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
摘 要:多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课程是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从备课、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简要介绍了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学法,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顺序控制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机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机械,其动作的动力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电动机提供的。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专业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知识程度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PLC选择一些实际应用的设计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
其中“顺序控制线路”为第二章第二节的第四部分电路,其主要内容是顺序控制线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教材的该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过渡,突出了对基本线路的分析,应用知识的迁移、组合的规律,引导学生去认识、掌握新的线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后期PLC的学习打基础。本次课程属于承上启下的内容,是分析多电机控制电路的基础,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本课程的重要章节之一。
一、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分析和掌握,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本次授课班级前面已经学习了单电机的基本控制电路,对电机控制电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具备探究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我们面对的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薄弱、有厌学情绪,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情况,但通过对电动机点动控制、连续控制和多地控制的学习,发现学生已经入门,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以上分析,制订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确定了本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由于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类的机械中,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把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作为重点内容;而要掌握顺序控制的过程尤其是多电机控制的分析,需要学生对点动、正反转等知识比较熟悉,对初中起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这部分知识点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主要采用的是提问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等。通过教师引导思路,学生积极思考,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顺序控制线路的设计思路,从而得到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这样特别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批判性等,渗透电器原理图的设计思想。通过讲练结合法,结合之前知识,使学生完成线路图的设计,正确地画出线路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将顺序控制分两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根据情景要求完成主电路的分析和构思,通过控制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是通过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一步分析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创设探究氛围;协作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探索研究——积极突破难关;精彩展示——知识内化拓展,归纳总结——建立整体框架。整个过程注重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前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学任务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新课导入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顺序控制。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要求主轴电动机启动后,进给电机才能启动,磨床的砂轮电动机要求在冷却泵电动机启动后才能启动。这些都需要顺序控制来实现。通过展示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的工作视频,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丰富学生对现实生产、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协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协作交流。结合图片,带领学生了解顺序控制电路的组成。根据三相电动机顺序控制原理图的组成、工作过程的分析,得出电路的特点以及设计电路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根据新的题目要求设计新的电路,并能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认识。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动画演示不同类型的顺序控制电路,观察各类型顺序控制电路的特点并加以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顺序控制的实现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对顺序控制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通过学习伙伴的讲解交流,双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通过“演示动画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三步教学法,将难点分解,层层递进,深化重点的同时,变难点为趣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任务评价
多电机顺序控制的实现既是本次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以采取演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对每种类型的顺序控制电路分析一种,总结出结论后,让学生尝试其余实例的分析,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予以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先让学生领会顺序控制的原理,然后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找出问题。
4.归纳总结
知识的归纳总结最好是框架式结构。指定一名本次课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予以适当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布置独具特色的作业,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基础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为下次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将本课所学内容事先做好,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工作原理,在用事先做好的动画为学生演示其工作过程,使之一目了然,更加清晰明白。
本次课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突出专业特征、注重直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笔者会在课后及时批阅任务单和学案,对部分不能很好掌握知识点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过关。指导学生课后借助网络平台,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复习、重学直到掌握知识点为止。
课堂上,学生通过交流、阐释、质疑、争论、展示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拓展。教师通过倾听和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给出针对性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长的乐园。
五、小结
在整个课堂中,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举例说出生产生活中用到的顺序控制的实例,并把它导入到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了顺序控制的应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了解了用途,又掌握了知识。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笔者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感受自我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并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教学舞台上处于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