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
摘 要: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为构建大学生入党动机培养模式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利用自编的“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表”,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增强途径、外部动机内化途径等方面,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调研分析,进而提出构建大学生入党动机培养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入党动机;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49-02
国内关于入党动机的研究很多,但是以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撑去构建入党动机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是空白,缺乏理论支撑、理论指导的动机培养和考察在系统性、科学性、长效性等方面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不仅使得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成效性降低,还使得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从大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入党的时间跨度一般不少于一年,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培养和考察其目的是为了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自我决定理论为入党动机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西方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本能理论时期、驱力理论时期、认知理论时期。但伴随着动机理论流派的发展,其争论也从未停止过,还没有哪派理论能够将各种动机理论统一起来。新近发展起来的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看作以外部调节和内部动机为两个端点的连续体,以此来划分不同内化程度的动机水平,对动机由表层向深层转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入党动机的培养和考察正需要这样的理论基石,使之从零散的、不系统的事务性工作中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
一、自我决定理论关于动机的论述
(一)自我决定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Deci和Ryan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决定动机理论。自我决定是指个体从事某一活动完全出自自我愿望感、自主选择感和个人认可感,体验到行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有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两个方面:行动是自我决定的,则意味着人们感受到自己是行动的发动者和选择者,自我决定意味着行动及其过程是完全自主选择的,而不是由其他的强化、驱力、压力决定的。相反非自我决定是指个体感受到行动是由他人决定的、是逼迫的,没有自主选择性[1] 。
(二)内部动机的增强和外部动机的内化
Deci和Ryan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无动机行为是非自我决定的行为,内部动机行为是固有的自我决定行为,外部动机行为是非自我决定行为,但随着外在报偿标准的内化,外部动机行为的高级调节形式则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内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主动把外部调节转换成为自我调节。内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外部调节内化越全面,就越成为整合自我的一部分,成为自我决定行为的基础。
内部动机是活动的本源力量,内部动机是一种固有的寻求新颖和挑战、探索、学习并练习自己能力的倾向,内部动机对个体活动的激励作用是长期、持续的,在内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认知策略,其行为具有坚持性,认知具有灵活性,一旦形成活动的内部动机,个体会更加投入,更加努力,调用更多认知资源从而高水平的完成活动任务。
外部动机行为调节因素的内化程度不同,它们的自主性就不同;外在动机的内化水平越高,由外在动机引发的行为就会越倾向于自我决定。依据外在标准的内化与整合程度,随自我决定程度的增加把外部动机划分为四种调节类型,即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外部调节是自主性最低的外部动机,其典型形式是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获得报偿,避免惩罚;外部调节是一种控制性动机,外部调节的行为是非自我决定的行为;内摄调节是初步内化了的调节,具有一定的控制性,内摄调节行为是低自主性的行为,也属于低自我决定的行为;认同调节是一种更进一步自我决定的外部动机,个体认同了行为目标的价值,接受了行为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认同调节代表了从外部调节向内部调节的过渡。相对于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认同调节行为具有相对高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整合调节来源于认同的进一步发展,当认同的行动价值与自我的价值、目标和需要相一致时,便成为一种整合调节的形式。整合调节的外部行为与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相联系,具有自觉自愿性。
自我决定是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心理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环境因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支持,就会促进行为的自我决定性;相反,环境因素如果提供了更多的控制性和压力,就会减弱行为的自我决定性。
二、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全面剖析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情况,抽取徐州某高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500名同学作为调查样本,利用自编的“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表”,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
(一)关于大学生入党内部动机的调查分析
理想信念、信仰、情感等方面属于入党的内部动机维度,在对“你有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目标”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选择“有”,有55%的同学选择“不清楚”,有30%的同学选择“没有”;在对“你有没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的调查中,选择“有坚定的信仰”的同学的比例为32%,选择“信仰模糊”的同学的比例为45%,選择“无信仰”的同学的比例为23%;在对“你对党的热爱程度怎样”的选择中,3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热爱”,42%的同学选择“一般热爱”,20%的同学选择了“谈不上热不热爱”。
调查结果表明,在入党的内部动机维度,仅有一小部分同学具备入党的内部动机的自主性支持,这部分同学理想信念崇高远大、马列主义信仰坚定、对党保有充沛的情感,入党的内部动机水平较高,会主动地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而大部分同学入党内部动机的自主性支持没有很好地获得,在理想信念、信仰、情感等方面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关于大学生入党外部动机的调查分析
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将入党动机大致划分为自我成长型、实用功利型、虚荣被动型、从众投机型等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的划分,其实质仅是从外部动机的维度划分入党动机。外部动机的四种类型从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到整合调节虽说是一个依次渐高的连续性的过程,并且整合的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在许多方面有一致的性质,但它仍然是外部动机的一种形式,因为整合调节的行为是出于获得个人重要的外部结果,而不是因为个人本身固有的自主性的支持。
在对“你为什么选择入党”的调查研究中,有19%的同学选择“政治信仰成熟的需要”,有20%的同学选择“入党是实现个人发展的一个标志”,有15%的同学选择“入党是家人的要求”,有18%的同学选择“入党是为了找好工作的需要”,有28%的同学选择“不知为什么,大家都申请,自己也申请”。
