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仕林
【摘要】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材的更新,设置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板块,但在现实中,综合实践都只停留在书本上,许多教师都没有去上,也不知道如何去上,学生没有去经历实践活动,违背了编者的意图,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本文主要从环节上重视兴趣问题、参与方式及过程、活动结果的评价、教师自身素质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兴趣;参与;评价
在各学习阶段中,都安排了“综合与实践”内容.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可是,在数学课堂上,绝大部分老师没有去关注这部分知识,认为这个内容可上可不上,如果时间紧,就略略带过或者根本不上这部分内容. 特别是在乡村数学教学中,就更为突出. 本学期,据我前周调查,我校21个班,其中有19个班的“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就是让学生自学的,学生没有去经历实践活动,违背了编者的意图,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介于此,我在这里谈一下自己对这部分教学的一些建议.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有别于学习具体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 它是通过教师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 那么如何来合理实施“综合与实践”课呢?
一、“综合与实践”重在实践、重在综合
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 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在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二、在活动中需要重点处理的几个环节
1. 研制、开发、生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去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去,选择恰当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这些问题可以来自书本,可以师生共同研制、开发、生成出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且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现实性问题. 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对千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有这样一个综合与实践内容——“体验千米”,这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千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 学生就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1 km是表示什么单位?1 km有多长?1 km里面有多少个1 m?到操场走或者跑1 km,所需要的时间?走完1 km你需要多少步?”等这样感兴趣的问题去活动. 问题生成之后,教师这时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2. 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方式及活动过程
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全员参与,小组分工合作,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活动;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 比如“体验千米”这个实践活动是第一步是让学生感受千米: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去操场走或跑1 km ,记录所需要的时间,走完1 km所需要的步数;第二步是体会千米. 学生体验完成后回到教室谈感受:学生会体会到走完1 km,感觉时间比较长,跑完1 km很累等;最后一步是估计千米. 根据自己所熟悉的道路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是1 km,从而寻找身边的1 km,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查阅千米,让学生查阅生活中千米的应用. 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就更能真正体会千米的含义,建立起千米的长度概念了.
3. 及时展示活动结果及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结果并要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经验、展现思考的过程,交流收获体会,进一步激发创造潜能.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成员互评互议、全班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 比如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有一个综合与实践——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鼓励学生主动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感知这些图形是否有对称轴,数出几条对称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轴对称图形,交流自己图形所表达的意思,那么教师就要适时地去指导、点评、鼓励,让学生获得结论的乐趣.
4. 提高教师在活动中自身素质
综合与实践教学中,老师不能只认为是学生的活动,教师自己在活动中也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及时纠正学生在活动的不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提高活动的效率,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真正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最后强调的是“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必须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结合课内外完成. 不过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学段目标,合理设计并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