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林
摘 要 校园文化在高校教风学风建设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综合类大学多校区并存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无疑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出发点,对高校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创新建设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多校区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05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style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ituation is more comprehensive class university campus coexistence of more and more, which undoubtedly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people-oriented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n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questions and innovative building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done some thinking.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multi-campus;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和先进文化创新的主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勇挑重担,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校生规模往往达到数万人两校区办学、多校区办学在高校中普遍出现,多校区大学正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普遍现象和主流的办学模式。多校区办学是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后的现实需要。但多校区办学既存在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问题,也存在着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1 多校区模式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多校区高校的形成,给高校校园文化建既带来了机遇,也使之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高校在多校区办学形式形成以后,办学资源实现了增加,高校在办学的自主性、选择性上有了加大改观。高校可以通过利用不同校区的办学资源,对各个校区所处的人文和商业环境方面汲取精华,这些资源在高校学术和学科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校区扩大了办学空间,进一步了扩大了校园文化所辐射的范围,高校文化影响力加大,更加有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由多个高校合并为同一个高校的学校,每个校区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大学精神、制度文化等等,每个分校区的文化底蕴都可以进一步开发成为新的资源,这种多样化的存在有利于避免单一校区环境条件和文化氛围过于单调而形成的亚文化形成全局性的蔓延或泛滥。
与此同时,如何在多校区模式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和办学实践中切实予以解决。显然,简单的模仿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追寻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高校实际,积极创新文化关联、文化吸引、文化传承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实现高校多校区文化的和谐统一。事实上,高校在文化建设或规划中已或多或少地考虑到了多校区文化的联系和统一,但现实情况下多校区格局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校园文化呈现不完整性。与单校区相比,多校区的设置破坏了校园文化原本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通常,在划分时,学校会把不同学院、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安置在不同校区,与传统单校区高校完整的年级和完整的专业结构相比,某些文化活动因缺乏基础设施和文化传承而难以开展。同时,一些高校新校区建成时间短,校区缺少文化氛围,一些蕴含大学精神的标志性建筑缺乏,无法呈现具有人文情怀和大学精神的校园景物,多为高楼大厦,容易是千校一面,无法感受到文化上的差异。
(2)新校区文化载体缺乏。多校区的设置导致了不同校区校园文化,因为校园所在区域文化的差异而出现差异,在文化的融合和历史的传承上遇到了新的困难。同一高校的多个校区在设置时间上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同步,这就造成了新老校区在物质层面上出现差异,新校区内通常存在设施缺乏,加之新校区往往设置在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地域,周围环境本身缺乏强烈的文化氛围,新校区设施使用年限较短,没有历史较为长久的标志性感情承载体,更是很难引起师生的感情共鸣。
(3)合并高校存在文化冲突。一些高校由于历史传承不同、学科种类不同、服务面向不同等等,在合并后每所学校独特的文化较难实现共生共荣,即合并后一段时间内很难迅速找到文化之间的共性,即便迅速找到这种共性,其实质上的不相同还是会导致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同时,文化的融合当中必须有主体性,这就存在文化的融合和舍弃问题,加之每个校区学生的精神面貌不同,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合。再之高校合并后,由于制度规则、管理体制要根据实际重新调整或制定,在日常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漏洞与不足,难形成制度文化。
(4)文化信息交流不畅通。各大高校受新校区地理位置的影响,出现了信息不对称性。一些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匮乏且与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的不对称性,弱化了精神文化的传承,不同程度地出现文化断层。但距离、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在短时间内却无法改变不对称的现状,使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致使文化的断层也在短时期内没办法弥补。
2 多校区模式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多校区高校要按照既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遵循高校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明确校园文化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主校区为主体,对原有多校区中的优秀文化进行吸收、消化、溶解,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有特色的统一的高校大学文化,实现多校区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
(1)教育原则:大学文化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多校区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高雅、育人为原则,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多校区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
(2)自主原则:校园文化的活动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多校区校园文化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由大学生自己独立组织、自主安排,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易于感染他们,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实践,并在文化建设中提高自己、接受锻炼。
(3)引导原则: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对学生参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给予精神、物质上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把好政治观、政策关,使校园文化生动活泼而又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原则: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仅仅满足日常的文艺活动,要坚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载体,运用各种知识、各种能力、各种手段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坚持开阔视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区位、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社区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文化服务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多校区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1)坚持人本管理,更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要求。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更是要把文化建设的过程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学校独有的精神和文化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规格。要利用校园文化灵活多样和易于接受的特点,通过各校区之间的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等方式和途径进行融合、教育,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知识性、娱乐性、哲理性和启发性等特征,从而真正实现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学生愿意并乐于接受的教育体制。
(2)坚持提升水平,注重精神文化。多校区办学高校要坚持用校园文化建设来推动校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以学校传统历史优秀文化来激发师生的爱校、爱学热情,以优秀人物来激发学校的感召力凝聚合力,用大学精神来启迪和教育师生,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各校区校园文化水平。
(3)坚持制度创新,形成长效机制。要实现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必须内在上要培养高校整体的学术氛围和自由民主的大学精神,使师生在根本上认同这种制度,并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追求。外在制度则要着重于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这种氛围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的不断强化和积淀最终将形成多校区间的凝聚力。要从制度上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部分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中去。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靠某个校区或者是某个部门,必须是全校范围内的总体联动,所以,要以制度的方式进一步强调全员共建意识,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
(4)坚持形神统一,凝聚师生力量。精神和意志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力量,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思想上要首先实现统一。各个校区之间要有明确统一的办学理念和思想观念,要通过组织文化来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意志,执行贯彻规章制度文化,规范师生的行为。多校区高校在文化引导和文化建设中,要找准价值观念以恰当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其成员的思想潜能,通过寻找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使主体产生凝聚力和自豪感。
(5)坚持“一体多翼”,实现情感互动。坚持“一体多翼”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所谓 “一体”是指整个高校,而“多翼”就是各个校区,就是要以完整的高校历史文化体系为核心,利用各个校区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色在师生员工中实现良好的情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认同感。特别是新老校区之间要实现互动。要充分发挥校史的记录和传承功能,发挥其人文情怀,结合具体的校史、故事、人物业绩进行诠释,积极地凝聚人、鼓舞人。要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注重各个校区间文化主导方向、文化活动方式、文化活动内容的结合,在弘扬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总之,从宏观上来说,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建设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校园文化则是这种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多校区高校的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关系着高校所在地的文化辐射区域文化氛围的优劣。认真对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和创新进行研究,是理论创新的需要,更是实际工作的需要。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兼容并包的原则,要立足校情国情,量力而行,充分分析各校区实际,研究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合理模式,使各分校区文化统一于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统筹考虑,塑造出新的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以提高整体效益。
本文为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号GJY-2014-YB-2)、西安科技大学思政课题(项目号15SZ 2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闻凯.浅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琼州学院学报,2008(4).
[2] 方振聪,游江.推进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7(6).
[3] 谢沫珠.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