面对大学生入党外部动机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外部动机调节水平的差异化,我们要认清其实质。如自我成长型入党动机,这一类型的大学生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作用,对自我的发展和规划有较成熟、深刻的认识,能将入党动机部分内化,他们认为入党是自我发展的高标准的追求,尤其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能主动获取自身发展成长的砝码,在价值取向上,实质是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这种类型的入党动机属于整合程度较高的外部动机,其动机的获取是个人平衡取舍后选择的最优方案,仍然是外部动机的一种形式。
认为入党是找好工作的需要、是家人的要求、能为自己带来荣誉光环的同学,这类入党动机是最初级的内化水平,完全靠外部报偿和社会赞许,入党动机靠外在控制因素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削弱并消弭内部动机。
(三)关于大学生入党内部动机增强途径的调查分析
多途径地增强内部动机能够促使主体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形成高水平的自我决定行为。内部动机的激发,不需要诱因或惩罚,因为其活动本身就是奖赏。Deci和Ryan认为内部动机来源于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别是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让个体长久地坚持某项活动,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行为结果。关于“你经常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吗”的调查中,15%的同学选择“有”,56%的同学选择“不常有”,29%的同学选择“极少有”。关于“你对党的理论知识的认知途径”的调查中,34%的同学选择“主动系统地学习”,53%的同学选择“无意识地接受学习”,13%的同学选择“从没有学习过”。所谓端正入党动机,即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对党的领导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持肯定态度,能够理性分析和正确对待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偏差,坚定跟党走,接受党的领导。这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能主动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内化为自己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四)关于大学生入党外部动机内化途径的调查分析
“内化指的是个体对外在价值的吸收,是个体试图将社会赞许的道德态度和要求转化成为个体赞同的价值与自我调节的一种积极自然的过程。”[2]关于“你对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中,28%的同学选择“有系统地掌握”,52%的同学选择“掌握的不太全面”,18%的同学选择“极少了解”。关于“对促成你入党动机的直接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58%的同学选择“学校的教育”,35%的同学选择“家人的熏陶”,25%的同学选择“社会的影响”。关于“对于红色教育,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最为有效”的调查中,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红色基地情境教育”、“社会实践专题教育”、“先进人物榜样教育”、“课堂讲授”。
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外部动机内化在自我决定程度的连续体上的发展趋势是自我决定程度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依据。个体在社会性活动过程中,外部动机的内化同时受到自身与环境条件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这种有机辩证思想显示出外部教育资源设置对于学生动机内化的重要作用。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入党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只有小部分同学处于整合调节状态,而大部分同学处于动机内化水平的低位——外部调节水平。绝大多数同学对加入党组织充满期待,但由于入党动机内化途径的限制,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内化途径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入党外部动机的内化处在自我决定程度连续体不同的水平上。
三、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模式的启示
(一)完善入党动机甄别测评制度,对入党动机进行分层次鉴别
制定入党动机甄别测评办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式和考核办法、入党动机内化的参考指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职责等管理手段,区分不同教育对象,做到层次分明、对症下药。这一环节的重点是首先设计入党动机甄别量表,对入党动机的水平进行科学测定,对测定的结果建档留存,根据测定的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第二,要根据测评的结果,对处于不同入党动机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矫正,促使自我成长型、实用功利型、虚荣被动型、从众投机型入党动机的调整和转化。第三,对入党动机内化的参考指标全面、动态把握,注重长期考察,使对党的信仰和追随真正变成大学生的自我决定行为。入党动机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增强着重体现在对自主性支持的提高上,外部动机的内化着重促使四种调节类型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
(二)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
理论学习是高校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基本立足点,理论素养提升了,思想觉悟才能提高。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学习,不仅能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还能升华学生朴素的阶级情感,在信仰层面坚定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要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手段。课堂集中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党课的作用,利用青年现象、网络话题、社会热点、流行文化等,及时、准确、有力地建构切入点对青年的思想进行主动干预。其次,发挥网络阵地的渗透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增强政治理论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再次,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熏陶作用。高校校园文化蕴含着政治价值、知识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对学生政治理论的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作用。
(三) 整合入党动机教育的各种载体,拓宽动机内化的途径
第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内化理论、外化行为的有效手段,社会实践能够创造理论教育与情境教育相结合的真实场景,建立稳定的红色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内化入党动机提供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升华精神的现实场所。第二,以重大纪念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有主题、有纪念意义的团日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第三,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群体,他们在朋辈群体中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引领身边的同学,使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
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关键是内部动机的激发,促使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进而实现入党动机自我决定、自我发展、自主整合。以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为指导,将该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相结合,重点探讨大学生入党动机内化的影响因素和整合途径,从而在事务性的党员动机培养中实现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振宏.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8.
[2]张剑,郭德俊.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