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与剖析为主,教师垄断整个课堂,学生只是单调听讲或者机械训练,致使语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局面。语文阅读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化阅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与优化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实现与文本、作者、教师、同伴的多层次对话,真正进入文本,进入文本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深层次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有效预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预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利用预习环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例如引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解决。这些疑问可以通过对课外教辅资料的查阅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的形式来解决。对于自己最终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与教师及同学进行探究,找出最佳答案。例如,执教《项链》一文,教师布置学生课外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外有的通过“网络课堂”听取了本课内容,也有的通过课外辅导资料进行了预习。在课堂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学生对本课的生字新词都有了很好地掌握,对于小说的线索与故事情节有了较好地了解。课堂上教师只是整理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互动探究。例如,“《项链》一文的主人公具有虚荣、贪婪的性格特点,但是她企图用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难道这一人物就一无是处吗?我们应当怎样来把握小说的主题”等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探究,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验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加深文本的情感体验,而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设身处地的站在文本人物的角度去展开联想,进入文本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根据菲利普夫妇见到落魄的于勒迅速逃离现场的情节,营造了这样的情境:菲利普先生逃离现场后,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起身在灯光下写了一篇日记,对逃离现场一事进行了反思。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菲利普先生会写什么内容?请大家替菲利普先生写写这篇日记。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起来读“菲利普先生的日记”。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对迅速逃离现场一事的忏悔,请求于勒宽恕,因为女婿见到如此寒酸的于勒叔叔,女儿的婚事将面临考验。有的写出了对于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认为于勒不务正业,属于自做自受。有的表达了想帮助于勒脱离困境,却因自己处在社会低层,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与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并达成共鸣。
三、互动探究,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是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采取学生主体互动的模式,在互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言,提升人文素养。互动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集体讨论,各抒己见,交流与合作;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例如辩论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可以结合上篇所学的《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并加深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果穿越时空,孔乙己与范进在某天某时某地相遇,他们会对自己的考试遭遇发表怎样的感慨?大家能想象一下他们的对话内容吗?请同学们把对话内容写出来,并进行表演。要表演到位,学生就要对孔乙己与范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思想进行挖掘,找出他们人生遭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揣摩他们心理活动的细节。这样,学生就自然走进文本,对文本意旨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
四、合作竞争,提升阅读效果
课堂上的合作与竞争,是对社会合作与竞争的模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好基础。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一切问题都由教师包揽与解决,学生根本没有合作与竞争的机会,致使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激发,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由教师命题、学生回答的单一模式,开展小组合作竞争活动,提高阅读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根据文本资料设置相关题目,然后形成一份阅读测试题目,小组之间进行交换答卷,最后再返回各小组进行批阅,看哪个小组的正确率最高。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再展开讨论,直到问题解决。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阅读情境,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实施探究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的互动交流,学会用多角度的视野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引入合作中机制,使阅读成为学生合作共赢、竞争并进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赵凡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 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