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中的教学方法,包括“三个关键点”:问题的设置、教学手段和师生关系。他对这三方面的探讨具有17世纪鲜明的时代特点,对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在教育探索的进程中,已经注意到教学不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有师生关系。因此,洛克的教学方法能给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洛克 教育漫话
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中,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而《教育辞典》将它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另外,《方法大辞典》将教育方法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从以上三种定义可归纳出共同点,即它们都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师生共同使用的途径和手段。
洛克的教学方法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主要论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置问题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时,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去处理;最后是教师自身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教师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这对最终师生关系的确立有何影响,从而对教学造成何种影响。以下就这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问题的设置
课堂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有五个作用:督促、激励、反馈、强化和启迪[1]。也就是说,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我,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相关信息,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不清楚的问题再一次巩固、强化,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与其他知识进行建构、联系。
洛克在《教育漫话》[2]中提到:“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教师不宜提问,而是要让他们去寻找解决难题的途径”。或者是“立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不是斥责埋怨”。从这些句子当中,可以发现洛克提倡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责备学生,而是要怀着善心去帮助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问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它还会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获得挫败感,认为学习是一件让人厌恶的事情,从而影响学习兴趣。
因此,洛克认为教育不应该设置较难的问题或障碍去为难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他自己应该完成的知识任务。同时他也指出:“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去激发学生的努力,使他们的心理习惯于竭尽全力去推理。但是在儿童低年级阶段或是在他们接触任何知识的入门阶段时都不可行,那时一切事情的本身都是困难的,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使一切事情变得容易”。这说明洛克考虑到问题的设置其实很大程度会受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首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再确定每一次提出的问题是否能让班上大部分的学生回答或者引起他们的思考,这样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另外,他还提出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使问题简单化。这个命题显然具有局限性。第一,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简单化。第二,这对教师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正如刘伟所说的:“教学方法为学科所制约,不同学科对教学方法会有特殊的要求。正是这种内在要求决定了不同学科教学方法必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3]
二、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4]。它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教学、管理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在《教育漫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在对待任何事情时都不应该采用专横或粗暴的方式。儿童的所有其他过失都应采用温和的手段去改正;和蔼勉励的言语能够更好地做工作,更有成效地影响一个俯就的心灵,甚至可在相当程度上预防粗暴专横的做法在健全豁达的心灵上所造成的刚愎任性的缺点”。洛克提出教师在教学时,不宜采用比较暴力的方法,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会让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保持敬畏之情,但是无法在课堂上像以往一样,坦然、舒服地学习,反而多了一份紧张、逃避。这一观点的提出与洛克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因为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有的封建王室贵族阶级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正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而学校教育的内容依然充斥着陈旧的文法、修辞、道德哲学等传统课程,这些东西乏味、无趣,不适合当时社会生存所需。教师采用训斥、皮鞭等手段去管教学生。这些都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以往的教育,从而引发教育观念的革新。洛克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手段不一样,他更加强调的是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而不只是教学手段的形式。当今社会仍存在体罚学生的教师,他们不会处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以“这么做是为了学生好”为幌子,一直惩罚着学生,直至出现严重的状况。
现在的社会应该是和谐、充满爱的一个场所,特别是学校。教师应该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细心教导他,而不是以强制手段去改变学生。或者是借用一些其他教化的手段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等。比如说: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教师在一个情境之中处在学生的位置了解他们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达到转变教师认知观念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改变教学手段,采用温和但效果更佳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关系等[5]。它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6]。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主要探讨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例如文中提到:“教师应该温和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如果学生的每一过失都引发了教师的恼怒与申斥,那么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变成一个永远可怕的、令人不安的对象。单凭这一点就会妨碍学生从教师授课中获益,使他的一切教学方法都难以奏效。对于学生,教师经常流露出亲切与善意,并以此调剂他施予儿童心灵的对他的敬畏感,这种亲切与善意的情感可激励儿童去完成其本职工作,使之乐于服从他的命令”。
这段话利用对比将教师温和和训斥这两类行为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温和的行为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会让学生在潜意识里为了教师这一份情感而努力,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服从于教师,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的状况。而教师的训斥行为则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厌恶教师所教授的学科,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就是有的学生会蓄意破坏课堂教学秩序,影响到整个班的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个人因素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日常的行为表现、语言、教学风格、管理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从而会出现“喜欢教师便会喜欢其所教科目”的情况。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这预示着教师须从自身入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而且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教学是双向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该如何做,还要求教师该如何做。
四、洛克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洛克所认为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缺点,但是对现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它的主旨就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地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强调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去学习,以免学生从小就形成对学习具有束缚的意识和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一点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在问题的设置、教学手段的使用、师生关系上也各有启示。
1.问题设置须层次化
问题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过渡点。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兼顾好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因素,考虑问题的难度是否恰当,是否能够形成梯度,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
洛克关于问题设置这个观点其实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而洛克认为学生应该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应该设置较难的问题。因为这样会给学生、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其实关于问题设置难度这个争议点,是很好处理的。目前,大部分班级的学生层次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就可以多样化,难易程度的问题都应该涉及到,只是这个难度应该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而这个范围需要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平均水平去确定。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思考,从而使水平高的学生向更深刻的内容进发,而中层次的学生掌握好一般的知识内容,低层次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内容。最后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教学手段须合理选择
在我国,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奖励小红花、小红旗、星星等措施,或者教师利用身体语言去赞扬学生的表现,又或者用“某同学的字写得真整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等口头语言去评价学生等等。这些措施都是教师让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这些方式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
以“强化”为基础的这些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成效,但是这只是短时间的结果。处于该阶段的学生,他们良好的表现只是受到外界行为的刺激,他们才会学习认真。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提到,学习在动机过程中是需要将外部强化日渐转化为自我强化,即学生作为个体需要将学习这一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而不仅仅只是通过外界行为去刺激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曾提过学生应该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而不是受到长辈们的强迫去学习,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一直带有厌恶情绪,从而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去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学会学习,喜欢学习。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表扬他们的老师。而高年级的学生会更在意关注他们的老师,喜欢给予他们爱的老师。这是因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感情的体验越来越敏感,越来越丰富,因此会更加注重教师是否真的关心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表现出的某些行为,应该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训斥,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是真理的权威,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二,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热爱,公平对待他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讽刺、训斥等方法对待学生,应该要帮助学生去处理一些问题,并且要坚持说到做到的原则,这样才会让学生心悦诚服,愿意相信教师。第三,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问题、困难,这样才会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第四,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具有幽默教学风格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喜欢与学生交流的教师会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活力,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更容易收获知识。
洛克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育领域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国目前的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提醒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有所完善,而且更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质量。全面兼顾,才会使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立铭.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技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 约翰·洛克译著.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刘伟,张典兵.关于教学方法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12).
[4] 熊武一,周家法,等.军事大辞海(下)[Z].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5] 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Z].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王倩(1993-),女,湖南怀化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