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胡定兵 李万荣
【摘 要】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的知识去发力于一个问题:“一带一路”,这种“人文学科的综合”是内容,“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质疑”是过程,是体验,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才是最终的目的。秉承着这一信念,结合宝中的理想课堂模式,采用一主多辅的备课、上课模式,进行“一带一路”的“危”“机”教学设计。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文综合;体验;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68-02
【作者简介】1.李明,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地理教师,一级教师;2.胡定兵,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政治教师,高级教师;3.李万荣,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历史教师,一级教师。
《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我校人文综合课程开发的一个子课题。该课题把高中地理的必修二《人文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政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历史的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进行有机整合,所有学科的知识都集中发力于一个问题:“一带一路”。运用多学科的视野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有利影响、可能遇到的挑战,并通过“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自然、文化等进行深度了解。和所有的人文综合课程一样,都旨在促进学生多种知识和方法的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本文通过课程案例——《“一带一路”的“危”“机”》教学设计的阐述,对我校的人文综合课程作具体介绍。
一、设计理念
力图改变以单一学科知识为基础课程来源的教学格局,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关联进行统整,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炼总结”的模式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样式,它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课堂结构规范教学行为,引导学习活动,以学定教,确保质量达到一个相对高的“基准”,有效控制质量的“间差”,从而有效保障课堂的高效和活力。[2]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设计
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地理教师)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虽国人对科学越来越重视,但人文却因为科学的过度强调而一度遭受冷落。结合此背景教师阐释人文综合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入人文综合课程之“一带一路”的“危”“机”。
【学生活动】科学和人文就像人的两只翅膀,只有具备了这两只翅膀,我们才能够在知识、人生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悟,教师阐释中激发学生对人文综合课程的重视。
2.学习目标展示。(1)阅读图文材料,从能源进口多元化角度(地理视角)探讨“一带一路”的“机”;(2)阅读图文材料,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历史视角),并结合该特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地理视角)探讨“一带一路”的“机”;(3)通过近几年战争的列举,从政局动荡的角度(政治、地理视角)探讨“一带一路”的“危”;(4)挖掘“危”“机”所反映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并尝试提出抓住机遇的方法论建议(政治视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齐声朗读,明确目标,提高有意注意。
(二)新授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一带一路”“机”的地理视角。
【教师活动】(地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世界油气资源分布图”去阅读“一带一路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分析“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调动和运用已有地理知识“西气东输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的诠释。
【设计意图】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一带一路”的“机”。)
2.【教学内容】“一带一路”“机”的历史视角。
【教师活动】(历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2015年北京卷文综题),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体验”图文,并对“体验”进行概括升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3.【教学内容】“一带一路”“机”的地理视角。
【教师活动】(地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可以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调动和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交通线建设的意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诠释。
【设计意图】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一带一路”的“机”。
4.【教学内容】“一带一路”“危”的政治、地理视角。
【教师活动】(地理教师)让学生在“一带一路”地图中标出2000年第二次车臣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06年黎以战争、2008年俄格战争、2011年利比亚战争的位置,并据此说明一带一路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类似的问题在南亚、东南亚具体体现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标识位置,归纳结论,并结合时政谈谈类似的问题在南亚、东南亚具体体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学生体验多学科在具体问题分析时的有机融合。)
5.【教学内容】“一带一路”“危、机”反映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教师活动】(政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一带一路”的“危”“机”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学生活动】调动和运用“矛盾的观点及方法论”知识诠释该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方法去理解“危、机”。
6.【教学内容】运用哲学知识与方法探讨: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机”。
【教师活动】(政治教师)结合2015年北京高考文综题,引导学生就“我国的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提出相应的方法论建议。
【学生活动】调动和运用“发展的普遍性”等部分的方法论知识诠释该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方法去分析如何把握“机遇”。
(三)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内容】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地理教师)教师展示小结图。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小结图构建出本节课的逻辑框架,达到理解的深化和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图的展示,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多学学科的知识、方法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所有知识、方法的运用都是努力解决这样的问题:“一带一路”的“危”“机”是什么?怎么把握“机遇”?
三、教学反思
综合课程是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解决,这节课的问题很突出,即“一带一路”的“危”“机”。本节课从具体的体验(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到对体验的反思(学生总结归纳展示相关知识)到形成抽象的概念(“一带一路”的危机)再到行动实践(“一带一路”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凸显了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有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但教师主导作用略突出了一些,若相关问题由学生发散提出并进行讨论、展示、质疑,相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马晓云.综合课程的价值与实践反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许全生.理想课堂的五个特质[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