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治江 胡丁予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社会文化的创新与改造使其服务于东南亚小语种文化的传播,从而推动小语种教学发展。本文引用大量实例,探讨作为支撑小语种教学办学工作的学校如何为东南亚小语种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以课堂活动为主导、举办东南亚文化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跨国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与就业结合、利用好海外留学生资源、学校的外在形象配合、奖励制度重视等,调动一切资源把学校东南亚文化氛围有条不紊地营造起来并使之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 东南亚文化 语言教学 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伙伴关系的发展,许多高校开设了东南亚多国的小语种专业,并长期向中国东盟贸易市场输送小语种翻译、贸易人才。在许多城市,东南亚小语种作为新开设的特殊语言类专业,在中国高校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学校的教学、科研也处在实验、试行阶段。前景虽好,小语种的教学虽能有所收获,但不少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看到小语种的教学办学在短期内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专业招生困难、就业面窄、社会对小语种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家长及学生对所择语种对象国社会文化常识的缺乏、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及兴趣、不知所学有何用、小语种教学资源缺乏、某些学校对小语种教学的漠视及政策歧视,等等。这些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这些复杂的原因除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本人认知以外,还由更多客观因素决定。然而,笔者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学校发挥着主要作用。
一、探讨目的
学校对小语种专业的重视,可以从其校园文化体现出来。也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大环境的熏陶,学生才能有感性的认知空间、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其培养小语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陌生的语言教学,放下心理障碍,积极融入小语种学习和其对象国社会文化交往活动中,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对象国文化及自身专业的特点,增强自信及学习动力,提升包括自己语言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本文探讨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二、解决方案的探讨
(一)东南亚小语种文化氛围应以课堂活动为主导
这里的以课堂为主导,并非是一定要开设像东南亚文化概论或东南亚社会经济这一类的课程,尽管许多高校都在专门开设这些课程,试图将东南亚社会文化常识作为学生正课内容传授,当然这是必要的。然而,以正课的形式教授、强记、背诵和闭卷考试这些普遍流行的形式容易给部分学生造成特定思维疲劳,让学生觉得枯燥,因此本文提出营造东南亚小语种文化氛围从课堂文化的创新开始,即不管上的哪一门小语种专业课,巧用、多用丰富多彩的、带有浓郁鲜明东南亚文化色彩的实践活动塑造有特色的小语种课堂文化。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歌咏、戏剧、朗诵、演讲、辩论、表演、模拟会议等,内容可以取材于所学课文、讲义和补充的文化常识。最便利的是利用课堂时间,把其作为课堂教学环节来完成。如有条件,还可以尽量以班级、年级为单位,以比赛、汇演和展示的形式完成。许多重视小语种培养的高校已经在这些方面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定期举办的亚非文化巡礼活动,各个专业出一个各自单独的表演节目,同时所有专业再合并一同出一个或多个表演节目在学校范围内展演。这些节目大都是全班性的活动,每位同学不论参不参演都各司其职尽自己的一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个人不但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为自己的班级、专业获得了荣誉。此外,有迎新晚会、毕业晚会、节日庆典等活动也可以作为小语种文化活动的载体,从中穿插东南亚文化特色的节目。经实践,这些创意都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推崇与热爱。
(二)举办东南亚文化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体验东南亚各国生活方式、民间手工技能等,这些领域包括饮食文化、生活习俗、服饰、摄影、绘画雕塑艺术、经贸往来、舞蹈音乐等。这些实践活动灵活性大,选择面广,尊重学生兴趣自由,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对东南亚国家生活方式有切实体会。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在刚招收泰语专业之际就举办过一次宋干节活动。这次有泰国学生指导并参加的活动把泰国国内的庆典场景搬进了师大校园,集饮食、舞蹈狂欢、歌唱、礼佛、拜师等文化元素为一体的庆典活动让身在中国的泰语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异国风情。近年来在广西、云南等地部分高校积极筹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东南亚语种的口语比赛、口译比赛,同样为这些语种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助力。高校应为这些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三)加强跨国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将登上一个新的历史平台。在东南亚语种翻译人才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为这些专业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更高的专业要求。面临小语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加强与对象国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一对一语伴对子的教学方式在许多人才资源丰富的学校都得以推崇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广西民族大学,因有大量越南留学生,中国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就能有很丰富的语伴资源。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及假期时间会见自己的外国语伴,深入他们的社交圈、生活圈,和他们同学习、同游玩。此外,不少学校还大力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这些都是目前效果最好、最吸引人的文化措施。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努力争取到校际间合作科研项目、组织交换生访问活动、组织定期讲座、研究型论文发表及比赛等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发掘某些有特定爱好和天赋的学生。
(四)东南亚文化氛围建设与就业结合
学校应努力为小语种专业提供就业机会,这是许多高校目前正在努力的。可以通过合作关系为对象国输送汉语教师及翻译技术人员,也可以结合就业市场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导游资格培养和其他与小语种专业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格培养。这样,让在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积极的定位,也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五)培养利用好海外留学生资源是建设校园学习文化的一大助力
东南亚各国留学生是各个开设其小语种专业高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他们将最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带入校园,并为学校的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语言文化学习援助。这一点,有着地缘优势及广大越南留学生规模的广西各大高校就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此,要想提高小语种教学质量及营造东南亚文化学习氛围,拥有一定东南亚留学生的规模是必要的。对于那些刚开设小语种的学校,有必要增加东南亚留学生入校进修人数,扩大招生规模,严格入学把关,提高招生质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大力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国学、艺术的教育水平以增强自己的办学吸引力,让海外留学生真正受益于中国文化的熏陶,实现自己的海外留学梦。如有条件,也应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平台。
(六)学校的外在形象配合东南亚文化氛围的营造
师生是学校的主人,而教室、教学楼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家。文化氛围的营造从家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各个专业的教室和教学楼都按各自语种对象国的风格设计、装饰,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装饰使得同学们上课自习这种小事都有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墙面和建筑的特色设计,展示了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文化及民族文化特色,在为教学楼增光添彩的同时源源不断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文化常识。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他们提供物力财力支持,为特定专业学生定做对象国的服装,让食堂提供一些对象国的特色饮食,定期做对象国商品展销活动等。
(七)奖励制度重视东南亚文化学习的参与
学校应制定相关奖励制度,对东南亚文化实践活动参与行为进行肯定与鼓励。这些奖励制度可以是学分奖励、奖学金、留学名额、社会活动名额、公派访问、交流实践名额、优先推荐就业、提前毕业、保研等。同时设立惩罚制度,对于没有完成规定活动的、学习态度不端的行为给予适度惩罚。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推动东南亚文化氛围的营造。
三、结语
上述方案有些来源于已有的成功实践,有些又是成功实践基础上的拓展,相信在各个高校小语种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能涌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它们的落实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同时,学校应为此提供相关政策、制度支持、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社会关系支持,扩大宣传,集思广益,了解师生的真实意见想法,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东南亚文化氛围建设的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打造亮点彰显特色营造氛围建设农村学校“三生教育”主题校园文化[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0(9).
通讯作者:龙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