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丽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难点,学生面对写作普遍存在厌烦,恐惧的现象。为了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兴趣;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了。
一、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实质上,所有作文都离不开想象。可见,以想象作文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提高习作水平至关重要。如何激发练笔的积极性,加强学法指导,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引”是关键。将“要我练”引为“我要练”。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作文练笔,还要规定作文的字数,可见并非是“我”要习作。我们要从兴趣引导入手,将“要我练笔”引为“我要练笔”。
二、将生活引入作文
我们要转变只有作文课才是教学生作文的途径,平时要训练,积累素材,拓展为向生活学作文的习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要留心观察,积累素材,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想象习作的自我训练,方法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亲眼看,看得细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平时要做有心人,亲眼看,看得细致,才能积累素材,为想象习作打下伏笔。除了认真细致地看实物,还可看有关图片、录像等展开想象训练。
(二)亲耳听,听得入迷。不同的物体因其固有频率的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响声,不同的响声隐含着不同的故事,伴随着不同的情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将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此,前人已有大量精彩的论述。他们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习作《我的同学》要求学生仿照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同学。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仿写,也谈不上积累素材。于是,我便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请了一位小朋友来介绍,你们有兴趣吗?”“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你最喜欢谁呀?”“你愿意将谁介绍给我们认识呢?”“你们有兴趣用自己的笔向更多的人介绍他吗?”到学生写作时,关于写作的事我只字未提,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写作,但是他们兴趣非常的浓,有的学生仿照例文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同学,有的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家人,有的学生还跟小作者进行“看谁写得好的”比赛。“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疑问吗?
四、将“独角戏”引为“大合唱”
传统的作文指导课,差不多教师一讲到底,唱独角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作文课,教师也应“沉”下去,学生“浮”上来。教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命题,然后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表达,畅所欲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自主拟题,共同参与,教师要多从儿童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习作内容,要多角度地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多方指导学生布局谋篇。教师还应给学生一片静心的天地,让他们快乐地读书,更要创造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让学生倾吐心声。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把握好学生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真正为学生作文能成为学生“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的精神需求而奠定一些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