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程
摘 要:唐玄宗时期布衣画家韩干与唐代宗时期宰相画家韩滉虽处同一时代,以画牲畜牛马著称而被后人景仰。比较二人绘画艺术作品之成就,除却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外,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画家在辛劳不止的笔耕路上始终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真正感悟,最后才创作出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五牛图》、《牧马图》、《照夜白图》即是二位仙人流传至今的代表作。
关键词:唐代;韩滉;韩干;绘画艺术风格比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68-03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绘画艺术必须以现实为源泉,在现实美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 ①。当今不管怎样去研究比较唐玄宗时期布衣画家韩干画马与唐代宗时期宰相画家韩滉画牛的艺术风格,发现都离不开写生观景从而物由心生。韩干除了师承前人外,始终坚持“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之习画格言;韩滉所留作品只所以对牛之结构、角度、动态习性无微不至,是因为常年不懈去深入农村、田间与自然为伍,了解田家风俗,关注“牛对农业、社稷之安危”,感悟出“牛壮则农业兴”之贤理。
一、韩干——不留后迹但留醉仙之评语
(一)、韩干其人
唐玄宗时代的韩干 ,家住京兆(今西安),他因家境清寒,年少时以常以送酒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巧遇大诗人王维,他的绘画才能被发现,后得诗人的大力资助。从酒童改学绘画,韩干经过十年学画的历程,从最初师承曹霸,后自独擅,成名后在内庭供奉,又师从陈闳画马,他除了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他注重写生,从现实生活观察写生所取得就是他一个最重要的老师,也就是“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因此“古今独步、壮健神骏”是他画马的最好写照。
(二) 韩干其画
韩干所有作品中画马占据主要的部分。杜甫曾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对韩干画马提出批评,他认为韩干画马画肉不画骨,所画之马过于肥大。韩干当时这样画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是对社会情况的真实写照。可以想象作为皇帝的座骑,专人精心喂养的马肯定是膘肥体壮,每天梳妆得油光发亮,成为了皇帝的宠爱之物,也是皇帝唯一的使用者。韩干通过画马把当时时代的审美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批评也有赞扬,《画马赞》是杜甫的另一篇作品,在他的字里行间客观、公正、不余吝啬之词赞韩干画马“毫端有神”。 韩干的传世作品少之又少,仅有《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录于《历代名画记》的画迹有《安禄山像》、《姚崇像》、《玄宗试马图》、《龙朔功臣图》、《宁王调马打球图》;辑于《宣和画谱》的有《内厩御马图》、《文皇龙马图》、《圉人调马图》等52件。
(三)超越前人《牧马图》、《照夜白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韩干《牧马图》,绢本设色,高27.5 厘米,横34.1 厘米。画面为棕色调,一脸络腮胡的牧马官位于构图中央,体态福胖,一黑一白两马体格健硕,精气十足,像一亲密玩伴依偎私语,并肩嬉逐前行。牧马官右手拉住缰绳,视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要挣脱缰绳,他必须用力拽住。全画勾染细腻,马匹的外轮廓、人物先以细劲的铁线勾勒,用黑色颜料掺加少量朱红,然后通过层层渲染,画出马的结构和体积感,整幅画生动地表现了御马的体态神情,准确、简炼,真实,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另一幅韩干的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纸本,设色,纵30.8厘米,横33.5厘米;这幅水墨画作品构图较为简单,全画只在画面的中部略微偏右的位置描绘了一匹骏马的形象。此马鬃毛飘逸,前蹄抬起,鼻孔扩张、双耳耸立、前蹄抬起,是什么使它画面的紧张气息呢?是马被拴于身后的一根马桩之上,它要挣脱缰绳获取自由,画面空白的部分就是广阔的想象空间,淡墨、晕染、线描三者相结合,使骏马体形的健硕和肌肉得以充发表现。从《牧马图》和《照夜白图》这两幅作品可以看出,韩干的鞍马画在曹霸和陈闳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古代绘画发展史中的又一高峰。
二、韩滉——宰相、画家双重身份与代表作
(一)、韩滉其人
韩滉,字太冲,名相韩休之子。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病逝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终年65岁。韩滉一生经历了唐王朝由安定到战乱,从统一到割据分裂的巨大变化,除却初入仕途遭遇宰相王玛排挤,以及后来“人颇言有窥望意,虽帝亦惑之”(旧唐书)几个惊无险的失意后,纵观其一生可概况为爱国为民、平静诗意的一生。他的一生诠释并践行了“修生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也为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塑造了模型。韩滉的一生是属于政治的,但也是属于艺术的,他用充满诗意的生命为他自己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政治人生。
