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峰
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来源于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实践史,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而作为国有企业基层的一名普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感悟“三个自信”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发挥宏观引领作用的同时,在企业思想政治从业人员群体中还有一种微观领域的自信弥足珍贵,那就是“职业自信”。
我们是不是有点不自信?
作为职场中人,我认为任何一种职业,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合理性,就在为社会创造价值,都应该值得尊重。那么每个职业人都应该随着自己在该专业领域逐渐“资深”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提升这种“职业自信”。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中,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我们常常表现出没有底气,仿佛是“吃人家的嘴短”!是的,我们的部门在企业中是“不创造利润”的,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体而言,这样的部门似乎有些尴尬。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尽管对于一个拥有8 0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庞大政党,我们企业基层的党组织只是个“神经末梢”,但是如果众多末梢“坏死”了,“神经中枢”就一定要出问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树立信心,发挥好神经末梢该发挥出的作用,兢兢业业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而这一切都要以“职业自信”为基础。这种“职业自信”是对职业的真诚尊重和认同,是对使命和任务的自觉履行与担当。“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精神抖擞、自我认同,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
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自信?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此项工作的业绩考核有难度,缺少量化指标,导致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似乎可以选择把工作干得精致或粗糙,甚至有些事可以选择干或者不干。短期内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要么产生良好效果,要么形成恶果。实践工作中,我观察到有这样几种现象:“吹、推、水”,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导致思政工作的地位丧失和思政人员的信心缺失。
先说说“吹”。
这里所说的吹,不能误解为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工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里说的“吹”,指的是说大话、说空话,表面看上去讲政治、懂理论,但时间总定格在理论上,总是落实不到行动上。当职工群众满怀期待之后,结果却不了了之。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党的喉舌、党的形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部署不落实,就是损害党的形象。只说不做,职工群众就会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当作耳旁风,再想去打动人、教育人,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人家只会把你当摆设,当你是唱高调。工作无从开展,哪来的自信?
再说说“推”。
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作祟。事情来了嫌麻烦,对方一张口,自己先提高警惕,一副抵挡的态度,然后脑子迅速旋转,看怎么把这事推出去,和自己脱了干系,落得省心。时间久了,大家都了解了,找你也办不成事,还不如不找,干脆绕着走。“有为才能有位”,干活惜力,没了活也就没了地位,本应发挥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整日游手好闲,有这人和没这人都一样,哪来的自信?
最后说说“水”。
思政人员中不乏“差不多先生”。思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文字工作相对较多,而文字工作相对于数字工作来说更容易“注水”。精益求精地完成一个报告,付出的艰辛必然远远超过一份随便应付、差不多就行的文字材料。如果前者要用掉一周甚至更久的时间,那么后者可能半天就够了。当你接到这样的任务你会如何选择呢?如果要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或交流研讨会,精心策划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如果应付一下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样就省事多了,你又会如何选择呢?满足于“差不多就行”,那就是给思想政治工作注水,同样,时间久了,作用体现不出来,哪来的自信?
我们的自信从哪里来?
树立这种职业自信,首先要做到“职业”。思政人员常常说:“我手里没有业务!”那什么叫“业务”?业务就是本行业、本职的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其他工作一样,思政工作也具有专业性。不认真学习这门专业,就会在一些关键场合“说外行话”“办外行事”。要树立职业自信,必须要当专家,哪怕现在还不是,但是要以当专家为目标,才有可能不断进步,才有可能自信。
光懂业务还不行,懂原则更要坚持原则。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区别对待”,“看人下菜碟”,“自己人”一个样,“外人”另一个样;说的时候一个样,做的时候另一个样,时间长了,失去了职工群众的信任,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没办法开展,所以说,具有公平、公正的人格是建立自信的前提条件。
获得职业自信的途径有哪些呢?我总结出以下三点:
干出自信。干活中摒弃“等、靠、要”,能做到最好就不做次好,不用上级领导要求,首先自己对自己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扎实的工作必然赢得尊重和信任,领导认可,群众满意,自然有了自信。
学出自信。抓好学习不放松,干到老,学到老。这里的学既包括学理论、学政策、学时事、学讲话,同时也包括向身边人学习,不论对方比自己地位高还是低,只要某方面高过自己就虚心请教,多问多听,积累得多了自己也就成了老师,自然就有了自信。
炼出自信。任何职业任何岗位,往往都要经历不自信的过程,在各种环境中熬炼自己,哪怕经受别人质疑的目光,但是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不当混世魔王,总有炼出精金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而薄发;要有一颗平常心,因为我们的工作,多数时候是在成就别人;要内心强大,即使遇到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接纳,我们仍旧能够意志坚定地面对别人。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项什么人都能做的差事,这项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从业者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发自内心地尊重思想政治工作,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建立职业自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样也能具备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