待放充满青春活力的纯真。七巧嫁到姜家初期时,“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丝帕,下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色闪蓝如意小脚裤子。”一身的穿着色彩斑斓,“银红”“葱白”等描绘亮色的字眼,也说明了,虽然七巧也知道她在姜家非常地卑微,备受歧视,但是仍然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丈夫和婆婆离世后,此时,“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白色”和“黑色”显示出她的生活重心已经变成了家庭强权的核心,代表家里的威严。她苦尽甘来后感觉异常的兴奋,甚至都想顷刻间燃烧自己生命的所有,当对金钱的物质占有欲的兴奋逐渐退去后,她时常穿着佛青实地袄子和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既无色彩也无热情,只有无限的昏暗和压抑。以至于最后在那样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的环境的衬托下,住在没有光的所在,当此时七巧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黑暗中的“红色”,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效果,直觉地让童世舫感到那就是个疯子——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可见,通过七巧穿着的时空色彩对比,她对生活的希望和快乐一点点地被磨灭,生活对她而言只是静静等待结束的过程。

(三)七巧“人格”时空对比后的人生悲剧

七巧在做姑娘的时候,还有人会喜欢她,她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可以看到,她的人格还是健全的,后来当她已经成为了姜家的二少奶奶时,仍想着主动融入姜家的生活当中,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常常会热心地想要帮助别人,替别人着想。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生命本真的压抑越来越深重的时候,她逐渐地走向人格扭曲的人生悲剧中。

在她人格扭曲的背后更多的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可知,需要的不同层次论就是人格健全的动力,分别是要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一种需求被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而那些已满足的需求不再是积极的动力。然而七巧生理需求仅仅是对食物等生存必须品的需求得到满足,生理的性欲和情欲需求却被扼杀了,再随着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等需求的缺失,最终人格也被完全扭曲了。

曹七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被食者”和“食人者”,她自己却从未得到过她真正想要的幸福和快乐,就如同“酸梅汤一般,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张爱玲借个体的曹七巧来探索人性中人格的变异后就把人性中的恶给揭示出来了,在七巧恶的符号的阴霾笼罩下,“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生命观下《金锁记》的曹七巧的命运悲剧不仅是她个人一生的悲剧,同样也是我们人性的悲剧,缺乏对人性的反省意识,悲剧只会在人类的舞台上一遍一遍地重演,最终人人都是被食者,人人都是食人者。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生命观金锁记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文本外文化因素对《金锁记》翻译的影响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