(二) 韩滉其画
韩滉主政地方期间,虽政绩不俗,但与历史上其它宰相比较他最大的特点是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了解和处理民间疾苦,他喜欢田家风俗,经常深入农村、田间,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开拓了他的眼界,空余之时常以绘画表现农村生活和自己的感受,他见到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终日过着朝不保夕的痛苦生活便创作了《田家风俗图》。今天韩滉以田家风俗人物和生产生活为题材的绘画我们已无缘亲见,而只能从仅有的文献记载来推测其大体风貌 ②。《田家风俗图》大体分为持穗登场、丰收割麦、筛滤舂碓、农垦灌溉、等四个部分。韩滉其画的另一特点就是画完以后喜欢随笔感想,在画面不同部位洋洋洒洒奋笔疾书,画面中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通过诗作与书画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不仅使画面内涵丰富,形式上起到了点睛之用。韩滉创作农村题材作品在众多的古代画家中是最早的,从数量上比较他也是这一题材绘画作品最多的人。历史记载《宣和画谱》中收录的韩滉作品就有近36 幅,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以家畜为题材的《古岸鸣牛图》、《乳牛图》、《集社斗牛图》、《归牧图》等仅4幅,其中包括以描绘农村风俗为题材的《农童戏蚁图》、《雪猎图》、《田家移居图》、《村社图》、《田家风俗图》、《丰稔图》等最多共计19幅,以描绘农村人物为题材的《七才图》、《尧民击壤图》、《李德裕见客图》等共计13幅。
(三)精妙作品《五牛图》
韩滉的《五牛图》约略作于782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本名卷,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五牛图》构图精致,布局巧妙,笔法简劲,是我国绘画史上难得的佳品。它不仅反映了韩混精妙的技巧,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了韩混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操守。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以农为本的思想贯穿着整个社会的领域,以农为本的思想也承载着这个民族文明的发展与演变。韩滉所处的唐王朝是“繁荣强盛的大朝代”(范文澜语)。而繁荣的主要原因则在于经济的全面发展,韩滉所处的时代,正是农业出现衰落趋势,工商业处于上升势头的转折时期。对于这种转换,韩滉作为一名在职官员对整个社会的状况了解比较深刻,长期的基层工作使他深刻领悟到农业兴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牛在唐朝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能滥杀,韩滉的《五牛图》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 ③。牛壮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社稷稳;牛弱则农业废,农业废则国家危。牛是农业兴废的关键因素,关注牛则出于对农业、社稷安危的考虑。韩滉对牛的关注归根于其”治国”理想及其农本思想。韩滉《五牛图》中的牛体型健硕,温柔敦厚,整个画卷反应出的不仅仅是任劳任怨辛勤耕作的农家耕牛,换个角度来看,它反应的是韩滉对人生态度的理解。
三、二位绘画艺术风格之比较
(一)、韩干绘画艺术风格
生活在古代的人民与马关系密切,人们在游猎、出行、征战中都离不开它。马发亮的鬃毛、似通人性而又显强悍勇猛的性格、奔跑起来的矫健形态都给人以美感。
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要追溯到唐朝。 唐代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文化昌盛,强大的封建帝国对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与边疆各民族及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与日俱增。此时的绘画艺术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特别是隋唐时期绘画上细致的分科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时的画家多方深入,有的一专多能,有的探索研究专擅一门,其中受到统治者重视的鞍马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了如曹霸、陈闳、韩干、韦偃等人,他们竭尽平生专长,为名马传神写照,留下了很多赞颂和记录名马的文学作品,这一系列的人与作品是因为唐朝统治阶级养马之风极盛,名马众多形成,这中间最有代表性的是韩干画马。韩干画马注重观察对象和写生,不拘于古法,所画之马,精神饱满,体态彪悍肥壮,结构准确,动态生动,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有这样一说:韩干受玄宗之命拜师陈闳,玄宗后来比较他与陈闳画风发现不一样,究其原因,韩干回答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 ④。“韩干画马已经十分传神了”这是当时的最高评价。
(二)、韩滉绘画艺术风格
1.作品以农村题材为主。韩滉所画作品以农村题材为主,乡野风俗的水牛、农夫等都惟妙惟肖地体现在他的画中,这一点曾得到唐代名士朱景玄的极高评价。
