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珍佑
摘 要: 建筑产业处在由“量”向“质”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日益凸显。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和学生的特点,从“人文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心发展素质”等方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评价体系多维结构并以此论述高职院校建筑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提升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建筑专业 综合素质评价 提升策略
1.综合素质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作出的战略举措,对于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1]。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和功能,从高等教育属性而言,与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德”是最重要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受近年来社会对建筑业管理人才的刚性需求的影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和学生规模急剧增加,师资力量、教育教学等实验实训设施条件改善较慢,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建筑类专业往往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导致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提高不明显,尤其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测量等应用型较强的建筑类专业。这样,导致高职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能完全把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造成人才培养的供需脱节,教育与人才市场的需求错位。建筑类高职教育如何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尤其是建筑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建筑产业由“量”向“质”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大学学业成效的综合指标,是评优评奖、推荐就业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和学者们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提出不同评价标准。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基础性素质”、“发展性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纪律”三大部分。其中,基础性素质由“德”、“智”、“体”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德”包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遵纪守法、社会实践四个二级指标,“智”包含依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成绩和学时(学分)计算出来,“体”根据体育课成绩和各类文体活动得分计算出来。“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特长、技能和特殊表彰六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包括科技奖、竞赛奖、各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职业技能证书等三级指标。“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纪律”是“违规使用电器”、“晚归”、“旷课”等违反学院规章制度的扣分项。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综合测评成绩=基础性素质得分×80%+发展性素质得分×20%-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纪律扣分分值[2]P86-88。此外,有学者提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的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大体包含“人文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心发展素质”等方面,划分方法不再是单向的维度,而是每一模块都有多维性,这种多维性构成了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人文道德素质”,不仅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维度,而且关注“人文素养、情感”等维度;“职业技能素质”,不仅关注“技能操作和动手能力”,而且关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身心发展素质”,不仅包括“体育成绩”,而且关注心理承受能力、团队意识及沟通能力等。
建筑专业学生“人文道德素质”涉及传统文化底蕴、生活信念、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职业技能素质”包括手工绘图、CAD软件操作、建筑信息建模、工程测量等专业智力技能和钢筋工、架子工等动手操作性工种技能,也包括建筑业规范意识、建筑安全意识等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发展素质”包括学生适应建筑业岗位需求的身体素质、环境适应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
3.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策略分析
由于受前些年建筑类行业“量”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建筑专业学生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欠缺,价值观念扭曲等人文道德素质普遍较为欠缺。同时,近年来高职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建筑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实训设施条件、技能比赛活动等与学生规模增长不相适应,使建筑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受到局限。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应充分调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建筑业输送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加强与建筑企业的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平台和机制。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企业文化认同感等综合素养,现代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具有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现实需求。同时,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中,充满着生产气息、社会气息、功利气息和现实气息”[3](P434)。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实训中,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同时,学生在与企业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接触中,能够切身感受遵纪守法意识、大局观念及高尚职业道德素质。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行”而不仅是“知”的层面践行作为“职业人”的思想道德规范,而且有助于学生在企业环境中逐步培养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改革,改善实训设施建设,提升建筑专业技能水平。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修改中,应充分考虑建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根据建筑专业学业阶段性特点,适当开设“建筑与哲学”、“应用文写作”、“建筑法规”、“形势政策”“心理健康”等课程,形成专业课与公共课、选修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合力。同时,根据建筑专业的特点,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组织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赛、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大赛、测绘技能大赛、手工制图大赛、砖瓦工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性技能大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熟悉企业最新工艺、流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促进理论课程实践化、职业化转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10-12.
[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Z].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2013-8.
[3]陈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5年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与有效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1511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