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什么?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关键的人。美国心理学家莱科克实验证明,学生成绩的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
儿童是什么?儿童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他们有自我的生存方式,有自我的思维方式,不以成人的要求而改变内心思想的群体。儿童按照“自我性情”判断出所面临的听说读写,坚持着自己的“心理感受”,即使在被师、长责骂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改变初衷,这是他们的“心性”使然。
学生的认知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特定的环境的创设、控制和利用,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所谓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指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对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可以创设条件促使矛盾的转化,其实质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实现将人类自己已有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识成果。
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引导,以求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写作兴趣,有时可创设情境,有时可提问质疑,有时可故设悬念……虽有定法,但无定式,不断变化,引人入胜。教师引导的作用越是充分发挥,也越是保证学生学的主动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