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坤
【摘 要】政治教师的情感教学不仅影响其教学效果,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它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情感教育目标,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了情感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价值,提出了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感教学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表现出来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值得我们去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想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情感教育,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一般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心理情感发生变化,如价值观、兴趣、意志等的改变。政治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积极构建情感目标。构建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构建情感目标水平层次。情感目标水平层次包括接受、反应和态度。接受是学习活动引起的感情积极变化的始点状态,它是学生通过观察、控制注意和师生沟通取得的。反应是教育活动或者情境引起学生道德或知识共鸣的积极情感体验,它是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把健康积极的种子播在心田。这些层次构成了感情培养的连续体,从而反映了感情目标的水平层次。②确立思想政治学科的情意目标的内容。第一,道德感。它是个体对社会的情感、个人对周围人群的态度以及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第二,美感。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如满足、肯定、愉悦等。第三,理智感。它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成就感、追求感、自豪感、怀疑感。第四,学习情感。它是对思想、政治、心理以及法律等学习内容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第五,人生价值感。它是指良好个性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
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教育氛围
首先,搭建交流平台。老师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方式建立起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平台,例如通过建立班级QQ群、个人博客、email、短信等现代信息手段,与学生搭建起情感交流平台,对于面对面不便交流的事情,可以借助平台来交流沟通。其次,拓宽学习途径。通过建立学生工作网站,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以及BBS专栏等网络论坛,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爱校热情、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加强管理,加强信息的过滤,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杜绝不良情感产生。第三,丰富校园活动。情感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产生出综合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工作的各方面,我们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细读教材内容,挖掘情感因素
由于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功能。学生对纯理论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缺乏兴趣,从而导致缺乏学习的动力。其实现行的政治课本有很多内容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所以,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就应该让学生对政治课本身有需求感。因此,最主要的就是从政治课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入手,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方面可以通过引用学生感兴趣的非常关心的典型事例来实现。比如在准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堂课时,讲到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这个特征时,引用了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诗句来加以讲述,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寓教于乐,推崇情知交融的教学过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政治教师寓教于乐,将有力地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乐学心理,尤其能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情知交融、师生交汇。具体来说包括:①态度随和,语言幽默。政治教师的态度随和、和蔼可亲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教师语言绘声绘色、幽默风趣,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②因势利导,巧遇点拨。教学不仅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又是一门艺术。政治教师如果能及时的捕捉时机,灵活又有分寸地因势利导,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③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又富有情趣的事物做比喻,可以把教学内容由抽象化为具体、变深奥为简明、转微观为宏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激发他们想解决问题的欲望。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