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山
摘 要: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教师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利用自身感官来接受四面八方的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当前小学教学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因素。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的学生,其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艺术。一旦他们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为了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好学习小学科学的激情,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把科学课转化成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乐园中寻找乐趣。例如,一个学生在玩磁铁时觉得很奇怪,问我为什么同样的两个磁铁,有的两个面对面能吸住,有的两个面对面是相互推开。我就随意说了句玩笑,那是磁铁的屁股。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磁铁怎么会有屁股?学生的追问,引起我的注意,变相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到了学习磁铁的时候,好多学生提出有关磁铁的疑惑,并愿意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一步深入探究磁铁。
上课时,让学生充分地讲述并交流自己知道有关磁铁的知识。在交流中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一定梳理,最后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在进行学习表达和交流、倾听和思考过程中,整理大家知道的磁铁知识,进一步深入激发学生探究磁铁“屁股”的好奇兴趣。通过引导学生猜想、实验、观察、重复实验、再观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两个磁极靠近只有两种情况,“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同时,引导学生概括出结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加深对相同磁极相斥结论的直接体验。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果忽视了教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课不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丰富的、有趣味性的、有现实性的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可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提出问题及探究任务,驱动学生去进行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推动思维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首先把一个废电池投入水槽中,然后问:谁有办法让沉入水中的电池浮上来?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都在开动脑筋想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步步深入地提出探究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激发了他们乐于探究与发现物体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的机会,结合科学教学,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科学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科学博物馆、动物园、苗圃、生态公园、科研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传递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探求大科学奥妙的兴趣。
例如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栽花种菜,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询问园丁,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以后,他们不管到公园去,还是到田野去,或是在少儿营地活动时,都会注意观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主动学习有关植物知识。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科学真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小昆虫;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杠杆、滑轮、轮轴在工作;在公路上、铁路上,斜面、惯性、热胀冷缩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大科学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科学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科学、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持愉快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用激励语,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认为自己做到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从实践看,实行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都不甘落后。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维和知识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中生趣,在趣中学,趣乐无穷。
参考文献:
[1]徐良明.科学课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体会[J]浙江教育技术2010(05)
[2]周敏.浅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J]吉林教育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