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2016-05-14 20:29向军王晓芳李超
计算机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性软件测试项目驱动

向军 王晓芳 李超

摘要: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作者结合自身从事软件测试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多年从事软件测试教学的心得体会,分析软件测试行业的巨大人才需求背景,指出传统高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面向应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模式,并说明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测试;项目驱动;校企合作;应用性

引言

软件测试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由于课程知识点与软件工程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叠,且很多该专业学生存在对软件测试行业了解的误区,所以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实际上,IT行业对于软件测试工程师需求是特别巨大的,这就导致了尴尬的局面:软件测试部门招不到人,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既缺乏软件测试技能又不愿从事软件测试工作。随着中央政府要求更多的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些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应该顺应高校转型潮流,进一步明确专业面向应用的定位,加快专业方向课程的改革。国内很多学者从软件测试内容、基于卓越计划驱动等角度提出改革方案,但改革方案应用性不强。笔者既有在IT企业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经历,又从事多年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工作,因此,对于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建议采用面向应用基于项目驱动和校企合作的改革模式。

1软件测试行业巨大的人才需求

软件测试岗位一直是IT企业中的热门岗位。据国内知名就业网站前程无忧统计,软件测试岗位需求为IT职位前8名,全国就业岗位数量非常大。软件测试行业职位又可分为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经理等。就软件测试工程师职位而言,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起点工资月薪可达8000元人民币。

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招聘除日常的学历、资历要求外,一般还有以下4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能编制软件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执行与记录测试;熟练使用常见的一两种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熟练操作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等)和SQL语言;熟练使用一两种主流开发工具和开发语言(如Java或C++)。作为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达到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的上述要求应该说是不难的,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即使给出高薪的条件,也难招聘到满意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者分析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存在对软件测试行业的认识误区,出现诸如“重开发轻测试”“软件测试技术含量低、待遇低、发展前景一般”等片面的观点;甚至出现高校教师也持有同样观点,导致教学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软件测试行业和软件测试岗位;如此一来,毕业生更加不愿意选择软件测试工作。

(2)国内大多数转型高校在本科、专科层次的专业设置中并未专门开设软件测试专业,招聘岗位大多数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而这些专业毕业生又都只是一心从事软件工程师工作。

(3)有不少计算机类专业的女生愿意从事软件测试工作,但在上述岗位要求的开发能力、数据库方面相对男生有所欠缺(这里以笔者所在的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2传统高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虽然软件测试行业岗位需求巨大,但未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存在不适应软件测试行业发展的问题。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应用性体现并不明显。

2.1课程定位

对于软件测试课程,不同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定位不同。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按照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定义,软件测试为非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专业课程。有的高校将软件测试定为专业方向必修课,也有高校将其定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2.2教学内容

传统高校计算机类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时数偏少、与企业需求脱节、应用性不强、不注重课程间衔接的问题。而且,还存在软件工程课程与软件测试课程知识重叠问题,教学内容重点体现在软件测试基本流程、软件测试方法等概念性的知识,没有把IT企业有广泛需求和应用的测试管理、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规范等重要内容作为课程重点讲解和实践。

2.3教学方式

传统高校的软件测试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项目管理经验,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上课,都难以激发学生对的学习兴趣。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传统(如课程结业论文)等问题,难以提高学生的项目工程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就业时无法达到企业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要求。

3面向应用的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转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若要将学生培养成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从3条基线加以培养,主要包括软件测试专项课程、程序设计能力及平台使用、web技术及数据库,具体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基于篇幅关系,此处重点讨论软件测试课程知识。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面向应用,主要体现在项目工程的实践性。笔者选取IT业成熟城市的公司,将其工程项目引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中每个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参与到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每上软件测试第一次课时,都会带领学生一起浏览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主流招聘平台当天有关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的职位要求,让学生明白任课教师的出发点就是面向应用,希望学生学完此课程后能基本胜任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实践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改革、改革效果的

设置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融合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所需的数据库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开发平台两方面的知识,这样课程体系才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自动化测试工具Quick TestProfessional及Test Director时,应将这两个工具与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Oracle等结合起来;讲授白盒测试工具c++Test时,应将c++程序设计与相应的开发平台结合起来,并加以举例应用。

3.2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软件测试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体现软件测试课程的应用性,就必须改革实践教学。传统高校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通常围绕软件测试流程制订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执行测角度阐述改革方案。

3.1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工程实践性上,同时还要考虑课程与图1中相关课程的交叉性、关联性。笔者结合企业需求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软件测试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详细安排如表1所示。表1中软件测试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和实践各为20学时。相对传统高校软件测试课程,表1中实践总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较高,达到50%。试、测试总结等几个环节展开,总学时数一般为8~12学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实践学时数偏少、每个流程实验分散开设、无项目管理过程练习等不足。因此,对实践教学要进行更加面向应用、结合企业需求的改革。

(1)实践教学总学时数提高到20学时,不再按测试流程逐个单独开设实验。20学时的实践教学融为一个项目案例,按照软件测试企业项目管理流程及模式开展,分团队开展训练,一个团队一个项目。

(2)集中实践教学时间段,不间断教学过程,统筹安排学生上课时间,在项目工程实践阶段不安排其他任何课程,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工程实践中。

(3)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工程师的项目经验。项目工程实践期间,请合作企业工程师或项目经理远程指导项目管理,解决技术问题。当条件成熟时,还可将合作企业的部分项目纳入到课程的项目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服务测试外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项目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管理的工作模式。

3.3考核评价改革

转型高校教学侧重应用和工程实践,因此教学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也应进行相应改革。传统的教学课程考核多为考试、课程报告等形式,这些形式特别容易出现抄袭、只做报告不做设计、不做编码等问题,原因就在于考核侧重结果忽略过程。如何结合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考核,是改革问题关键。在师资队伍充足的情况下,可作如下改革:

(1)教学过程中成立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每小组一个组长,成员进行相应分工。每次任务完成后,任课教师按小组评定成绩并排名,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项目答辩,组长主讲,小组成员陈述自己分工内容。学生课程成绩主要来自两部分:小组成绩(占70%权重),答辩表现(占30%权重)。

(2)课程结业方式多样化。除了采用项目答辩,还可增加软件源代码、项目文档、课程报告、学科竞赛成绩充抵等方式。

(3)鼓励学生参加有影响力的软件行业工程资格认证,如全国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工具资格证等,若获证可申请免修。

3.4改革效果

以笔者所在的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自2012年采用上述教学改革方案以来,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年约有10%毕业生从事软件测试相关工作,提高了就业质量。实施改革后提高了学生学习软件测试课程兴趣,缺勤率在1%之内。学生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应用性软件测试项目驱动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软件测试方向人才培养“1+X”融合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
关于 Web 应用系统的软件测试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软件测试发展现状及前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