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学习

2016-05-14 16:51唐晓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索

唐晓勇

在上一期专栏中我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分享了思维导图支持下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写作的可视化学习。可视化学习可以“让我们的思考看得见”。而作为可视化学习的支架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使学习者参与到内容领域的分析中,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组织自身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保持知识”(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以促发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知识构建。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学习的方式,以学科或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探究学习策略,让思考不断深化,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水到渠成。但是,在传统的探究学习中由于缺乏一些探究的支架工具,探究学习显得“浅薄”,往往仅停留在表层,很难深入到核心。思维导图与大脑运行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发散性思考、关键词探索、网状关联等特点,可以让探究逐步深入。

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实践探究的可视化支架、思维创新和交流合作的媒介支架,为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合作提供了有力帮助。例如,在我的探究学习案例《蚂蚁行为探究》中,思维导图是每一个小组协作探索的核心支架。学习小组成员把思维导图作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桥梁,通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绘制来解决学习问题。“蚂蚁侦探队”小组在探究“蚂蚁为什么打架”中,用思维导图共同绘制出了实验探究结果。在共同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每位成员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协作绘制思维导图,能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小组成员对话协同中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等思维支架工具的运用,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为关键的是为学生在“统整项目课程”学习中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思维导图借助关键词进行想象、联想的发散性思考特点,可以让探究逐步深入,直达问题的核心。在我校实施的“统整项目课程”中,思维导图是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最重要的支架。通过思维支架工具的运用,可以很容易地激活孩子们的学习潜能,点燃孩子们创造的“火焰”。例如,在“全球生态探究”统整课程中,一年级孩子们借助思维导图轻松地进行“高难度的探索”。“热带雨林组”的孩子们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利用图式化的儿童思维导图很轻松地把热带雨林的生态圈可视化,很直观地把突出层、树冠层、中间层、灌木层、河流层的生物分布情况及特点呈现出来,一目了然。在进一步探究中,孩子们对热带雨林生态圈中某一生态层中的生物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如探究灌木层的动物——梅花鹿,孩子们用思维导图从梅花鹿的名称、栖息地、食物、天敌、繁殖、寿命、外形特征、拓展知识等八个方面进行探究。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运用,为孩子们开辟了直达核心的探究路径。

限于专栏篇幅,本文对可视化思维工具在探究学习中运用的角度介绍还不够丰富,案例描述也比较简单。但是只要教师们能认识到思维导图这样的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运用可以让探究学习更高效,就可以在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可视化思维工具的支架作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新地学习。

猜你喜欢
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