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2016-05-14 00:09白硕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高效课堂

白硕

【摘要】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学情分析不足、教学理念模糊、教学方法滞后、学生评价不及时等因素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实践中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方法、注重课堂评价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标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已经受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并采用各种手段完善教学环境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然而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学校不够重视、教学理念模糊、教学方法滞后、学生评价不及时等,因此,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在授课之前,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初始状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很多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在小学、初中阶段已有了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针对一些重复讲授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也有少数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差,连基本的汉字输入都有一定困难。针对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可以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以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合理搭配,互相帮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

在授课前需要把握教材体系结构,了解教材编排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反复对教材的阅读,才能有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置教学目标,知道哪些需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哪些内容可增加、删减,这样就能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顺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圍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主题,通过设计问题或布置任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比如,在学习“多媒体信息加工”模块时,我设计了“凌海的水系”、“凌海的皮影”和“凌海的剪纸”等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主题,搜集相关信息,完成与主题相对应的多媒体作品。学生选定主题后,围绕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合成作品,作品完成后选择代表在课堂上对小组作品进行介绍,通过具体学习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很多内容都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式教学法、主题式学习法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呈现,驱动学生展开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比如在讲授“工作表的求和计算”时,我设计了3个任务:(1)将数据相加求和;(2)利用公式计算求和;(3)使用函数进行求和。三个任务由易到难,联系紧密,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层层逼近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

2、探究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70%的内容都属于操作实践内容,大量的操作实践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提出学习问题——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总结汇报展示——反思评价。比如在讲授“如何在文章中插入表格时”,就采用了自学——指导式的探究模式,不对表格的新建、保存等操作一一演示,只将表格菜单介绍给学生就让学生大胆探索,还有表格的边框和底纹也如此,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体验学习过程,自我进行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构建。

3、主题式学习法

主题式学习法就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习的具体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病毒”这个模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病毒,先播放“熊猫烧香”、“巨无霸”、“冲击波”等病毒的介绍视频,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然后为学生提供病毒的相关文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完成对病毒的理解。

五、形成公正的课堂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真实公正的课堂评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应该给予鼓励性的正面评价,当学生上台操作展示的时候,教师一句“完成的非常出色”、“感谢你的汇报”可以一下子拉近距离,沟通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的操作有误时,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参与的态度,再从帮助者的角度对错误的原因予以分析、指导和矫正。当学生表现出独特、新颖、创新性的想法时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及时的反馈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 军.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教育管理硕士, 2008.

[2] 邱旭华. 运用“五步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J]. 中小学电教(下), 2010(5):68.

[3] 李 新.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的变化[J]. 今日科苑, 2010(8):236.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高效课堂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