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016-05-14 08:08刘德海
关键词:创新精神生物教学实践能力

刘德海

摘要:社会的发展使得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创新能力也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简要阐述了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52-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整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作明确的要求,在高考人才选拔中更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查。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世纪里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看,它的主要特征一是以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二是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居于主导地位,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三是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能否成功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薄弱的环节,其中尤突出的是传统教育。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中重识记、轻实践,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束缚。

(3)从生物科学教育看,许多学者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包容了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有独持的对生物体及其环境进行研究的方法;生物科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思维和价值观。生物科学的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1.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敢于创新。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既好奇又畏惧。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就能使学生进入创新佳境。如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在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质壁分离?”“什么情况下质壁分离复原?”“什么情况下质壁不分离不复原?”,提出能否设计实验测定细胞液浓度,学生就可能很轻松地想到用具有浓度梯度的一系列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这样看似复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经常这样训练,就可以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敢于创新。

2.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爱。

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见到老师就胆颤心惊,思想就会受到压抑,还谈什么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大胆想像,大胆尝试。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心情愉快,思维就会更活跃,创造和实践能力也会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以充满宽容和爱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紧张的心情缓和下来,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起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和综合性等方面,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呢?

(1)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变通性。

面对创新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若逆向思考,往往获得新想法、新思路。教学过程中,在讨论父母正常、女儿患病的遗传方式时,若从正面突破,很难把问题讲清楚;若采用反证法,假设该病是显性遗传,推出父母不可能全正常,这与题中已知条件相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实现思维的独创性。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的一种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原动力。心理学家指出:经常进行扩散求异的训练,可以激发人的联想,使思路活跃、敏捷,实现思维的独创性。

(3)加强集中思维的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就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生物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培养意志,使学生勇于创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既要渗透坚韧不拔的意志,更要注重对这一意志的锻炼和培养。如在介绍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时,讲述他研究遗传定律的艰难历程,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他的执着追求和不屈的意志。现实中许多学生在实验时遇到困难,往往有畏难情绪,此时教师要鼓励他,并帮助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重新再做,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样不仅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意志,使他们知难而进,勇于创新。

5.巧设作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探究性作业,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和实践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学生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从谈起。课堂应是学生的主阵地,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自由支配,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探究问题,做好记录。把完成作业的过程变为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21世纪的教育者,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重大课题,关于这一类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生物教学实践能力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