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建红
为了让学生不害怕厌倦语文课,为了在教学中有激情,面对教了几遍的文章,我总是精心构思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多年来,积累了一些教学设计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 提出一个词
有些文章,意蕴丰富,文辞兼美,如果掰开来揉碎了去讲解,教师教得累而耗费时间,学生听得烦而不得要领。如果教者抓住文章精髓,用一个词来提挈全篇,围绕这个词展开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与学都有的放矢轻松自如。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可以用这样的教法。老舍先生用精美而深情地笔墨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这篇文章,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来学习作家遣词造句的美,来感受作者深厚情感的美。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就是“温晴”,所以教学设计中,通过“温晴”一个词,就可以有效展开教学。可以依次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温晴”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济南的冬天的“温”体现在什么景象中?如何描写的?济南的冬天的“晴”体现在什么景物中?如何描写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具体感知景物的特点并领会文字的美)。“温晴”的冬天带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情感主旨)。
比如《春》可以通过“美”(构思美、语言美、情感美)一个词;《背影》通过“背影”(几次出现“背影”?如何描写“背影”?几次“背影”的背景?“背影”中的父子深情是什么?)一个词。因此主题或者写法可以通过一个词语概括出来,并统领教学。
二、找到一句话
有的文章,不管长短,都能找到一句关键语句,通过这句话的剖析,顺藤摸瓜,就能把握文章内容、主题甚至写法。这样,短文的教与学简要深入,长文的教与学简洁明快。
《藤野先生》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通过回忆藤野先生的几件事情,赞扬他的精神胸怀,抒发作者对他的深厚情感。在文中,作者直抒胸臆赞扬藤野先生的一句话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句话展开设计,依次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藤野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通过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内容并初步认识人物)。为什么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背景进而理解主题)。
很多这样的文章,如果教者深入阅读思考,就能找出一句关键语句,通过这一句话来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比如《散步》可以抓住开头一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展开教学;《紫藤萝瀑布》可以抓住“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展开设置问题。
三、开展一个活动
有些文章,或者深奥,或者浅显,或是文言文,或是现代文,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个带着要求的活动,要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理解。
《口技》是一篇文言文,相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算是比较长的文言文了。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开展朗读的活动,无疑是一个很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口技》的教学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读,每一次的读都带着不同的要求,几遍读下来,一篇文章也完成了学习。一读,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大家听读后评议纠正,从而掌握汉字读音;二读,分组朗读,要求读出节奏,其他小组听读后评议纠正,基本理解含义;三读,男女生分读,要求读出层次,男生读描写口技的部分,女生读口技表演前后的部分,读后交流从而明白文章记叙有条理的特点;四读,男女生分读,男生读描写口技声的,女生读描写宾客的,读后讨论进而了解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五读,全班齐读,要求感受语言的魅力,读后交流进而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的精妙。这五遍步步深入的朗读之后,文章的教学基本完成,课后积累记忆一些字词解释即可。
通过一个主题活动开展教学的文章还有不少。《陈涉世家》可以让学生借助资料编写课本剧;《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担任拍摄微电影的导演,选择主角配角,给演员说戏。
四、围绕一条思路
有些文章,语言浅显但主题深刻,有些文章语言隽永但主题含蓄。教学这些文章时,教者要像一名导游一样,一步步引领学生曲径探幽,直到柳暗花明。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辞约义丰的小品文。短短八十多个字的文章,叙了事,写了景,抒了情,表了意。然而,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初中生大多读不出,所以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就非常必要了。在教学中,可以依次设计这样的问题:知道那夜的事(这个环节让学生概括叙事以及叙事的要素);欣赏那夜的景(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说出月色的特点以及描写月色的方法);体会那夜的情(让学生口述通过字面体会到的感情);了解那夜的人(这个环节插入背景,再结合文字,进而了解作者的特殊情怀);阐述今日的思(这个环节简单带过,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像这样需要教者整体设计步步引导的文章,还有一些。如《幽径悲剧》,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踏访一条幽径、欣赏一株藤萝、了解一幕悲剧、认识一个老人;再如《绵绵土》,可以这样设计:认识绵绵土、体味绵绵的情、领悟绵绵的思、抒写绵绵的诗。
五、 运用一首歌曲
经常发现,学生背书记不住,可是很多冗长的歌词却记得熟练准确且兴味无穷。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恰当适宜地运用学生熟知且喜爱的歌曲,相信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和学习热情。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表达离异家庭孩子渴望得到母爱愿望的小说。教学设计时,运用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用其中的歌词设计问题,既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请学生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爱孩子的语句并欣赏描写方法)。“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请学生找出文中哪些语句体现这句歌词并赏析写法)“有妈”“没妈”对比鲜明,文章写法也是对比鲜明,请你找出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写法)。
能不能适宜地运用恰当且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歌曲,教者既要了解歌曲,更要熟悉文章,既可以运用一首歌曲,也可以运用多首歌曲。
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设计。无论怎么设计,离不开教者认真地阅读和深入地思考;无论怎么设计,为的是打造思维迸发,余味缭绕的课堂;无论怎么设计,为的是学生的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