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佩霞
【摘 要】新课标指出:“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侧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评价方法多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本文提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综合有效地进行多元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多元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在新的课程标准执行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即学生评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评价目标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那应该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多元化评价来为小学品德学科服务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明确多元评价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二、深化多元评价理论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发展性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只有把多主体的意见综合起来,在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评价意见,才能取得最佳的评价效果,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
(二)评价内容多维化
1. 个人学习资料册评价
品德学科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经常需要学生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以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去感受实实在在的生活。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或图书查找,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影印资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并且按照查找资料的内容分类整理。上课前使用它起到预习作用;课后重读,可以起到复习作用;平时多浏览,更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2. 日常学习表现评价
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3. 课堂纪律评价
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4. 学习习惯评价
在评价上不应该只局限在知识能力上的评价,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1. 巧用教师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仍然占重要地位。教师要科学掌握评价的方法和艺术,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发展状况,并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教师评价成为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
(1)正确把握评价的时机
教师看学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所以教师评价学生应该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但激励学生也应正确把握时机,过多而不合时宜的激励性评价不但发挥不了评价的功能,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2)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老师口头语言的喜好不同,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真诚、亲切、动感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的想法老师都没想到,你太了不起了!”等,而高年级学生相对比较喜欢老师真诚、幽默、理性的评价,如“你的解法虽然不全对,但想法独到,有创意,老师很欣赏”等。
(3)营造轻松和谐的评价氛围
轻松和谐的评价氛围会使学生乐学、愿学,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评价上要尽可能多地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4)重视非正式评价,善用肢体语言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考试、比赛、辩论等等过程中的评价,还要依据自身的风格,形成一定的非正式评价。比如说,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都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2. 关注自我评价,激励自我发展
新课程要求在课程评价上进行改革,要求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利用课堂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学习体会是学生自我评价最常见的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倾听学生学习的快乐和困惑,明确自己教学的得失,调整今后的教学措施,就学生而言可以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各方面的表现、学习的结果进行简要评价,弄清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调整今后的学习。
自我评价最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自我反省式评价。学生在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中运用传统的自省修善方法,拷问自己的德性德行,培养自我批判的理性精神。二是自我激励评价。针对自身的实际,根据学习收获,给自己写一段寄语,进行自我鞭策,自我勉励。三是自我独白式评价。提倡学生多写心灵日记,写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写下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写下一些悄悄话。
3. 生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进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就他人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进行有效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找准他人的优越之处,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4. 家长参与,综合评价
和家长达成评价体系同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一门“回归生活”的课程,学生的家庭表现、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表现非常重要,所以通过“家长留言板”、“家长评价表”和“给家长的话”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5. 多形式的作业评价,让学生在自省中成长
命题作业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设置,每节课都有一个活动主题贯穿始终。所以,在每节课都有一份结合课堂活动主题的命题作业,留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动手能力。命题作业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也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
总之,在小学品德学科活动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综合有效地进行多元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体验学习的愉悦、成长的快乐,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过程管理,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丽.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2(12).
[2]刘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09.
[3]张建刚.“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多元评价的探讨[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
[4]沈丽萍.小学品德活动化教学学生多元评价的尝试[J].学校管理,2007.
[5]刘美芹.浅谈如何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教育学文摘,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