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学校、教师最关注的话题。文章从班主任的角度对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展开论述,以资借鉴。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小学班主任;转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07
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时总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基础好、成绩优的学生之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要么学习吃力,要么行为不积极,要么态度不端正,总是让各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痛不已。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化这些学困生,让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取得进步与提升呢?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在实际的工作中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一)学生原因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不长,各方面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刚刚进入学校,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时常常不能快速融入和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学困生。
(二)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小学生,这一方面的影响更加突出。有的家庭住房比较拥挤,环境较为嘈杂,给学生的学习和休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家庭父母比较忙碌,无暇顾及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有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学生享受不到家的温暖……凡此种种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极易使学生成为学困生。
(三)学校原因
面对学困生,很多学校喜欢推脱责任,总是将问题归于学生、家长、社会方面,并不想承担责任。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在面对学困生时常常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不是置之不理,就是一味指责和批评。这些现象在无形中让学困生数量呈现出增长态势。
(四)社会原因
现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让一些不良信息进入了学生的视线,而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必将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使其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要为后进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不仅各科教师要对此引起重视,班主任更要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科学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必经阶段,是教学的前提条件。班主任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困生,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等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升。其次,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应摒弃单一、枯燥的形式,富于多种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设计难易得当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难易得当,既要关注基础好、能力好、成绩好的三好生,又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困生。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可以先让三好生回答,学困生补充;遇到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回答,三好生补充、指正。做到了这三点,便能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困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提升。
(二)给予爱心和约束,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操之过急,要在平时深入挖掘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明白只要刻苦、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做朋友,通过平等的交流,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关心和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简短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困生感受到爱喝温暖,加速他们的转化与成长。当然,在给予关心和爱护的同时,班主任还要给其一定的约束。比如,班主任可以与每一个学困生建立约定机制,给他们一定的外界约束,让他们在约定的驱使下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挑战和改变自己的欲望,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迅速成长起来。
(三)团结一致,家校联合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担负着多种教育责任。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班主任的眼光要开阔,不能仅限于班级里存在的种种不是,一味批评、埋怨,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班主任要和学生家长团结一致,家校联合,加速转化进程。我在实际的工作中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学困生家长随时联系,互通有无。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仅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更有效转化了学困生,成绩喜人。
总之,学困生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对他们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作为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心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深入探究学困生的成因,并积极采用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自身的完美蜕变。
参考文献:
[1] 卢海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心转化学困生[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9).
[2] 刘云尧.爱在细微中——“励志教育”案例谈[J].贵州教育,2015(6).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