2.诗画结合相得益彰。他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体现在画作上配诗,诗作为画面的一构图元素可大可小,形态万千,诗意内涵与画面呼应,画工对诗意的具象表达,形成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诗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绘画数量多、主题突出。在《宣和画谱》中收录韩滉作品以农业生产为题材,反映农村生活、底层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就有近40 幅,他是众多古代画家这一题材绘画作品数量最多的人,在当时最早创作农村题材作品的画家可谓凤毛麟角。韩滉所处的时代绘画的主题基本就是山水花鸟、高山流水 ,他跳出 上流社会的圈子,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底层农家生活难能可贵。
4. 《五牛图》在构图上尝试不同的视角,有侧面的,有正面的,五个小牛正侧交替而又整体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这种构图方式体现了画家有前瞻的眼光和在前人基础变化的意识。
5. 《五牛图》所有牛背轮廓的线条一气呵成但又婉转曲折,行云流水的运笔又显得富有节奏、韵律,力透纸背的局部勾勒感觉老辣、精润、苍古,中国古代绘画以线条勾勒为主的基本造型手法在《五牛图》得到传神写照,以“一笔画”而闻名的陆探微的风格在韩滉的线条勾勒极尽曲物中留有影子。牛肩、牛颈、牛头等处既有起合转承的气度,又准确生动表现了各个细节之间的透视关系;韩滉在《五牛图》的创作中对牛肩、牛颈、牛头等处的结构处有深邃的洞察力和非同一般的绘画技艺,做到各个细节之间的透视关系生动准确,举重若轻有条不紊而又层层递进,起合转承用笔老到。他自然地把书法技艺融入绘画中,在源自绘画创作实践本身过程中,书法技艺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同源结合得到很好的诠释 ⑤。
6. 《五牛图》画面十足的立体感和层次性得益于墨彩的结合,色彩冷暖关系的变化,光色的柔和处理,堪称唐代绘画色彩运用一绝,除了造型的传神、笔法的高妙外色彩的形成有它不可或缺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一个经济发达繁荣的时代,随着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西域绘画对唐代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晕染着彩方面中西合璧特点显示强烈。
四、结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同时也强调自然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历史上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相似而易被混为一谈的有两位人物:一是前期六朝的姚最,二是后期北宋的范宽。 姚最在他的作品《续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性”指的是“本质”,“表”指的是“现象”。意指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澈的认识,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这里的“造化”,除了指自然风景外,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之义。 北宋山水四大画家之一的范宽,作表作《溪山行旅图》表现出一种山川凝重、森然逼人的阳刚之美。范宽在《宣和画谱》有一领悟的话:“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里的“物”,指的也是大自然。意指临摹古人的画法,不如直接向大自然学习,而只知学习大自然的外貌、表象,又不如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心灵上的感受,去汲取创作的养份。
“牛马二韩”一幅以《五牛图》作为画牛经典流传至今,另一幅以《照夜白图》为代表历经岁月洗涤而经久弥香。宰相画家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道时,朴实中蕴含着深刻哲理。“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细心观察”是他的根本法宝。在《五牛图》中他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得益于他常年在郊外田间对牛的观察与写生。而《照夜白图》、《牧马图》中韩干栩栩如生的画马之作展示了他刻画精确的写实画风,这种风格对五代、北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厩中之马皆臣师也”是他的经验之言。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重视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现实生活当作艺术创作的源泉。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态度,对后世的绘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注释:
①付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②盛天晔.历代经典绘画解析之唐代人物[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③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④何志明.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⑤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