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延时评价的教学价值与应用

2016-05-14 00:13何沈凯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弹力延时高中物理

何沈凯

忽视认知的形成过程,力图在较短时间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是当下高中物理课堂中最大的弊端之一.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理论,也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华而不实,更激起了学生浮躁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应对这一现象,将“延时评价”运用于我们的物理教学不失为一剂良药.

一、延时评价的概念界定

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以结论和方案呈现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对结论总结过程或方案组织过程的延长,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认知的形成过程.

二、延时评价在高中物理中的功能性认识

1.强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认知构建

物理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和提炼,它深刻挖掘了事物的本质和共性,也就是说,物理概念其实是经过提纯过的知识点.但是“高纯度”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很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稀释”处理,将其原本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唯有如此,他们才能看透物理概念的字面含义,对其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强调物理规律的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简洁”是物理美学的一大特质.作为物理概念间相互联系的反映,物理规律在构建时,物理学家就强调以最为精炼而严谨的话语来对其进行表述.因此可以将物理规律说成是经过压缩处理的知识链.在实际教学中,奢望学生只凭短短几行文字的阅读就掌握物理规律是一句空话.爱因斯坦也说过这样的话:“探究真理的过程比直接占用真理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总结评价等过程,从而实现对物理规律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延时评价在高中物理中的典型做法

综合上述两点延时评价的功能性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放慢课堂教学的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才能结合教师所提供的素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理解和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延时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这样来处理.教师有意识地酝酿冲突,诱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运用延时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围绕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让他们在争论过程中畅所欲言、互相启迪,引发思维的碰撞,进而促进思维向更为深刻的层面进发.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让这些闪光点发挥辐射作用,启发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路,让更多的学生产生表达自我观点的愿望.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切忌过早表露自己的观点,应该尽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时间完善自己的方案或结论,让他们在争论和反思中完成评价和认知.

四、延时评价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举例

“功能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知某人质量为m,现在他由下蹲姿态向上跳起,经过一段时间,其身体伸直的同时恰好离地而起,其速度为v,该过程中地面弹力对他做功为多少?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三个备选项:①地面弹力对人所做功等于12mv2;②地面弹力对人所做功大于12mv2;③地面弹力对人所做功为0.提供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让他们对已有选项进行表决,结果大多数学生认可第一种结论,也有部分学生赞同第二种说法,极少数学生选了第三种答案.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没有立刻评价,而是让他们推选代表阐述进行选择的依据,这就是酝酿冲突,并利用学生意见的不同激化认知矛盾,引起争论.

选择①的学生:“人在跳起的过程中,身体由静而动,结合动能定理得,地面做功为动能增量,即12mv2.”

选择②的学生说:“你的说法肯定错,动能定理的使用要进行完整的受力分析,你遗漏了该过程中重力的负功,有表达式W-mgh=12mv2,因此地面做功大于12mv2.”(此刻,选择①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不已,这一负面情绪也刺激他们提升了对动能定理的认识.)

选择③的学生说:“你们的说法都不对,功的两要素是力以及力方向上的位移,人的起跳过程中,脚没有离地,即力的作用点位移为0,所以该过程中地面弹力的功为0.”

对这一说法,选择①和②的同学都感觉得很奇怪,他们中有人开始反驳:“位移怎么可能是0呢?重心不是升高了吗?如果地面弹力不做功,人的动能如何增大?”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由此开始,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结果却大相径庭,哪一种说法才正确呢?在教师有意诱导下,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始加剧,他们急切需要教师揭晓答案.这时教师却仍要继续卖关子,只是进一步地给出提示性的问题.

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而言,能量不会凭空产生,那么人体的动能从何而来?

生:这份能量肯定源于人体化学能的转换而来.

师:那么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有哪些力在做功呢?是地面弹力的功吗?

生:不是的,因为地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提供能量.

师:既然如此,那是什么力呢?实践出真知,请你自己来体验下蹲起跳的过程,也许就有答案了.(让学生进行体验)

生:下蹲姿态时,腿部肌肉绷紧,因此人体动能的增大是肌肉发力并做功的效果.

师:我们可以将人的下蹲起跳过程类比为这样的模型,如图1所示的两个木块中间压缩着一根弹簧,彼此间用一根细绳固定,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烧断细绳,弹簧的做功过程将原本储存在弹簧中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换为动能和重力势能,使得物块能上升并脱离地面.这一过程中,地面弹力没有做功.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跳过让学生进行争论的过程,直接将最后的类比模型拿出来,学生可能也会接受最后的答案,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认识会更加浅薄,有关理解更没有触及他们的自我认知,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还会发生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通过延时评价,让学生在争论中动摇已有认知的平衡,才能促进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争辩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训练.

猜你喜欢
弹力延时高中物理
课后延时服务
巧用弹力带提升立定跳远能力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