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操作性教学研究

2016-05-14 10:39赵泳律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赵泳律

[摘要]信息技术操作课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操作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可供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课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操作课;加涅的学习类型分类;教学策略

一、加涅的学习类型分类理论与信息技术操作课

1.加涅的学习类型分类理论

加涅的观点是:通过把学习目标归入五种主要的类型可以大大简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每一种类别代表了一种不同的人类表现类型,每一类型的有效学习需要不同的教学条件。

五类学习结果:

(1)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一种习得性的技能,它使得个体有可能通过语言、数字之类的符号来对环境做出反应与描述。”实质上就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2)动作技能:“动作技能也是一种习得性技能,以它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身体的运动速度、精确度、连续度和力量上面。”在学校中,动作技能相互交织,例如常见的:画图、绘画、使用仪器、参与运动和游戏等。动作技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步骤或称作“部分技能”,这些部分技能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出现。

(3)认知策略: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对于学习和思维来说极其重要。

(4)言语信息:言语信息又可称为“陈述性知识”,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构建其他技能提供一个结构或是基础。

(5)态度:“一种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称为态度(R M.Gagne,1985),态度同样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却更多地与情绪、行为相联系,态度源自信念并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反应,直接影响个体行为选择。

2.信息技术操作课

根据《江苏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纲要》,信息技术操作课中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1)必修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WPS软件及其工具(公式、绘画)等。

(2)选修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互联网应用),FrontPage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基础(文、图、声、像的采集与处理)等。

3.加涅的理论与信息技术操作课教学的联系

将加涅的学习类型分类理论与信息技术操作课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如下联系:

(1)言语信息方面:授课的基本形式中就包含了言语信息的传授和传递。

(2)智慧技能方面:个体在学校中所接触到的智慧技能是非常多的,包括阅读、会话、讨论、造句、朗读等,教学主题都包括一些必须要掌握的具体智慧技能,而理科领域的技能更是如此。

(3)动作技能方面:信息技术课中的操作本身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动作技能的学习。

(4)认知策略方面:在现代的学习理论中,认知策略是学生用以选择及调整注意、学习、思维的一个内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认知策略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加工和组织,同时它也是学生用来监控自我情绪、集中和维持注意的方法。

态度更多地与情绪联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尽管态度的学习条件和改变方法复杂,但教育中对其的教学目标还是相当重视。

以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中图像处理为例,首先接触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时,教师通常利用言语信息向学生介绍常用界面和工具栏的常用工具,工具的讲解包括其使用方法和作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初步接受关于图像处理的智慧技能,从基础概念到对工具、界面的认知,同时也能掌握关于该软件的基本言语信息的表达;第二个阶段属于学生自主练习阶段,随着学生在练习中对软件的操作度和熟悉度加强,在认知策略方面逐渐明晰了,而智慧技能中的高级规则,也就是问题解决,有了初步的体现,学生能够利用学习的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在学习阶段的最后,学生的态度也就形成了,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或性格不同,会对应地出现多种行为倾向,比如有的学生会利用图像处理来美化风景照、人物照,而有的学生则利用学到的技能去恶搞,因此态度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包括说教在内的各种方式来进行。

二、智慧技能与信息技术操作

1.辨别、概念学习与信息技术操作课的关系

辨别是在物理唯独或者是感觉上察觉出刺激差异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智慧技能,同时它也是概念学习的前提条件。辨别一般来说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物,因此加涅也称之为“多重辨别”,在信息技术操作课中十分常见。

概念是一种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很多学科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操作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习都是围绕着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的。

如需在信息技术操作课课堂中进行概念的教学时,通常需要分为多个成分来讲授,即概念的构成,分别是:概念名称、概念属性、例子、定义。可以采用如下步骤(以WPS常用软件中的窗口组成为例):第一步,向学生举例,例子必须包含概念的基本特征,如展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第二步,与其他例子进行比较,可以打开其他软件,展示它们的窗口组成。第三步,对概念进行检测,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概念的基本特质来进行鉴别,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反例。在学生对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就可以利用上机操作进行体验,从而深化了解。

2.规则与信息技术操作课的关系

规则是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也可以理解成是多种关系联结在一起的概念。规则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者是否能够对某一类关系做出反应,使之能在不同情境下对学到的规则灵活运用。

