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芝
摘 要:师生冲突是指师生之间因为观点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或感情不睦所引起的各种争执、产生的各种矛盾甚至暴力行为。屡屡曝光的师生课堂互殴事件,更应引起我们对师生关系的关注和反思。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师生冲突现象更加突出。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中职教学经历,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师生产生冲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生冲突 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为更深入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我们对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中职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存在较多困惑,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甚至逃避与老师沟通,以致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冲突不断。
一、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4岁至17岁。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十几岁的阶段是人生根本上左右为难的阶段,他们要生长,要成熟,还要安全。”所以他们在面对传统的“你是学生,我是教师”“我是为你好”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式、命令式教育,表现出较为普遍的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甚至逃避与教师沟通。若教师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遭到教师的误解等,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或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与冲突。中职学校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言语上的冲突。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如交头接耳、看小说、玩手机等。当教师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甚至指责时,如果学生不接受,就会直接产生言语上的对抗,如顶撞、大声呵斥等。
第二,行为上的冲突。当学生不服从管教时,教师有时会作出强制性的行为,如命令学生站立、赶出教室、没收学生物品等。学生有时会情绪失控,与教师发生肢体上的冲突,甚至发生暴力行为。
第三,心理上的冲突。教师对表现不良的学生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采取心理惩罚,如漠视、冷落、言语讽刺等。而学生的回应就是敌视、行为上更是变本加厉,如此造成师生关系恶性循环。
二、中职学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自我意识强烈。处在青春初期的中职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因此在教师的传统压制式管理下容易爆发。
(2)自卑焦虑心理。中职生基本上是被普高淘汰了的落榜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之后,许多学生可以说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走进中职学校的大门,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所以他们普遍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对未来很迷茫,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如睡觉、看小说、玩手机、交头接耳等。教师的几次三番的训导易引发师生冲突。
(3)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处于青春初期的中职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易冲动,缺乏理智,不计后果。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如果教师以传统说教的方式对待他们,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引发师生冲突。
(4)不善于与教师沟通表达。中职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世能力较差,存在社交障碍。很多中职生在与教师交往中,不懂得尊敬教师,缺乏文明礼貌,不能很好地与教师沟通在受到教师的批评时,往往“横眉冷对”或“出言不逊”,从而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激化成冲突。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有些教师总认为自己是课堂的权威者、主宰者,认为“你是学生,我是教师,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经常使用命令、指责语气,常惩罚学生,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
(2)部分教师对中职生存在偏见。有些教师把中职学生聚焦在了他们所谓的“特殊”之处,带着质疑的眼光,过多地看到他们的缺点与不足之处,给他们贴上来了许多负面的标签,对他们采取冷落、歧视、批评、打击等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长处及他们的努力与抗争。这样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3)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由于教师不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面对处在青春躁动期的中职生的叛逆、任性,很多中职教师感到束手无策,进而怨声载道,时常处在焦虑和压抑之中,逐渐对他们失去了应有的爱心和耐心。长此以往,师生关系紧张。
(4)部分教师自身素质较差,缺乏人格魅力和素养。有些教师自我修养欠缺,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复杂多变,易表现出不满和抱怨。这些容易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
三、从我做起,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面对中职学校如此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构建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容、教学相长、共创共乐、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全新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有阅历的优势,还有角色优势。全新的师生关系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1.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中职学校的教师首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对中职生采取的冷落、歧视、批评、打击等错误的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成才观、能力观、就业观;贯彻“以生为本、平等博爱、和谐成长”的教育思想,践行“以爱为基础,以接纳、尊重、欣赏、支持和激励为原则,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快乐教育教学理念”;转换并重塑自己的教育角色,从一个简单的教书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关爱者、教育者、服务者、指导者,从课堂的权威者、主宰者、知识传播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资源提供者,以及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和引路人。
2.重新认识中职生,做一个懂学生的好教师
“懂”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学生,那么我们给学生实施的 “教育”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场灾难。不懂得学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无意的伤害和痛苦。因此,真正有效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不懂得学生,就会错怪学生,就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不懂得学生,就不能给学生所需要的真正的爱。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我饿;有一种教育,叫教师觉得我需要学什么。我们没有提供给对学生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而是武断地自以为是,把我们自以为他们应该需要的东西硬生生地塞给了他们。事实上,许多教师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这样一个伤害型教育者的角色。对此,教师必须进行深刻的反省。要带着爱、理解和尊重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与学生建立一种在人格、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和赏识教育
教师应当用一种积极的和欣赏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应该学会关注学生,赏识学生,细心探索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积极评价,让每个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所以让我们做一个“多怪自己少怪学生”的教师吧,用一双特殊的“有色眼镜”展开我们的个性化教学,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4.教师要学会爱学生,尊重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亲师”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没有任何的教育是建立在轻视与漠视之上的,也没有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宽容与乐观的基础上,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与共鸣,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当学生遭到“爱”的教育抛弃时,他就开始拒绝接受教育,教育的效果也就荡然无存。教师要用我们的爱激发学生的爱、培育学生的爱,用爱打开学生感情和智慧的大门,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又会对教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5.教师应与学生主动沟通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轻易敞开心扉,注重自我“隐私”和“秘密”,存在社交障碍。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多找学生聊天、谈话,师生同坐而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课下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开导他们,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增强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
6.因材施教,走出“技能至上”误区,构建新的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学校应走出“技能至上”的误区,既要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灵成长。要在目前正在推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尊重教育”“平等教育”“赏识教育”“自信教育”“激励教育”“责任感教育”“吃苦抗挫能力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以及“静心教育”“NLP成功教育”等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走出过去中考失败者的身份阴影。重塑心灵,换个标准看自己,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的信念,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引导帮助他们变“我不行”为“我能、我行”,在自信、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7.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可能真正让学生信服。因此,认真用“心”钻研业务十分必要。除此之外,要灵活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探究讨论、实训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场所,而成为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平台。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会做事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8.教师要学习心理健康课程,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求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健康经典,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在与中职生互动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