用加涅的观点看,如果要检测学生是否已经习得规则,必须要了解两点:学生是否掌握规则中包括的各个概念,学生是否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加涅认为的规则学习顺序的观点是,首先要告知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其次是回忆规则的子概念,然后对子概念之间的关系做好解释,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规则能够列举出正例和反例,最后是规则的正式应用。以WPS文字中制作电子海报作为一个对应,步骤分别是:第一步展示成品海报,告知学生海报的主要组成(标题、字体、段落的编排,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及编排等)。第二步引导学生对窗口组成、艺术字等概念进行回顾。第三步对学生未完成的作品进行指导,在表扬好的作品的同时,对一些学生的错误之处着重强调,指导其及其他同学改正。第四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步完成或修改作品。

3.高级规则与信息技术操作课的关系

高级规则即问题解决,其主要步骤有:呈现问题、回忆旧知、教师指导。在问题呈现的环节中,教师必须保证抛出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同时,问题必须是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教师提供的资源能够解决的,教师同样也要对问题的结果有一定程度上的预知。回忆旧知也就是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用信息。教师指导这一步骤是相对重要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原则,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提示,例如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图片的版式给予相应提示,避免已插入的图片不能调整位置等问题的出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创设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班级秩序管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从学生心理层次考虑,使学生觉得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有了提升或是能力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产生自我价值感,增加后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问题解决的时间适当把握,问题结果适当放宽,鼓励在原有结果上创新想法,减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三是提供给学生多种问题解决的途径,除了可以直接给予提示外,还可以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在学习形式上,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灵活性的优势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自身也要对学生抱有信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进行鼓励和问题强化,例如在初中的打字练习中,教师对基础好的学生应进行表扬,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应给予鼓励,对其进步表示赞扬,以保证其在今后的打字练习中能够继续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问题解决作为最为复杂的一个过程,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长期关注,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把握时机,并且针对不同学生,指导的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虽然问题解决的探索和实施费时费力,但是考虑到其重要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动作技能与信息技术操作

从刚开始接触某一动作技能到该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

属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中动作技能的初级阶段,同样以课堂中打字练习为例,首先是通过对动作技能示范动作的观察,来形成一个内部动作的意象。为了在实际过程中执行该动作技能,形成目标意象,学生会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式对线索和相关信息进行一个编码,这个编码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文字记录的;可以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也可以是孤立的。

2.分解阶段

分解阶段可看作是由教师主导的,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将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打字练习)分解成若干分解动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开始初步的尝试,按顺序逐个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将动作整体逐一分解,并试图理解它们之间的构成方式,然后完成各个动作。这个阶段的局限性在于,学生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分解动作中,不能控制全局并兼顾到细节。初学打字时,学生一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指法上,即每个手指对应地放在哪个按键上,对键盘的生疏和对指法的过度关注往往会导致打字极不流畅,而且初学时精神会过度紧张。这是由于对新的被分解动作的不熟悉,各个动作程序之间还未形成紧密联系,看上去既不连贯又顾此失彼。而且,新的动作与往日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动作不相符会产生矛盾,这也是对新动作产生干扰的原因之一。

3.联系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刺激和反应形成联系并最终固定下来,把打字这一整套动作形成整体,成为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动作所包含的刺激和反应的复杂性,使这一过程比想象中的困难得多。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的动作,并且已经将其联系起来,但是熟练度还远远不够,外显的特征主要就是在两个动作交替的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停顿,注意力转移不够快。当这种动作交替的次数逐渐增加后,学生才开始慢慢地提高技能的结构层次,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

4.自动化阶段

信息技术操作课中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已经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且动作已经得到巩固,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已经达到熟练,不需要特别的注意。由于能够自如地运用动作技能,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紧张感消失,而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调节,几乎能不依靠意识快速灵活地完成动作。计算机打字在达到自动化阶段后,学生可以完全不用去注意键盘,直接根据打字动作在大脑中形成的定性进行操作。

将信息技术操作课与加涅的学习类型分类理论联系,特别是其中的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信息技术操作课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可供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课程。

(2)对于与加涅的学习类型分类理论的结合而言,信息技术操作课更多地体现出了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学习。教师可以从智慧技能的多个亚类分支人手,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来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动作技能则是对其学习的四个阶段分析论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改进教学策略。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应该是最重要的操作课学习结果,而言语信息为之提供必要的基础,认知策略在学生监控自己的思维方面也会发挥重要作用,态度则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操作习惯及礼仪等方面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王慧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